“寵物經濟”的火熱已經人盡皆知。
據2022年1月發布的《2021年寵物市場白皮書》披露,全國城鎮寵物貓、狗數量已超過1.12億只。這是一個規模兩千多億元的巨大市場,增長勢頭不容小視。
圖 enabot官網
這份《報告》中提到的另一點,同樣令人關注:寵物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在降低,食品的市場份額縮減,給寵物過生日、拍寫真、吃年夜飯等“擬人化”消費越來越走向流行。
寵物的“家庭地位”越來越高,也意味著更高的照顧成本。大多數養寵人士(尤其是獨居者)都習慣在家里放置一個或多個監控攝像頭,既作為遠程互動的窗口,也便于觀察寵物是否安全。
如今,這一賽道也走向了“內卷”。在2021年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的賦之科技,依靠一款可以遙控行動的“EBO智能機器人”打響名號。這款機器人帶有攝像頭和揚聲器,能夠在家里追蹤寵物并與其互動,兼具“攝像頭”和“玩具”雙重屬性。
在這個近乎藍海的細分領域,賦之科技以其想象力獲得了市場青睞。隨著“智能養寵”在年輕養寵人士中蔚然成風,還有多少“剛需”藏著秘密,多少驚喜等待發掘?
“多貓家庭”
26歲的麥粒養了三只貓。
從小愛貓的她苦于沒有養貓的機會,在工作后一連買了三只,算是對童年的補償。老大緬因貓,叫“大王”;老二銀漸層,叫“小啵”;老三曼基康(矮腳貓),叫“招財”。
麥粒在2月13日下單的EBO“陪伴機器人”,是這三只“貓主子”的新玩具。首次開機運行的機器人嚇得三只貓落荒而逃,但它們很快適應了這個會說話、能移動的“怪東西”,老二甚至拿機器人當球滾。“它的拍攝視角也特別逗,貓看起來都可愛好多。”
受訪者供圖
這個產品的橫空出世,乍一看是不合常理的。當前,帶攝像模塊的掃地機器人非常多見,在逗貓之余還“兼具”清潔功能。如果只需要觀察寵物情況,普通攝像頭即可勝任,消費者又何必多花幾百元價錢,為一款“可移動攝像頭”買單?
但這個看似“雞肋”的創意,實則完美切中了一部分養寵人士的需求痛點。麥粒曾嘗試過用掃地機器人觀察貓咪,但其噪聲和體積都太大,對貓來說充滿威脅。一旦卡在角落里,掃地機器人還會發出語音報錯,更讓貓咪不敢接近。
再加上老二“小啵”最近得了貓蘚,被隔離在臥室里,麥粒急需一個便利、靈巧、可移動的探視工具,EBO就在這時進入了她的購物清單。
“很靈活,而且有前沖和搖擺的功能,基本上不會被卡住。”麥粒說。
她是因為b站的一條視頻《監控下的春節留守小貓咪》被種草的。這條發布于2月7日的視頻已經斬獲了超過200萬播放量,位列全站排行榜最高第92名。僅31秒的視頻里,一只百無聊賴的橘貓隨著鏡頭移動滿地打滾,憨態可掬。
有網友評論:“蹲個同款攝像頭。”這條評論獲得了400多個點贊,網友們在up主出現前就猜出了正確的品牌和型號,堪稱一次免費的“種草”廣告。
圖源:bilibili @金金金元寶
極客和愛寵人
EBO機器人的出品團隊“賦之科技”,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
2021年6月,賦之科技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這個“極客團隊”成立于2018年,團隊成員不乏大疆、華為、尼康等科技企業背景。創始人朱虹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的創業動機是“想做一款炫酷的產品”。
朱虹在辦公室做實驗(受訪者供圖)
機器人產品如何面向家庭用戶?有同事提議:不妨先從寵物領域入手。
朱虹發現,不少同事都是資深“貓奴”,單純的安防攝像頭已經難以滿足他們的“看貓”需求。他們希望開發出一款自由活動、不易磕絆、無死角的機器人,最好還能“隔空喊話”,吸引寵物和機器人一起運動。
圓頭圓腦的EBO機器人一經上線海外眾籌平臺,支持者們就對這款“兼具可愛和科技感”的產品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大量寵物、家居、科技類博主踴躍發表反饋意見,還有人感嘆“被治愈了”。據《南方人物周刊》曾報道,一名患有PTSD(創傷后應急障礙)的荷蘭用戶,在噩夢中被一聲“EBO”喚醒,表示有一種絕處逢生的喜悅。
這些有溫度的留言,讓賦之科技對這款“冷門”產品有了信心。在收集了足夠多數據信息和反饋之后,二代EBO機器人也被提上開發日程。麥粒購買的EBO SE正是在國內最受好評的新版本,更高配的EBO Air帶有AI安防、激光逗貓等功能,售價1199元。
此外, 在EBO官網仍能看到兩款初代機器人的購買鏈接,其中配置最豪華的EBO Pro售價1999元。
圖 enabot官網
從僅在海外發售到登陸淘寶,在天貓開設enabot旗艦店,朱虹的思想經歷過一次轉變:隨著國內新生消費力量的崛起,中國消費者對寵物的愛正在受到全世界創業者的關注。目前,天貓旗艦店已成為產品的主要運營平臺之一,朱虹有時甚至會偷偷“潛入”天貓店鋪,扮作客服回答消費者的問題。
“能夠第一手、真實地與用戶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朱虹說。
作為一個新興產品門類,機器人總帶著一種“高精尖”的理工男氣息,但其“陪伴”屬性又是軟性的、溫柔的。在enabot旗艦店的產品評論區,不僅有養寵人和寵物的溫馨故事,也能讀到人世間更多的悲歡離合。
有人買給父母當禮物;有人用來和遠在海外留學的孩子聯絡,給孩子看貓,自己也能借此和他時時溝通,“感覺孩子就在身邊,安心不少”。
他們愿為愛寵花多少錢?
在“寵物消費”掀起的熱潮里,“陪伴機器人”切中了貓狗和養寵人的“精神需要”。
麥粒在教培機構做留學顧問,入職半年之際,她買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只貓。這份工作需要和焦慮的學生、家長打交道,有時難免累積負面情緒,但只要一回家看到貓咪們,麥粒的疲倦和不快就一掃而空。“抱起來吸兩口,什么煩惱都拋在腦后了。”
這份牢固的情感牽絆,讓她愿意在寵物身上投注大量精力和金錢。喂精細的貓糧、用最好的貓砂盆和飲水器,這都還算是寵物的生理需要;購買“陪伴機器人”陪它們玩耍,則已經上升到了精神范疇。
麥粒的三只貓(受訪者供圖)
機器人不過是“寵物智能用品”浪潮里的一朵水花,有網友笑稱,寵物用品早已“卷”向了更奇特的方向。
以“AI語音智能貓砂盆”一炮而紅的Catlink,正在將旗下智能產品銷往全球42國;價格高達1599元的霍曼智能烘干箱,更是不少養寵人的“強推好物”。此外,“液體貓草”“寵物奶茶”等新品的風行,也證明了一個趨勢:人們正在把寵物當作家人看待。
這些小小的、毛茸茸的生命,已經享受上了人類為他們布設的“智能家居”。2021年雙11,寵物智能用品在天貓銷售同比增長900%,“它經濟”勢不可擋。
Catlink智能貓砂盆、霍曼智能烘干箱 圖 天貓
2022年1月發布的《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當代年輕人正在加速涌入養寵大軍,全國46.3%的養寵人出生在1990年以后。他們出手大方,購買力強,每年為單只寵物消費超過2000元。整體來看,城鎮主流寵物(犬貓)市場的規模已達到2490億,同比增長20.6%。
對學業和職場壓力日漸重大的當代年輕人來說,寵物或許是他們逃避壓力的安全港,也是孤獨和抑郁時的一個念想,一份情感寄托,一種珍貴的自我救贖。
“無論什么時候下班,都知道家里有三只小貓咪等我。”麥粒說。對她而言,寵物提供的動力和情感價值是無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