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好溫濕度
在蝎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土壤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養蝎工具,土壤的溫濕度以及性質對蝎子的成長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在養蝎的時候千萬不要忽略這個問題,了解土壤對于蝎子的作用。不單單是土壤,其它的一些環境因素同樣重要。
1.土壤溫度的影響:土壤的熱量主要來源于太陽輻射熱,土壤內有機質的腐爛也可產生少量的熱量。所以上壤溫度隨氣溫的高低而發生變化,白晝土表接受太陽輻射熱,土壤溫度升高,一般14時左右最高;夜晚氣溫低,土表散熱,土壤溫度下降,一般2時左右最低。土壤溫度和氣溫一樣,平均溫度主要影響蝎子的生長發育,高、低溫主要影響土壤蝎子的繁殖、存活。
2.土壤濕度的影響:土壤濕度包括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空隙間的空氣濕度,其主要取決于降水量和灌溉。土壤里的空氣經常處于高濕狀態,蝎子不會因濕度過低而死亡,不過土壤濕度過大,往往使土壤中蝎子得疾病死亡。
另外,蝎子對土壤的酸堿度反應比較敏感,中性土壤對蝎子的棲居比較適宜,過堿或過酸都不利蝎子的棲居。
理想的蝎窩應當滿足3個條件:第一一年四季能滿足蝎對溫、濕度的要求;第二能避開天敵的侵害;第三能安全度過盛夏、嚴冬、暴雨和干旱等惡劣氣候。野生蝎子在選擇蝎窩時多選在植被稀疏的山坡上,石縫下有充足的土壤,表層的石頭為深色片狀,與日光近于垂直,厚度為2-4厘米,窩內有大小不等的石縫,適于大小不同的蝎子隱藏。
保證生活環境安靜
蝎子喜歡恰好能容納它身體的窄縫,被腹能與縫壁接觸。繁殖期的母蝎要選擇或加工一個較大的空隙,大約為自身大小的4倍。狹縫可免受大風、干旱和強光的侵襲,也能免于一些大型天敵的襲擊。但當土壤濕度過大,溫度較高時,由于氧氣的缺乏,蝎往往被迫離開狹縫,移向接近地面的較寬闊的空間,蝎窩內還應有條通向地下的30厘米以上深度的通道,便于冬蟄。蝎窩一般為泥石構成,即使在天然石縫中,也有大量泥土,泥土是蝎窩的主體成分。蝎窩通常是在石縫下的土層中橫豎挖通形成,構成一個比較大的洞系。蝎窩構造比較復雜,形式多種多樣,較典型的蝎窩有蓋面、進出通道、窩室、冬蟄室等部分構成。
蝎子對劇烈的振動和過大的聲響非常的敏感。比如在吃食的蝎子聽到聲響后,有的會棄食逃走,有的則鉗著食物驚慌地跑進窩穴中;而正在交尾的蝎子多數會中止交尾;產仔的將產下的仔蝎扔下不顧而逃之,也有的母蝎會將爬到背上的仔蝎甩掉,更有的會引起相互殘殺。
由此可見蝎子是一種喜靜、好暗、怕動、怕震、怕污染的動物。人工養蝎就是根據它們的自然生活習性,為它們創造有利的生存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