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波奇寵物與騰訊微保跨界合作,共同推出系列專場主題活動“微保奪寶日”。旨在從年輕化、趣味化的互動場景切入,提升雙方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影響力。為用戶帶來有價值的福利內容的同時,配合場景提供保險產品及服務,加強用戶獲得感。
10月27日,瑞士再保險公司日前發布了《中國寵物保險發展報告》。這是中國市場首份寵物保險報告,揭示了中國寵物保險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與未來前景。報告推測,若以25%左右的增速增長,2025年我國寵物保險保費規模有望達到14億元左右。
寵物看病難
與人類一樣,寵物也會有生病的時候,但因為大部分寵主都不了解寵物醫學方面的知識,所以一旦寵物生病都需要送往醫院進行治療。然而去過寵物醫院的寵主就會發現,給寵物看一次病少則一兩百,多則一兩千元,比自己看病還要貴。
除了費用高之外,更多寵主們的觀點主要偏向收費不透明,認為寵物醫院的定價很隨意。那么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國內寵物醫療現狀
近年來,中國的寵物行業一直在經歷著顯著的增長。根據Frost & Sullivan預測,中國的寵物數量從2014年的1.896億只增長到2019年的3.021億只,預計到2024年將進一步增加到4.455億只。國內更是誕生了諸如波奇寵物、愛寵網、狗民網等優質成熟的寵物平臺。
而在規模超過400億元的寵物醫療行業中,寵物醫院規模約占202億元。但目前中國寵物醫院處于較為分散的狀態,在全國10000~15000家寵物醫院中,絕大多數的寵物醫院為小規模單店經營,小型診所林立,寵物醫療價格不透明,價格也是千差萬別。
其次,目前國產寵物藥品面臨品類少、技術相對不成熟等困境,主要依賴進口。據統計,寵物醫療方面外資企業的市場份額達到90%以上。
其中疫苗市場被英特威、美國禮來、碩騰等多家外國企業的產品壟斷,其中英特威占領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底,日本獸藥廠商共立制藥也宣布進入中國寵物疫苗市場。
短期來看,寵物藥品和疫苗或將繼續依賴進口,國際寵物醫藥企業依然是大贏家。不過隨著近年來國內疫苗企業不斷發力,這一局面或許在未來可以很快得到改善。
“空缺”的市場
一直以來,我國寵物醫生數量都有很大缺口。寵物行業整體人才需求量約為37萬,盡管國內職業獸醫的數量在逐年增加,但獸醫作為一個相對小眾的職業,每年報考學獸醫的人數比例非常少,人才缺口短期難以補足。
伴隨著近年來飼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寵物醫療又是新興產業,寵物醫生人才已經很難滿足迅速增長的寵物醫療需求。
另外國內寵物醫院市場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寵物醫療方面的資源較為稀缺,市場監管也存在缺乏,大部分的寵物醫院都是自主定價。寵物主人對于市場行情也并不了解,如果遇上了黑心寵物醫院,都只能無奈接受高額的醫療費用。
高需求下誕生的寵物保險
高昂的醫療費用讓寵物賽道中的醫療企業實現了高估值,在降價暫時無解的情況下,寵物保險等業務出現了。
早在2004年國內就已經有保險公司開始試水寵物保險,華泰保險在國內推出首款寵物第三方責任保險,此后陸陸續續開始有一些財產險公司進行試點。2019年至今,主要財險市場主體均已加入到寵物保險市場的競爭中,人保、平安、太保等傳統巨頭,眾安在線、泰康在線等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支付寶、微保等互聯網巨頭旗下平臺均涉獵其中。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寵物保險,大多數都對寵物看病條件和年齡有所限制。先天性遺傳病也不在保險的范圍內,寵物如果超過10歲也不能進行投保。與此同時,健康告知中也羅列了諸如寵物便血、尿血、骨折、脫臼、細小等多種病不受保的時間限制。消費者面臨保險公司的“條條框框”,保險公司也面臨著因技術問題導致的騙保問題。
據相關數據顯示,未來至少有上千萬寵物主會購買寵物保險,寵物險市場前景廣闊。寵物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實際上是社會需求的一種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