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泛白細胞減少癥又稱貓瘟熱或貓傳染性腸炎。是由貓瘟熱病毒引起的貓及貓科動物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的病毒性傳染病。可發生于貓類、浣熊類和貂類身上,它是貓咪最重要的傳染病。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該病發生。發病率100%,死亡率約90%。
(1)病原。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屬于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是一種單股dna病毒,該病毒對酸、堿、乙醚、氯仿、高溫有一定的耐受力。0?5%的甲醛和次氯酸能有效地將其殺滅。它在環境中非常穩定,在室溫下可生存好幾年。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所以使用疫苗可以獲得長期有效的免疫力。
(2)流行病學。本病冬末至春季多發,各種年齡的貓咪均可感染,病貓和病愈后的帶毒貓是本病的傳染源。貓感染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早期,病毒就可隨糞、尿、唾液和嘔吐物排出體外。在急性期,蚤類和各種吸血昆蟲也能傳播病毒。在康復一年的貓咪的排泄物中,有的仍能化驗到病毒。在自然情況下,本病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或消化道傳染。多數情況下1歲以下的幼貓較易感。尤其對于未注射疫苗的小貓咪來說,貓泛白細胞減少癥通常是致命的。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還可由貓媽媽傳染給它的子宮里正在發育著的小貓。
(3)癥狀。根據臨床癥狀可分為三個類型,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亞急性型。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貓咪常突然死亡,無明顯癥狀。而亞急性型癥狀較典型,許多成年貓感染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后開始并不表現出任何癥狀。然而,對于未注射疫苗的幼貓來說,這是非常危險的病。疾病發作時表現得十分突然,貓的體溫上升到40c以上,持續24小時左右后下降至正常體溫,經過2~4天后又可上升(雙相熱型)。病貓精神沉郁、厭食,排血便,頑固性嘔吐,3~4天后出現腹瀉,導致機體嚴重脫水。嚴重脫水使貓的體溫低于正常值,變得十分虛弱,甚至整日昏睡。感染了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的貓非常容易受到繼發細菌的感染。表現出這些癥狀以后,貓咪如果能存活五天以上,一般說來就能夠活下來。
貓泛白細胞減少癥和自身的抵抗力有關,特別是在營養不良,體弱及絕育手術后易感。懷孕母貓如果感染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則可能引起流產或產下死胎。妊娠母貓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給胎兒的。出生前感染病毒的小貓,由于小腦損傷會出現步態不穩,不協調并且伴隨著顫抖。
(4)病理變化。主要病變為小腸黏膜水腫、回腸有明顯的出血性腸炎,腸系膜淋巴結出血腫脹。長骨的紅骨髓呈多脂樣和膠凍樣變化,多種細胞有核內包涵體。肝腎等實質器官淤血變性,脾臟出血,肺充血、出血、水腫。
(5)治療。1特異性療法:皮下注射貓瘟熱高免血清,劑量為2毫克/千克體重。2對癥治療:止吐、止瀉、控制繼發感染、輸液(補充營養、液體)。
(6)預防。1要對貓咪定期進行健康檢查。2定期注射疫苗進行免疫,這是目前預防貓泛白細胞減少癥最有效的方法。3患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的貓咪接觸過的環境被認為是已經被病毒污染,可用1∶32的漂白粉溶液、雙鏈季銨鹽類等消毒藥對環境和器具進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