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人養狗的人都會注意到,狗—尤其是公狗—在便后會做出這種刨土的動作,即:用前爪在離糞便不遠的地方反復刨幾下,然后才走開。
有時,狗撒尿后也會刨土,不過這比較少見。 原來對這種行為的解釋是:狗的野生祖先曾貓一樣要掩埋自己的糞便,家犬雖然仍帶有這種習性,但這種動作已經不完善了,僅僅是在糞便刨幾下而已。但是,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最近在對生活在野生狀態下的狼所作的觀察表明,狼也會做出此完全相同的動作。可見,并不存在家犬在動作方面的“退化”。
另一種說法是,狗刨土是想散布自己的糞便,以此來擴大帶有它獨特氣味的區域。確實,有一些動物是這樣做的,它們喜歡散布自己的排泄物,譬如河馬,便后就用尾巴像打扇似的把自己的糞便甩得老遠。但問題是,狗雖然在離自己糞便很近的地方刨土,卻從來不會碰到糞便。
這就引起了兩種可能的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在野生狀態下的狼刨土,為的是把糞便附近的土搞松,這樣就在它們的糞便所留下的氣味標志旁邊又留下了視覺標志。狗由于生活在城市環境中,它們所刨的地面往往是堅硬的水泥地,所以也就很難留下視覺標志,但這僅僅是環境使然,它們的行為本身還是自由道理的。要是在比較自然的環境里,狗刨土就會產生明顯的視覺效果。
第二種解釋則指出,由于狗身上唯有在腳趾間才有汗腺,因為狗刨土是要在自己糞便旁邊在增加一種個體的氣味。我們也許覺得這種說法不可信,因為人的鼻子很容易聞到狗糞的臭味,但這對于狗腳趾間的汗味卻是絕對聞不出的。然而,在充滿氣溫的狗的世界里,這卻是完全可能的。外加的氣味標志(即汗味)很可能有其特殊的作用或者帶有特殊的信息,會有助于協調狗和狗之間的關系。不過,最大的可能性是,狗在自然環境中的便后刨土既有嗅覺方面同時又是視覺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