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是棉鈴蟲專一性的病原微生物,是專治棉鈴蟲的藥物,十分的有效。
棉鈴蟲NPV生物農藥防治效果好、藥效持久,對其他生物無任何毒副作用,是世界各國競相開發生產的昆蟲病毒殺蟲劑產品,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登記注冊的昆蟲病毒生物農藥。1993年國內第一個棉鈴蟲NPV產品登記注冊,并正式進入市場。長期以來,棉鈴蟲NPV的生產必須通過“活體”進行,多項核心技術沒有得到根本突破,導致生產規模小、產品生產成本高,難以實現產業化。
從2003年開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同河南省濟源白云實業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協同攻關,在國際上首次采用了棉鈴蟲群養技術,使飼養規模和生產效率提高了數十倍;通過采用獨特的病毒分離純化技術,大幅度提高了原藥中的病毒含量。一舉突破了嚴重制約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主要技術瓶頸,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實現了大規模工廠化生產,促進世界昆蟲病毒生物殺蟲劑產業邁上一個新臺階。研發成功的新型超高含量昆蟲病毒殺蟲劑,成為目前國際上已知的含量最高的病毒殺蟲劑產品,每克原藥中病毒含量高達5000億個病毒粒子,是目前國際、國內同類產品單位含量的幾十倍,并且研制成功了有效成分含量為600億PIB/克的棉鈴蟲NPV水分散粒劑,每畝棉田只需2克這樣的產品就能有效控制害蟲。
棉鈴蟲病毒生物農藥2005年起在新疆棉區連續示范推廣,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在建設兵團農一師、農五師、農七師、農八師的十多個團場,總體防效均在80%左右。使用棉鈴蟲NPV生物農藥的地塊,天敵數量明顯多于使用化學農藥的地塊,很好地控制了后期棉蚜的危害,每年減少用藥次數2次以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十分明顯。2006年到2007年,累計推廣應用200萬畝次。
棉鈴蟲有自相殘殺的生活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