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刺頸龜(詳情介紹)
由于龜的特殊性,龜場建設應選在水源良好、環境安靜和交通便利的地方,龜池主體包括:龜池本身、食臺等等,其中陸地主要用與龜休息的場所,在親龜池陸地部分用來建造產卵場。下面來分析一下每一個部分的不同要求。
一、龜池設計
龜池為磚砌水泥結構,池內面用水泥漿抹光,以防龜的皮膚被擦傷。一般為東西長、南北寬的長方形,也可建成圓形。大小因地制宜,深度50~80厘米,最深處不要超過120厘米。池周做成8~10厘米的防逃返邊,又稱壓延。長方形池底設置成高低傾斜坡,圓形池底設置成鍋底形,便于排污。
二、食臺設計
食臺1/3入水,2/3露出水面,與水面呈30度傾斜,實際上在水下部分又稱為引坡,水上部分為食臺,如果是親龜池,食臺的水上部分還有引導龜爬向產卵場的功能。食臺設置在龜池的北邊朝南向比較合理,食臺的寬度為2米左右,長度為池邊長度的80%。產卵場寬2~3米,長與食臺一致,場內填20~30厘米深的細沙。產卵場上方搭防雨棚,有利于龜在下雨天產卵。
三、進排水管設計
進排水管直徑至少10厘米,以便加快進排水速度,同時有利于排凈污水,要注意是排水口須設在食臺下面或附近,因為食臺附近的污物最多,龜攝食后喜歡在食臺附近排泄。溢水口設置在龜池墻壁上方最高水位處,便于排出有機懸浮物及暴雨季節泄洪。
龜池建成后要反復用清水浸泡,至少1周時間,去除堿性。然后用150毫克/升生石灰消毒,換新水后才可放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