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9日凌晨,天還未亮的羅馬迎來了美國總統拜登乘坐的專機。但正如抵達時的黑暗,開啟任內第二次歐洲之行的拜登,其實內心并不明朗。
畢竟在首次訪歐后的四個半月時間里,美國國內外發生了太多的事:阿富汗撤軍、“潛艇合同風波”等一系列混亂,嚴重透支了美國的國際信譽;而美國國內高企的通脹、持續的供應鏈和疫情危機、久拖未決的大規模支出法案,讓拜登再見盟友時,依舊兩手空空。
拜登與夫人乘坐專機29日抵達羅馬參加G20峰會(視頻截圖)
美聯社(AP)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只有41%的美國人支持拜登在經濟上的表現,這一數字不僅低于8月的49%,相比3月的60%更是暴跌了三分之二。
就連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政客”新聞網等一眾美媒也不由得擔憂:“拜登出訪之際,美國國內對他的看法越來越悲觀”、“國內的困境,可能會讓拜登在國際上付出代價”......
“美國和盟友的蜜月期已經過去了。”美國前政府官員希瑟·康利(Heather Conley)坦言,看見拜登國內議程遇到如此多的困難,盟友都在暗自思忖——拜登能做到什么?他們自己也不確定。
“拜登的失誤是令人震驚的,畢竟他不是政治新手”
時隔四個月,拜登昨日(29日)再次踏上了歐洲的土地。這一次,背負著一堆內政外交“爛賬”的拜登將首次以總統身份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G20),在出席隨后在英國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COP26)。
就在飛往意大利之前的28日上午,拜登在美國國會公布了一份價值1.75萬億美元支出的框架協議,該協議是之前3.5萬億美元的精簡版,囊括了對基礎設施、氣候和兒童保育的重大投資。他還呼吁國會支持一項被擱置已久的1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法案。美媒稱,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一直是拜登宣傳“美國必須在國內強大,才能在國外發揮領導作用”的關鍵部分。拜登政府也特別強調,重建美國基礎設施對保持與中國的競爭力至關重要。
有知情人士透露,臨行前,急于向盟友展示成果的拜登直接對議員們喊話,“世界其他國家都在看著,我們的這一套還能否發揮出作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也為拜登送上助攻,試圖在拜登抵達羅馬之前讓1萬億美元法案獲得通過。“總統下飛機時,我們希望本屆國會能表現出對他的信任”,“我們必須今天就取得成功。”
但直到拜登的飛機降落在了羅馬機場,這些法案仍在經歷喋喋不休的扯皮,佩洛西的希望顯然落空了。
“拜登一直認為,美國的外交政策不應脫離國內政策而存在,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想要保持世界領導地位,就必須在國內保持強大。但如今,拜登可能更希望這兩個領域互不影響。”
與馬克龍會面時,拜登低頭鎖眉的場景被抓拍下來(澎湃影像)
美國“政客”新聞網捕捉到了拜登政府的困境。報道指出,在拜登前往參加一系列重要的海外會議之際,他在國內雄心勃勃的議程正受到分裂嚴重的國會阻撓。加之此前美國在阿富汗撤軍和“潛艇合同”風波中的狼狽表現,這些都在威脅著拜登與盟友會面時的信譽,這也導致人們降低了對拜登參加全球會議的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