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經濟顯現出粘性強、剛性需求等特征,消費市場情況“易增難減”。
毛茸茸的外表,懵懂單純的眼神,開心時會不停搖晃的尾巴。。。因為這些屬性,貓成為人們娛樂、放松、解壓的助手,甚至是豐富精神生活的伙伴以及孤獨時的情感慰藉。據艾媒咨詢調研數據顯示,受訪者中超七成有過飼養寵物的經歷,其中40.6%的受訪者飼養貓,近八成(77.7%)的受訪者將其視為情感寄托。
“貓經濟”的走俏也為寵物經濟產業增添了發展潛力。艾媒咨詢9月推出的《2021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研究報告》中顯示,2020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達2953億元,同比增長33.5%,2015-2020年復合增長率為20.2%,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3942億元。
與此同時,國內寵物消費市場逐步呈現出國產品牌崛起、線上消費高增長以及寵物用品智能化等發展態勢。
杭州希疆新零售研究院院長,原阿里研究院副院長游五洋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寵物主對寵物情感依賴重,將寵物視為家庭的一分子,消費者樂于為寵物花錢。但相比于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國寵物企業的市場集中度還不算高。“隨著國內市場規模逐步擴大,本地化生產增多,市場日漸成熟,國內品牌市場份額將提升,寵物產品的多元化、智能化未來一定會成為新的競爭熱點,對寵物行業來講,會成為新的方向。”
寵物消費需求呈剛性特征
寵物食品、用品及醫療消費居高不下一直是令寵物主們頭疼的問題。
以成為一名萌寵博主為目標的雨欣(化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算了一筆賬。“剛性支出上,一個月貓糧至少得花200元,還有營養粉、罐頭、凍干一個月要200元左右,洗澡、剪毛、美容一個月也得花150元,還會有一些彈性支出,比如飾品和衣服。”
誠如受訪者所言,寵物主消費支出的增長與寵物主數量、養寵意愿增長相輔相成,近年來逐步提升。《2020年中國寵物消費市場報告》顯示,中國貓狗人均單只年消費金額從2017年的4348元增長至2020年的6653元,且相較2019年的5561元同比增長19.6%。
寵物主的消費增長,市場產品定價高是原因之一。游五洋表示,目前寵物消費市場規模相對有限,產業鏈還在日趨完善,產品生產成本比較高,因此造成了寵物產品單價偏高。“當然,目前市面上很多商品是進口商品,推高了商品成本和零售價也是影響因素。但隨著市場競爭激烈,市場日漸成熟,價格會逐步降低。”
盡管寵物產品花銷高,但對于養寵人群來說,為寵物花錢仍是一件充滿幸福感和滿足感的事情。“寵物不僅是寵物,也是家人。我寧愿委屈自己也不會委屈它。”雨欣對記者說。
情感因素加持,寵物經濟顯現出粘性強、剛性需求等特征,消費市場情況“易增難減”。據艾媒數據中心統計,即使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寵物經濟產業規模仍逆勢上揚,實現了33.5%的增長。而據預測,2021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預計近4000億元,2023年預計將向6000億元看齊。
煙臺中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寵股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養寵滲透率來看,國內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中國寵物市場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而游五洋對此仍持觀望態度,在他看來,國內寵物產品市場發展仍存在一些痛點難點,寵物企業市場集中度不高,產品質量還需提升,市場亟需進一步規范。“市場規模肯定會快速增長,但是受到各種條件制約,未必有這么樂觀。”
寵物食品是寵物經濟中最早興起的市場,也是寵物消費中的最大支出。據《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食品在寵物消費中占比達54.7%。其中,主糧和零食分別占35.9%和17.8%。
早在百年前的美國,以罐頭、干糧、濕糧為代表的寵物食品消費市場已經開始萌芽。而記者了解到,中國寵物食品市場正在不斷崛起。
市場調研機構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2010年到2020年,中國寵物食品市場規模從7.19億美元上升到67.18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25.04%。據天風證券農林牧漁高級分析師王聰預測,中國寵物食品市場預計今年將達到500億元規模。
長期以來,進口寵物食品占據了國內較大的市場,更多的寵物主對于進口“天然糧”有著較高的信賴度,瑪氏、雀巢、渴望等進口品牌成為養寵人士的“高端”選擇。但近年來,國貨品牌表現日益突出,國產寵物食品品牌市場份額也不斷提升,在疫情下表現出“彎道超車”的趨勢。
根據開源證券對今年618天貓寵物食品品牌銷售額的統計,狗主糧、狗零食、貓主糧、貓零食、營養品五個品類的TOP15品牌中,國產品牌的數量領先。其中,狗主糧占比66.67%,貓主糧占比53.33%。貓、狗零食及營養品國產品牌領先優勢明顯,分別占66.67%、73.33%、73.33%。
國貨品牌為何能從中突圍,實現“彎道超車”?
中寵股份相關負責人認為,從渠道上看,國內品牌銷售渠道主要以線上電商平臺和線下專業寵物門店為主,與國外在生態結構上差異較大,線上銷售的快速增長帶動了國貨品牌的發展。
此外,他表示:“跟蹤寵物消費市場動態可以發現,寵物食品設計、包裝等方面的更新換代,以及一些新概念的推出上,國內品牌更快一些。”
小佩寵物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國內寵物行業早期由代工業務組成,大部分行業公司為海外大客戶提供代工業務。隨著近幾年養寵人群越來越多,加上國內企業的努力,自有品牌開始蓬勃發展起來。“國內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國外品牌,反而更加注重產品創新、品質以及服務體驗。這些方面,國產品牌反而比同類的國外品牌更有優勢。”
“從市占率來看,整個寵物食品行業都處于分散階段,消費者對于寵物產品、寵物品牌的認知還處于一個有待加強的狀態。對于國產品牌來說,整個食品市場都很有機會。”中寵股份相關負責人進一步向記者表示。
智能寵物用品成熱門賽道
近年來,寵物智能產品不斷迭代創新,并受到消費者好評。比如常見的智能飲水機,據用戶反饋,能幫助促進寵物飲水,減少寵物由缺水引起泌尿系統疾病的概率;智能喂食器解決了寵物主難以按時給愛寵喂食的煩惱;智能全自動貓廁所能做到自動鏟屎,讓“鏟屎官們”解放雙手。
在淘寶平臺,銷量靠前的寵物智能產品月銷皆在千件以上。據2020年“雙十一”數據統計,小佩全自動貓廁所位居全網寵物清潔品類銷售額第一。而記者了解到,小佩寵物智能全自動貓廁所定價都在千元左右,價格并不便宜。
智能產品為何定價偏高?消費者為何愿意買單?
小佩寵物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類型的產品將最新科技帶入寵物的生活中,幫助寵物更好的生活,很多環節都需要自己研發,無論從硬件、軟件、選材、體驗本身成本都較高,但是這類產品確實幫助大家解決了實際需求。”
在游五洋看來,智能寵物用品等新市場的定價偏向撇脂策略,即在產品剛剛進入市場時將價格定位在較高水平,在市場上出現類似產品前盡快收回投資、獲得利潤。“隨著市場競爭激烈,市場日漸成熟,價格會逐步降低。”
據了解,2020年,美的在天貓開設了專門的寵物用品旗艦店,推出貓用飲水機、寵物凈味器等產品。今年3月,美的成立旗下全資子公司美新寵物科技有限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養寵軟硬件服務,大步進軍寵物智能用品市場。此外,騰訊、小米等大廠也紛紛在寵物智能用品市場展開布局。
業內相關人士分析稱,與其他寵物用品品類相比,目前寵物智能設備在市場需求和成交量方面增速最快,這也是資本看好寵物智能賽道的一個重要原因。
寵物智能產品能否成為行業新的風口?對此,游五洋表示認可:“現在寵物智能貓砂盆,定位項圈,臉部識別等高科技開始運用于寵物的各個領域,未來一定會成為新的競爭熱點,在寵物行業來講,會成為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