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榮里表示發布求助文章是希望全國關注一下瑞麗,沒有其他目的。他說這是出于公心,“我心胸坦蕩,對事不對人”。他最痛心的是看到大批瑞麗老百姓有怨言,認為當地應該反思一下工作是否做到位。
在談及如何理解瑞麗防疫困難時,戴榮里對鳳凰網解釋了瑞麗的特殊性:瑞麗不同于內地城市,緊鄰緬甸,有綿長的邊境線;“彈丸小城”承擔了過多國家職能,需要更大的相應支持;大批人員回來自首,長期巡守對防疫人員造成了一種疲塌心理。他認為瑞麗防疫目前有三個錯位:地域錯位、邊境線錯位和思想錯位。戴榮里直言“換人”不是一個根本性的辦法,防疫措施要充分考慮瑞麗的特殊性和區域性。
以下是鳳凰網獨家專訪戴榮里實錄:
發文基于對瑞麗人民的情感
鳳凰網:您是出于什么樣的目的和心情去寫這篇文章的?
戴榮里:為什么寫這篇文章呢?這一段(時間)群眾的呼聲比較高,他們希望有一個比較圓滿的說明。因為我畢竟在政府工作過,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方面是讓百姓知道政府工作的不容易,另一方面也希望全國人民理解一下瑞麗現在確實很難。瑞麗的防疫工作,一茬茬領導安排得確實不錯,但是瑞麗在疫情的壓榨之下,原來的生機氣息確實是不存在了。原來瑞麗我剛去的時候,那個城市是花開四季,作為一個北方人,(看到)獨樹成林,一棵樹就那么大,太漂亮了,她與現在疫情之后的境況形成強烈的反差,給我一種情感的刺激。
另外一方面,畢竟(我的)很多朋友在瑞麗,我和他們朝夕相處,我感覺應該表達一下對瑞麗人民情感上的一種思想。大致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出于這種心態寫的那么一篇文章,也沒有過多想其他的。但是這篇文章引起了這么多人關注是我始料不及的。
鳳凰網:您是以什么樣的身份去寫這篇文章的?
戴榮里:很多新聞媒體在轉發的時候,把我列為瑞麗市副市長,或者常委,這些名頭。首先我要做一個澄清,這種由頭是不合適的,因為我已經回到北京了,何況我在那里做副市長只是掛職鍛煉而已,并沒有干什么。
我寫這篇文章的定位,我是一個作家,無論是出于社會責任感還是出于對朋友的友情,還是對過去政府工作人員也好,就是順便寫了這么一篇文章,沒想到引起這么大的反響, 我現在已經退出領導崗位。
鳳凰網:現在回想起來,在瑞麗任職的那段時間讓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戴榮里:我是個較真的人。我是山東人,是1981年參加工作的。從參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就喜歡做每件事相對踏實一點,相對對得住人的良心一點。因此到瑞麗去工作的那一段時間,一些少數民族的風情,包括孔雀舞,還有珍稀動植物,都給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了。特別是到莫里瀑布去,那個蝴蝶就站在你的手心里不跑了,你在其他地方見過嗎?你看到那個孔雀看著你馬上開屏了,而且那個大樹幾個人抱不過來。你沒有到過那個地方,對當下的疫情你沒有強烈的反差。瑞麗是個多么美好的城市啊,也是多少人向往的城市。
這里的民眾對人對物都非常樸實,言語也踏實。為什么我和好多人結成了朋友?不是我好,而是他們太好了,這是心里話。比如說中秋節我沒法回家,他們就拉著我到勐秀山頂上去過中秋節,在大自然之中聽著天籟之聲,那種感覺太美妙了。感覺這個地方的大自然之美真是能催化你的心靈,太好了,我已經把她當作比第一故鄉還厲害的故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