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有媒體報道,江西濟民可信下屬兩家子公司存入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的28億元存款,遭銀行方莫名質押為第三方提供貸款擔保。10月24日,“濟民可信”官方公眾號為此發出《六問渤海銀行南京分行!》一文。對此,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發布聲明稱:在與相關企業日常業務辦理過程中,我分行發現企業間異常行為,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依法尋求司法解決。
明明存在銀行的錢,卻一分取不出來,這種事對任何人恐怕都是一個噩夢。然而,這樣一幕居然在現實中真實上演。也正因此,渤海銀行儲戶28億元存款“失蹤”,在輿論場掀起軒然大波。
當然,現在所能看到的信息,都是作為當事一方的江西濟民可信單方發布的消息。此事內情到底如何,恐怕還有待警方進一步調查。但是,警方調查歸調查,面對儲戶的質問和公眾的疑慮,渤海銀行也有責任及時向社會作出相應解釋。但渤海銀行南京分行一份寥寥數語的聲明,實在難以讓人口服心服,且只會讓渤海銀行的公信力進一步“失血”。
從濟民可信的指控看,這起28億存款“失蹤”,絕非只是“企業間異常行為”,渤海銀行在其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比如,濟民可信指出質押擔保過程可能存在犯罪行為時,渤海銀行卻未及時報警;80%相似度的假公章就能蒙混過關,不聯系企業、不依規定面簽質押合同;渤海銀行一邊致歉一邊又提出,希望能夠允許銀行繼續用山禾藥業5億元存款,為華業石化從渤海銀行貸款提供存單質押;在企業不同意的情況下,強行劃扣4.5億元存款等等。
那么,這些信息是否屬實?濟民可信提供的證據顯示,渤海銀行在處理儲戶存款給第三方貸款做質押擔保時,存在嚴重的審核漏洞;出了問題,銀行卻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甚至將錯就錯,犧牲儲戶利益……種種指控,都是極為嚴厲的,有違金融行業起碼的規范。針對這些問題,渤海銀行具體是怎么處理的,理當也把證據曬出來給大家看一看,而不是一味地裝聾作啞。
銀行是金融業的主力軍,是為幫民眾管理錢袋子的,因而銀行向來被認為是一個謹慎的行業。在一般人的認知里,銀行的管理,遠比一般企業規范,相關的業務流程,也更為嚴格。可倘若濟民可信的指控屬實的話,渤海銀行內部的一套管理流程,不僅可以說是形同虛設,還不排除有“內鬼”參與,已經涉嫌違法犯罪。
目前,渤海銀行南京分行面對儲戶的指控,采取了回避態度。渤海銀行乃至監管部門,對此顯然不能熟視無睹,而應盡快介入調查。這樣的調查和警方調查是并行不悖的,后者是查處可能存在的違法犯罪,前者則是查清此事是否存在銀行無視規范、風控失靈等問題,是為了捍衛金融業風險防控的底線。
儲戶的錢,如果存在銀行都不能確保安全,這無疑動搖了立業之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儲戶28億元存款“失蹤”,關乎的不僅是渤海銀行的誠信,也關乎整個金融行業的聲譽。這個事件中,銀行是否恪守嚴謹和專業,操作有無違法違規,公眾期待能盡快給出一個權威說法。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于平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