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問我“烏龜的尾巴斷了,還能不能長出來”。烏龜的尾巴一旦斷掉,就不會再長出來了,會造成永久的缺陷,所以在養龜的過程中,我們要對斷尾問題高度重視。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烏龜斷尾的話題。
烏龜斷尾的原因我認為大致分為兩種:傷和病。受傷就是因為外界因素導致,如被其它龜咬斷、被龜缸中的硬物磨損等;生病就是自身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導致,如真菌感染、枯尾等。
斷尾根據程度不同大致可分為3級:輕度,尾尖磨損,這種程度的斷尾在烏龜生長過程中會逐漸長合變得不明顯,基本不影響觀賞;中度,泄殖腔以下部位較大程度斷損,這種程度的斷尾愈合后會形成永久的缺陷,影響觀賞,但不會影響烏龜的繁殖;重度,泄殖腔以上部位斷損,這種程度的斷尾愈合后,會導致烏龜喪失繁殖的能力。
因為烏龜一旦斷尾就無法恢復,會很大程度的影響觀賞,因此我們在日常飼養中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首選是要合理布置龜缸,避免環境過于擁擠復雜,防止烏龜被硬物劃傷磨損尾巴;其次飼養密度要合理,避免因飼養密度過大造成龜打斗而導致斷尾;還要注意保持水質清潔,避免滋生病菌,導致烏龜尾部腐皮而斷尾;另外還要注意合理喂食,避免龜因營養不良而導致枯尾;喂食不要過量,避免食物殘渣附著于烏龜尾部,被其它烏龜當作食物而咬傷。
對于因外傷或細菌感染而造成的斷尾,發現后要及時進行隔離治療,用碘伏等對受傷部位進行消毒,再涂抹紅霉素藥膏等進行治療。上藥后要進行適當的干養,在治療期間要注意保持溫度和環境衛生,防止發生2次感染。待傷口愈合,新皮長出后再恢復水養。
烏龜斷尾不可逆,龜友們在養龜時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避免斷尾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