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紀早期,已經有眾多的愛好者開始對蘇格蘭牧羊犬產生興趣,開始對其進行科學系統化的繁殖,并詳細記錄其血系,使得這個品種迅速地發展起來。這時,蘇格蘭牧羊犬的體型已經接近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樣子,并且延續了更加純正穩定的血統。在蘇格蘭牧羊犬的各種資料中,有一只名為“老公雞”的公犬十分引人注目。在1876年出生的“老公雞”被奉為當時這個犬種的特征代表,并且成為了證明蘇牧的毛色起源于“黑色被毛”的權威證據。當時雖然已經逐漸出現了各種毛色的犬只,如紅色、淺、貂色和花斑等等,但大多數人還是認為黑色是最正統的顏色。
很多世界名犬的走紅都是從英女皇維多利亞開始的,蘇格蘭牧羊犬也不例外。1860年,維多利亞女皇在參觀貝拉蒙皇宮的時候第一次見到了蘇格蘭牧羊犬,并將其帶回了溫莎城堡,在英國皇族刮起了一陣來自蘇格蘭的旋風。另外,出于對這個犬種的熱愛,英女皇還出資捐助繁殖者們,使蘇格蘭牧羊犬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數量和品質都明顯上升,從此進入皇族生活,登堂入室。
在1871年的伯明翰,蘇格蘭牧羊犬有了單獨的犬組。這場比賽中有17只蘇格蘭牧羊犬參加,最終有兩只狗分列冠亞軍。可在之后的比賽中,兩只狗竟然撕咬在一起,最終尷尬收場。在1877年,蘇格蘭牧羊犬終于進入了美國紐約的西敏寺犬展。第二年,美國人從維多利亞女皇的皇家養犬俱樂部引入兩只蘇格蘭牧羊犬,并在美國的犬愛好者中引起轟動,再次受到全社會的熱捧。
蘇格蘭牧羊犬的發展在歷史上受到過兩次沉重的打擊,分別是一戰和二戰。光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蘇格蘭牧羊犬的數量就消失了將近半數。戰爭使家畜都集中到了少數人的手中,同時品種最優良的蘇格蘭牧羊犬也得到了集中。而持有者們逐漸把農場變成了優秀的犬舍,一些成熟的繁殖家們開始對于優良血統進行科學限制性的繁殖。
蘇格蘭牧羊犬無疑是媒體的最大受益者。從阿爾伯特的暢銷小說《兄弟:一只狗》,到獲得巨大成功的電影《靈犬萊西》,都使社會大眾對蘇格蘭牧羊犬的追捧達到了又一高峰,成為了當時美國孩子最想擁有的家庭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