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差異較大的水龜混養在一起,且飼養容器較小時候(飼養密度較大),常常容易發生咬尾事故。下面介紹的病例就是個體較小的中華草龜與個體較大的巴西龜混養,飼養密度較大,導致的嚴重咬尾事故,該中華草龜的尾巴齊根咬斷并露出內臟器官。
1.疾病背景概述
咬尾是水龜的習性之一,往往誘發于飼養密度過高產生應激,或者是個體差異較大的水龜養在一起導致“以大欺小”行為的發生。被咬的龜輕則喪失尾巴尖端皮膚肌肉,露出尖端骨頭,重則尾巴不同程度的被連骨咬斷。被連骨咬斷的尾巴是長不回來了的。而且,一旦有傷口就可能有產生感染的危險,如果不處理好,可能傷口發炎,進而導致各種細菌病例如尾部斷端糜爛或者腐皮、霉菌病等。
2.病龜情況及臨床癥狀
龜品種:中華草龜 年齡:3歲
主述:原本是單獨飼養,后來因為出差原因將龜留給家人照顧,家人為了照顧方便將幾只龜放到一個盆里飼養,其中有一只個體較大的巴西龜。某日家人發現這只中華草龜在盆里漂浮并且尾巴不見了還露出內臟出來,但是還能吃食。懷疑是最大的那只巴西龜干的“好事”。隔離放在清水中未做處理,三天后送醫。
臨床癥狀:尾部齊根斷裂,直腸脫出,經浸泡在生理鹽水中觀察,直腸恢復活性未出現嚴重感染。
3.臨床處置
第一步:龜體消毒,使用千分之五的聚維酮碘液浸泡龜體。
第二步:恢復直腸活力,生理鹽水浸泡龜半小時
第三步:小心仔細沖洗并消毒脫落的直腸,使用百分之五的聚維酮碘液沖洗并消毒。
第四步:回納直腸,使用甘油潤滑后小心用消毒棉簽配合小指指腹幫助直腸回納。
第五步:荷包狀縫合肛門周圍皮膚。
第六步:局部創口消毒、消炎:使用百分之五聚維酮碘液消毒,外用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第七步:全身應用抗生素:注射氨芐西林鈉
第八步:補液補能量:注射葡萄糖。灌食。
第九步:護理:干養,小水盆提供葡萄糖水,曬太陽。換藥。
以下為護理過程記錄:
時間
換藥
消炎針
灌葡萄糖水
曬太陽
其他
操作
龜情況
手術第一日
上藥包扎:阿莫西林消炎粉
氨芐西林鈉0.01克加5%葡萄糖0.9毫升
+
+
精神萎靡,偶爾翻肚
手術第二日
換藥:阿莫西林消炎粉
氨芐西林鈉0.01克加5%葡萄糖0.9毫升
+
+
能自主飲水
手術第三日
換藥換包扎:阿莫西林消炎粉,中藥油劑加去腐生肌粉
氨芐西林鈉0.01克加5%葡萄糖0.9毫升
+
用眼科鑷分離肛門道組織,防止粘連
不斷走動,找陰暗處休息,能自主飲水
手術第四日
換藥換包扎:中藥油劑加去腐生肌粉
停藥一天
+灌了就吐,長大嘴巴的吐,可能嗆到了。
不愛曬,愛往黑了地方鉆
+
手術第五日
換藥換包扎:新諾明
氨芐西林鈉0.01克加5%葡萄糖0.4毫升
自由飲葡萄糖水,早晚各一次
無
用棉簽棍分離肛門,防止粘連
手術第六日
無
氨芐西林鈉0.01克加5%葡萄糖0.4毫升
+
無
無
手術第七日
換藥換包扎:新諾明
氨芐西林鈉0.01克加5%葡萄糖0.4毫升
+
無
無
第八日開始交由主人護理
+號表示有相關操作。
此圖為換藥過程照片,撒布的是抗生素粉
此圖為包扎傷口照片
腹甲處固定一個瓶蓋是為了架空龜體,保證創口通氣
手術第二日可自主飲水
此圖可見病龜精神良好,恢復情況良好
此圖為去掉包扎后的創口照片,交由主人每日消毒。
此圖為康復后的它進行“叢林探險”
4.如何預防咬尾事故
為了避免以后可能發生此類“慘劇”,建議飼主做到如下幾點:
(1)個體差異大的龜不同池(缸)飼養。
(2)隨著龜體增長及時按不同個體分池(缸)飼養、避免擁擠,減少跨爬抓傷、染病的機會。
(3)嚴格控制飼養密度。
(4)非繁殖季節應將雌、雄親龜分池(缸)飼養,避免雄龜爭斗發生咬尾。
(5)如果在繁殖季節需要親龜交配,那么親龜的雌雄配比最好保持在2.5:1-3:1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