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寵物數量激增,一二線城市養寵率平均高達35%的時代,恩雅寵物醫院的主理人李理醫生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在自己門店門口開啟一次獨特的“盲盒”。只不過,他開啟的不是玩具,而是一個個鮮活卻孱弱的生命。
“養寵率越高,遺棄率也越高”李理醫生報出了一個驚人的數字:“流浪貓狗的數量已經突破了1億只了。”
“從醫13年,說實在的,我已經數不清救治了多少只流浪動物了,"他半開玩笑地說,"多到每次取名字都犯難。”
本著賴名好養活的老話,李醫生和他的小伙伴們為每一只歷劫的毛孩子都取了一個有生動的名字:
咳咳和順溜,因為被遺棄的那個夜里氣溫驟降,著涼導致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取名短毛為咳咳,幸運的長毛無異常,則取名順溜;

小海盜被發現時右眼已經化膿,只好做了摘除眼球手術。李醫生雖然說的很輕松,但每一個名字背后的故事都備受動容和心疼。

福福被送來的時候頭皮嚴重破損,血肉模糊,好在我們都沒有放棄,隔幾個小時喂一次,輪流抱著它,小家伙也爭氣,求生欲很強,能吃能喝最終渡過了危險期。

“那些被我們'開啟盲盒'救助的小動物是幸運的,但是那些沒有被及時發現和救治的呢?它們可能會感染病毒煎熬致死,或者被更大的動物攻擊撕咬,甚至因為失去主人的庇護而被人類血腥虐殺,一想到這里,我就覺得心如刀絞。”
可想而知,懷揣著這樣一顆心的李醫生在救治這一路上面臨過多少挑戰和辛勞,不僅要經營著4家門店的日常運轉,還總是自掏腰包給流量貓犬救治和絕育,與團隊輪流熬夜重癥看護,還要時刻留意適合的愛心人士收養以免再遭受二次棄養……
但李醫生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精神能量,言語間透露著豁達與幽默,他說不僅團隊與自己共同支撐救治,這些小動物也給了自己無盡的力量,最令他動容和鼓舞的就是一只患有先天性HCM肥厚性心肌病的勵志貓。

“它叫老四,因為心肌病造成髂內動脈栓塞,后肢癱瘓,他的主人本來將它送來安樂死的,但是我不想放棄哪怕一絲救回的希望,于是又是一頓手術,術后經過一周的24小時重癥監護,老四的情況終于有所好轉,但雙側后肢因供血不足壞死掉了,最終不得不為它截肢,現在成了一只可以雙腿飛奔的'海豚貓'。”
李醫生回憶道:“當時手術時,壞死的肌肉像是蒸煮過的三文魚,軟爛無力,”說這話時,他眼里掩蓋不住的心疼,“不過現在老四已經成了恩雅的一員,每天吃罐罐、睡覺、嚇唬狗,堅強的生命力,還有掩飾不住的快樂。”
是啊,毛孩子不會說話,他也沒有對于死亡的恐懼,他只在意能不能再玩會,能不能再吃好吃的,這一天就會很開心。李醫生看到現在的老四,很慶幸當時的決定,看著老四飛奔的滑稽樣子,李醫生欣慰地說:“老四能堅持多久,我們就養它多久。”

與李醫生談到造成棄養問題的原因,他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救得了流浪貓狗,但是救不了遺棄的心,"他無奈地說,"棄養的原因五花八門,主要源于費時費錢,其次是不少人對養寵物這件事認識不足。有些人缺乏經驗,養寵物的觀念還停留在只要讓寵物吃飽就行的階段,但養了以后發現,狗會'拆家'、貓會'跑酷',不讓人省心。"
李醫生還提到了一些其他原因,如家庭環境變化、鄰里關系、過敏等。"但無論如何,"他強調道,"因為人類的一時興起或懈怠,最終受苦的是這些無辜的生命。
其實愛狗和喜歡狗有本質的區別:真正愛狗的人不會因為怕它生病花錢,也不會因為品種或美丑、拆家愛鬧就將它拋棄;而只是出于喜歡的人,卻極有可能沖動養寵,繼而又因為各種原因棄養。
更令人擔憂的是,棄養不僅對動物傷害很大,更是社會的遺患,據統計,被遺棄或流浪在外的動物中,約有70%到80%最終無法存活。”李醫生說,“而那些僥幸生存下來的動物,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如打架、咬人,甚至傳播疾病。這無形中增加了社會的負擔,最終還需要社會來收拾這些'殘局'。”
他說,人們對待流浪動物的態度,某種程度上是社會文明水平的計量尺。
遺棄、虐殺、在面對當前社會的這些現狀時,李醫生并沒有氣餒:“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也在努力建立一個更完善的流浪動物救助網絡,希望能為更多的小生命提供庇護。

文末:
什么是生命之愛與重,或許李醫生的那句:老四能堅持多久,我們就養它多久。就是對生命最好的承諾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