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貓狗雙全”。據說,這是目前年輕人最向往的生活狀態。
原因無他,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來說,因為這極大地滿足了這些養寵人士的“第三層次需求”——即社交需求(也稱愛與歸屬需求),在面對情感和歸屬困惑,年輕人會通過消費去減輕孤獨感,獲得安全感,因此寵物行業的興起恰恰是因為它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年輕人的這些困惑。
而當越來越多的人心甘情愿成為“鏟屎官”之后,涵蓋食品、交易、用品、服務等鏈條的寵物市場得以迅速發展,進而也為許多寵物公司提供一定的生存土壤,促使這些企業逐漸壯大,并走進大眾的視野中。
這不,近日便有一家名叫“中恒寵物”的寵物用品公司出現在創業板的上市闖關名單中。
據悉,江蘇中恒寵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恒寵物”)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從事寵物用品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寵物用品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寵物衛生清潔用品、寵物家居休閑用品等,具備寵物用品領域多品類綜合供應能力。目前,其已經與PETSMART、亞馬遜、沃爾瑪、CENTRALGARDEN、CHEWY、PETCO等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日前,該公司首次披露招股說明書,擬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保薦機構為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據悉,該公司此次擬4.8億元,其中,2.13億元寵物衛生用品新建項目,1.7億元用于寵物家居用品新建項目,4542萬元用于研發設計中心新建項目及5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接下來不妨透過中恒寵物的招股書進一步分析,該公司能否在迅速發展的寵物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呢?
年營收超10億,毛利率不算出彩
從核心財務數據的表現來看,中恒寵物的基本面并不算出彩,最多算是中規中矩。
口說無憑,下面我們用數據說話。
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至2021年6月,該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8.55億元、9.62億元、10.68億元和5.5億元,同期凈利潤則分別為為-252.2萬元、3419.28萬元、9426.6萬元和3548.55萬元,整體來看營收和凈利潤規模呈現不斷擴大和增長的趨勢。
拆分營收結構來看,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寵物衛生清潔用品與寵物家居休閑用品,銷售收入合計占比 90%以上;此外,該公司還經營少量寵物食品業務,不過目前收入占比較小,不到5%。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恒寵物的產品銷售以出口為主,美國客戶的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在 80%以上,因此中美貿易摩擦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對該公司經營業績具有較大的影響。
毛利率方面,由于主營業務寵物衛生清潔用品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寵物尿墊及清潔袋,寵物家居休閑用品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寵物布藝箱包、布藝圍欄、貓爬架等金屬類和塑料類產品,因此,其毛利率水平也不算高。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6月,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 14.41%、22.08%、22.94%及 18.79%,毛利率水平不高之外表現也較為波動。其中,2021年上半年下降明顯,主要是2020年四季度以來,木漿、塑料粒子、鋼絲等主要原材料漲幅明顯,而公司對客戶調整價格具有一定滯后性,進而對其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的提升產生一定的影響。
而從現金流水平來看,目前中恒寵物的現金流也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據招股書披露,不同于營收和利潤規模的持續增長,該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133.77萬元、12993.55萬元、5290.43萬元、2363.22萬元,同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為-2364.29萬元、7523.39萬元、-2717.03萬元、-902.51萬元。
除此之外,中恒寵物恐還存有應收賬款壞賬及存貨余額跌價損失風險。
具體而言, 隨著營業收入的持續增長,該公司應收賬款規模亦逐年增長,報告期各期末, 其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約為1.87億元、1.97億元、2.55億元及2.28億元,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占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 24.58%、22.42%、 24.00%和 20.85%。如該公司出現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情況,其將面臨壞賬損失,進而對公司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同時,存貨方面,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賬面余額分別為1.80億元、2.01億元、2.40億元及2.74億元,金額較大且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而不斷增加。 如此存貨水平下,一旦該公司發生庫存管理不善、產品更新換代過快或客戶取消訂單等情況,將導致存貨發生跌價損失風險。
從上述財務數據的表現來看,似乎也就不難理解中恒寵物此次赴創業板“補血”的操作了。
“寵物經濟”升溫≠中恒寵物崛起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費觀念的轉變及陪伴需求的持續爆發,養寵人士的數量不斷攀升,國內寵物市場也逐步邁入黃金發展期。
據《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披露,2020年全國城鎮寵物狗和寵物貓總數已超過1億只,其中寵物狗數量約為5222萬只,寵物貓數量約為4,862萬只,寵物狗和寵物貓數量占全國城鎮養寵人士總數量的比例分別為51%和46%。
與此同時,隨著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養寵觀念也逐漸由“看家護院”向“情感陪伴”轉變。許多養寵人士和養寵家庭將寵物視為親密家庭成員,對寵物用品、寵物食品的需求也日趨多元,除主糧外還為寵物購買日用品、玩具、零食、旅行用品等。據《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以來中國城鎮人均單只寵物年消費金額已超過5,000元,2020年人均單只寵物年消費金額達5172元。
在這其中,80、90后是寵物行業消費的主力軍。據智通財經APP了解,2020年養寵人群中80、90后合計占比74%以上。從消費層面來看,年輕人更愿意為情緒買單,換句話來說則是,跟70后及70前相比,他們非常在意自己的寵物的生活質量,并愿意為寵物消費。
而在上述養寵人數增多、寵物數量增長以及消費多元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我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0-2020年,我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由140億元快速提升至2065億元,復合增長率達30.88%。
另外,與快速增長的市場規模不同的是,中國寵物行業的滲透率相對國外一些發達國家而言,仍比較低:2019年中國的養寵家庭滲透率為22.8%,而美國、英國和日本則分別為68.9%、45.0%和26.8%。這意味著,國內寵物市場遠遠未觸及行業天花板,存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寵物行業逐步邁入黃金發展期,我國的國產品牌也逐漸站起來了,不再處于90年代時期被國外品牌壟斷的尷尬境地。
據歐睿數據披露,2011年寵物行業CR10為16.7%,前兩名瑪氏、雀巢均為外資。而過去十年國內企業逐步轉變戰略,大力布局國內市場,其市場份額快速增長并躋身行業前列。至2020年,寵物行業top10中國內企業已達8家,國貨崛起趨勢十分明顯。此外,細分領域競爭格局演變也基本如此,其中寵物食品領域國貨崛起同樣表現得更為明顯。
而不得不說的是,雖然寵物行業國貨崛起之勢十分明顯,但本文的“主角”中恒寵物卻并沒有躋身在上述名單之列,這也意味著中恒寵物相對于寵物行業頭部企業而言,還有一定的發展差距。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近年來國內寵物經濟火爆催生了一批規模玩家,比如已經在A股完成上市的中寵股份(002891.SZ)、佩蒂股份(300673.SZ)、依依股份(001206.SZ),在美股完成上市的波奇寵物,以及完成數億美元戰略融資的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等。其中,依依股份與中恒寵物同處于寵物用品這一細分領域,從2020的營收及凈利潤表現來看,依依股份均稍勝中恒寵物一籌,如下圖所示:
此外,值得一說的是,雖然國產品牌崛起之勢較為明確,但國產品牌仍需時間來提高國民信任度。
據寵物行業白皮書披露,2020年寵物干糧消費痛點中,缺少值得信賴的國產糧品牌為最多的選項,占比27.20%。在優秀國產品牌崛起之前,寵物食品市場參差不齊,經常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導致一些寵物主人喪失了對國產品牌的信任,因此國產品牌要想獲取更大的公眾信任度還需要一段時間。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雖然寵物行業邁入了黃金時代,但要想在這競爭激烈的賽道中突圍,基本面中規中矩的中恒寵物恐怕還有很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