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u id="bx3i8"></u></strong></menuitem><b id="bx3i8"></b>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menuitem id="bx3i8"><strong id="bx3i8"></strong></menuitem>
  • <menuitem id="bx3i8"><ins id="bx3i8"></ins></menuitem>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 <progress id="bx3i8"><bdo id="bx3i8"></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bx3i8"></progress>

      38萬,克隆一只寵物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 2018年,生活在上海的玥玥 撥了一通“價值38萬”的電話, 確定要給陪伴了自己19年的小狗妮妮進行克隆。 在她之前, 國內的克隆犬大多為警犬、明星犬或是醫用犬, 她則走上了一條不同的道路:…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

      0

      2018年,生活在上海的玥玥

      撥了一通“價值38萬”的電話,

      確定要給陪伴了自己19年的小妮妮進行克隆。

      在她之前,

      國內的克隆犬大多為警犬、明星犬或是醫用犬,

      她則走上了一條不同的道路:

      克隆被她視為“家人”的妮妮。

      2019年,

      這則“獨居女孩花38萬克隆愛寵”的新聞爆火網絡,

      隨之而來的是絡繹不絕的好奇、支持、質疑、批評。

      今年上半年,一條拜訪了玥玥,

      與克隆犬妮妮一起生活了一天。

      玥玥說,3年以來她不后悔這個選擇,

      但也經歷了比想象中更多的爭議

      ——來自家人、陌生人以及網絡。

      第一代克隆犬妮妮和主人玥玥

      我們以郵件的形式采訪了國內外相關專家,

      試圖去了解持續發展克隆這項技術的意義。

      廣義上,人類是否已經成為自然選擇的一部分?

      狹義上,選擇克隆愛寵,究竟是一種合理的愛還是一種執念?……

      撰文 陳薇沁

      責編 陳子文

      我們敲門的一瞬間,就聽到兩只小爪子在撓門,這種迫切的歡迎顯得格外可愛。開門后,妮妮迅速地跑來,細致地蹭了蹭每一個人,見到陌生人也不叫喚,反而在腳邊打圈圈。

      我下意識的想法是“會不會因為它是克隆狗,所以格外乖?”而后,這種觀點又被主人玥玥給否認,“小妮妮的性格完全繼承了老妮妮,溫順粘人。”

      如今的小妮妮

      三年前,居住在上海的玥玥選擇將已經19歲的寵物犬妮妮進行克隆,它成了中國第一批克隆犬。在老妮妮的后腿上提取一塊指甲蓋大小的皮膚,它壽終正寢后,一只帶著同樣基因的小妮妮又重新回到了玥玥身邊。國際上,迄今為止共有三個國家支持商業寵物克隆——韓國、美國和中國。在中國,每年有大概20多只類似妮妮的克隆犬出生。

      目前,寵物克隆機構除了提供克隆,還有液氮保存寵物細胞、寵物基因檢測等業務,還計劃克隆名品馬甚至瀕危動物,未來考慮使用人工智能,將原寵物的記憶移植到克隆體上。

      家里冰箱最顯眼的地方,貼著老妮妮的照片和兩個根據它形象制作的冰箱貼

      在老妮妮將近18歲的時候,玥玥收到了它的體檢報告,各類器官都有一些衰竭的癥狀,預示著或許在幾個月內,它就即將離開這個世界。

      “但它陪我經歷了從青春期走向成熟,我還沒做好迎接死亡的準備。”

      2018年,玥玥忽然想起一則國際新聞,美國歌手芭芭拉·史翠珊克隆了陪伴自己15年的愛犬Sammie。重新翻找這篇報道后,她發現了這樣一個故事:Sammie生前有一個小習慣,開心的時候會匍匐走路,前兩爪貼地,后腳還是站得高高的。而當史翠珊去接克隆小狗時,它們-總共有3只正以同樣的姿態向她跑來。

      玥玥的手機里,有一個“老妮妮”的專屬相冊

      當時,她就立刻打電話給做這場手術的韓國機構,問到的價格是10萬美金,“我就覺得有點貴,百度一查發現寵物克隆2017年開始就在中國合法了,打電話過去,報價是38萬,我覺得太棒了,這是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收到來自寵物醫院的病危通知后,玥玥聯系了寵物克隆機構的獸醫,她仍然記得當時醫生只是輕輕提取了很小片的皮膚,放在了保存液里,傷口連血都沒有出。一個星期后,機構反饋提取得很成功,活細胞很多,隨時都可以進行克隆。

      老妮妮彌留之際,玥玥將它安置在家中陽光最好的地方

      8月,妮妮走的那天是一個早上,十幾秒大口大口呼吸,玥玥忍著眼淚將它放在陽光底下,輕輕撫摸著它,“姐姐真的很愛你,謝謝你陪我這么久,希望你能再回來。”幾秒后,她感覺到妮妮安心地走了。

      當天,她就給機構打了電話,“可以了,你們做吧”,然后聯系了火化的人送老妮妮走,“車上我還跟火化的人說,它要去做克隆了。”

      帶著悲傷的情緒,她前往云南支教。當時她使用克隆的事第一次被曝光,不斷有記者給她打電話,她每天下課后就坐在操場上,重復講述著妮妮是如何死亡、取活細胞,也包括38萬花光了自己全部的積蓄。那段時間她情緒起伏很大,也曾有在互聯網上被人肉的經歷。

      3年以來,玥玥越發覺得克隆真的就是一場完整的復制:小妮妮的眼睛上有一個大的血管,和老妮妮的胎記在同一處;叫聲的音調都是輕柔活潑的,頻次都一樣-狗的叫聲和人的聲音一樣都是千變萬化的;尤其是在每個深夜,它都會用背拱到一個和玥玥身體曲線無縫貼合的狀態才睡下,這是老妮妮才有的習慣呀。

      “它每天躺在我身邊呼吸、打呼、叫喊、雀躍,我知道它不是原來那一只,但是百分之百肯定的是分離焦慮和離世焦慮是真的被取代了。”

      科學家進行克隆實驗 來源:紐約時報紀錄片

      殘酷的是,我們無法忽視克隆中存在的“代孕”現象。

      克隆是一種無性繁殖,工作人員從成熟的母犬體內沖出成熟的卵子,在體外去核,再將胚胎移植回代孕犬的子宮內。

      且就目前的技術而言,克隆過程是不完美的。克隆技術的初期需要分別從代孕犬身上提取30-45個卵母細胞,每次實驗都至少需要2-3條代孕犬同時代孕,保證成功率。

      比格犬因為抗病能力強,親和度高,從而成為了國際上認可度最高的實驗犬。根據規定,每一只實驗犬一生只能做一次代孕媽媽,但即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這只代孕媽媽仍然要繼續她的“藥物實驗”使命,這也一直為國際動物保護機構所垢弊。

      2018年,從老妮妮的身上提取體細胞

      妮妮的代孕媽媽

      玥玥曾因出差的機會,見過一次妮妮的代孕犬,那時候小妮妮還在代孕犬肚子里。

      干凈的實驗室里,養著一只只乖順的比格犬,玥玥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看到代孕妮妮的比格犬。它安靜地窩在籠子里,更像是實驗品,玥玥戴好消毒手套,把手伸進籠子里,它就伸過頭,窩在她手上。那一刻,她感受到了自己的自私。

      工作人員還補充說,對于喜歡養純種狗的人,他們或許不知道所有的純種狗都經歷了“沖卵”這一步,和克隆的過程是類似的。

      寵物克隆的手術臺 攝影:Thomas Prior

      同時,因為狗是多胎動物,一只代孕犬生出幾胎并不稀奇。絕大多數情況,實驗室為了控制成本,保證成功率,會刻意多克隆幾只。

      這場講求成功率的實驗里甚至還涵蓋著價格游戲,不同的機構會給予不同的套餐,比如說“第二只半價”或者“一開始就簽好合約,將所有生下來的小狗都帶走”,克隆犬主人面對的是一個比他們想象中更復雜的生命選擇。

      克隆犬 攝影:Thomas Prior

      拿玥玥的克隆來舉例,工作人員在確認細胞活性后,勸解她由于妮妮是老年犬,所以會有兩只比格犬同時進行代孕,未來她有可能會迎來兩只“妮妮”-但工作人員也跟她強調,細胞活性和年齡沒有直接關系。

      遺憾的是,玥玥離開后不久,就收到了工作人員的信息:其中一只比格犬體內吸收掉了胚胎,也就是流產了。最終,只有一只克隆犬來到了她身邊。

      另一個克隆犬主人文雅的小狗米米因意外去世,她選擇了一家韓國的克隆機構,最終代孕犬生下了兩只小狗,機構也給了她一個選擇:是否都帶回家?雖然一開始文雅只想得到一只克隆犬,但她無法想象另一只會在未來經歷什么,最終還是選擇兩只一起抱走。

      轟動一時的克隆羊多莉,僅活了6年 來源:紐約時報紀錄片

      而在科學界,寵物商業克隆也遭受到質疑,主要是因為克隆體的“早衰”。是不是經過克隆的動物,都活得更短?

      其中最有名的事例就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它僅活了6年就去世了,是一只正常綿羊壽命的一半。它的存活更像是一種生命的延續,而不是生命的開始。

      據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李天立所說,用于克隆的細胞越年輕越好-給多莉提供基因的母羊為6歲,用有一定年齡的本體細胞進行克隆,新的生命更易短壽、并存在缺陷。對此,為玥玥提供克隆服務的工作人員解釋,細胞有“重編輯”能力,可以恢復如初。且多莉只是一個個案,多莉有4只克隆后代,根據刊登在《自然》雜志上的研究結果,這4只克隆羊和其他同齡的綿羊一樣健康。

      迄今,沒有科學家可以就“克隆是否會導致早衰”給出明確可靠的結論。

      相比3年前,如今網絡上對于選擇寵物克隆者的聲討愈發激烈。

      “克隆寵物又沒法復制它的記憶,自作多情”

      “人代孕是非法的,動物代孕卻能用來盈利,真殘忍”

      “有38萬干什么不好,為什么不省下來用在未來孩子的教育上,或者是父母的養老上?”

      最多的評論就是“沒有什么必要”。

      玥玥也思考過,寵物的記憶是無法復制的,代孕犬很可憐,而且費用很貴,也可以去領養一只。但做決定的當下,她最迫切的考慮是“無法失去”,沒有比克隆更好的方法可以留住它了,并且這件事是合法的,她花的也是自己賺的錢。

      其實玥玥父母家的兩只狗都是領養的流浪狗,老妮妮也是領養的。在聊到工作狀態時,我們意外得知她每年都會去云南進行支教,今年已經是第8年了。玥玥很少主動跟別人提這些事,覺得這像是故意去顯得像個好人,“但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在采訪的過程中,她反問了一個有些荒誕的問題:你說大眾關心的到底是倫理,還是錢?

      38萬,她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包括在低點拋售的幾只股票。剛開始,她甚至還騙父親說“只要2萬”,后來她的故事上了新聞,父親才知道了真相。

      “父母認為我是亂花錢,上一輩的人是絕不會將錢用在這事上,他們可能更愿意用38萬買輛車。”

      一些陌生人也會來“教育”她。一次一位不熟悉的阿姨說,她也養狗但絕對不會做克隆。“我就問她,那如果做一次100塊錢呢?她回答,那我當然做呀。后來我就發現,身邊95%的人在意的不是倫理的事,是錢。”

      但在她看來,車、房或是別的投資都沒有妮妮重要。“38萬克隆了一只狗,如果是拯救了你的精神,是不是非常值?”

      出生在實驗室里的克隆犬 攝影:Thomas Prior

      拋開以人類情感為出發點的寵物克隆,這項技術本身,更大的前景在于動物實驗。

      比如為了研究人類的阿爾茲海默癥,便需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動物進行實驗,以前患這種特定病癥的實驗動物數量少、實驗時間十分緊張,有了寵物克隆技術,便可解決這一問題。

      長得一模一樣的克隆犬正在代替人經歷痛苦,作為解決人類重大疾病的一環。

      一位匿名者告訴一條,他曾參觀過一間國內頗具規模的寵物克隆實驗室。一個透明的大房間里,有一群特殊的自閉癥比格犬,數量近百只。把它們放在跑步機上,它們會一直奔跑,直到筋疲力盡,它們成為了研究自閉癥的最佳“控制變量”實驗體。

      世界上第一只和第二只克隆猴 來源:人民日報

      2018年初,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終于攻克難關,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體細胞克隆猴“中中”。這是與人類最相近的靈長類動物,成為非常有用的動物模型,進一步用于研究人類疾病。

      這條新聞下,熱情高漲的網友積極點贊。

      整潔的克隆醫院 攝影:Thomas Prior

      著名靈長類動物學家德·瓦爾-F.deWaal曾提出,我們不應該將人性作為一切的評判標準,真正的同情,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而如今,動物克隆、基因編輯科技的發展,似乎在與之背道而馳。

      2018年,一位英國寵物克隆公司創始人Tullis Matson率先開始了反思——寵物克隆是否能不僅僅是為了人類的利益,更是為了全世界所有物種的利益呢?

      來源: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未來的幾十年內將有100萬種動物從世界上消失,包括我們還能見到的黑犀牛、非洲象、蘇門答臘虎……因此,他打算利用現有的技術將珍惜動物的DNA保存下來,在未來它們面臨滅絕危機的時候,用更先進的克隆方式將它們帶回來。

      為此,他將公司的研究團隊重新調整,在全世界各地收集珍稀物種的樣本-每月搜集約30種,目標收集100萬種瀕危動物DNA。為了保證物種多樣性,每種動物都有50份樣本,被存儲在名為Nature’s Safe的超低溫液氮箱里。

      這些物種樣本,正登上這艘駛向未來的諾亞方舟。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為您推薦

      中国的老人与老人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