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作為β-CoV 屬的冠狀病毒,目前已知其能夠感染老虎、水貂、狗和家貓等動物,并在同一物種內相互傳播。但研究發現,豬、小鼠、雞或鴨并不會受新冠病毒影響。
當新冠病毒編碼刺突蛋白的基因發生變化時,可能會增強病毒對細胞表面受體的親和力,進而實現跨物種傳播,不過在已知被新冠感染的動物中,目前僅在水貂身上發現過“動物傳人”的情況。貓狗等其他動物未發現感染人的案例。對于有寵物的家庭來說,疫情期間可以通過適當限制寵物的活動范圍,減少其與陌生人互動,降低寵物感染或攜帶新冠病毒的可能性。
biokiwi生命科學科普作者
9月28日,哈爾濱3只貓核酸陽性被安樂死一事引發了網友激烈討論。其實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已經有許多動物陸續被報告“新冠檢測陽性”,其中有雪貂、老虎、大猩猩等,還有我們的寵物朋友——貓和狗。那么新冠感染動物會帶來哪些風險?家有寵物,如何才能避免這些風險呢?一、新冠病毒能感染哪些動物?能跨物種傳播嗎?
7 月 29 日,在預印本 bioRxiv 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美國東北部約三分之一的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體內具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抗體——這意味著它們曾經或現在感染了新冠病毒[1]。在白尾鹿之前,動物園、農場以及野生環境中的老虎、猩猩、獅子、水貂、雪貂、雪豹、狗和家貓都曾被報道感染新冠病毒[2]。雖然目前蝙蝠是否為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尚無定論,但它們也是自然界中可能會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
而在實驗室的環境下,倉鼠、雪貂和果蝠也會像貓一樣染上新冠病毒,并在同一物種內相互傳播。相比之下,狗雖然會感染新冠病毒,但并不會形成有效的傳播。另外,在研究人類感染新冠病毒的實驗模型中,恒河猴、食蟹猴、黑長尾猴等非人靈長類動物也會感染新冠病毒,并出現與人類相似的臨床特征[2][6]。 圖注: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動物圖片來源:Mohamed et al., 2020
也有一些動物,例如豬、小鼠、雞或鴨等等,并不會受新冠病毒影響[2]。哪些動物會被感染,哪些動物不會被感染似乎難以捉摸。那么,決定冠狀病毒感染宿主類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答案其實就藏在病毒身上。作為一種單鏈正股 RNA 病毒,冠狀病毒-CoV分為四個屬:α-CoV,β-CoV,γ-CoV和δ-CoV,其中前兩種感染哺乳動物,后兩類則會攻擊鳥類和豬[3]。新冠病毒作為β-CoV 屬內的新成員,目前已知能夠感染前文提到的那些哺乳動物。再細致點來看,已知新冠病毒的RNA基因組能夠編碼16種非結構性蛋白和4種結構蛋白 [4],后者包括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不僅是冠狀病毒這一名稱的來源,也對病毒宿主類型的選擇和感染過程起到關鍵作用。因為刺突蛋白與人類呼吸道細胞表面受體相結合,才使得新冠病毒能夠進入細胞,進行復制,并對人體造成傷害[5];這也是為什么疫苗和一些正在研發的藥物都會以刺突蛋白作為目標靶點。由于新冠病毒基因是以RNA的形式存在,突變的概率相較DNA要高。當編碼刺突蛋白的基因發生變化時,可能會增強病毒對細胞表面受體的親和力,也可能會賦予病毒和其他生物細胞表面受體結合的能力,進而實現不同物種之間的傳播。二、目前未發現有貓狗等寵物感染人的案例,鏟屎官們不必過分擔心
盡管目前對新冠病毒傳播鏈的回溯研究還未完成,但有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病毒和同屬于冠狀病毒的 SARS 還有 MERS類似,先后通過自然宿主和中間宿主,不斷累積突變和進化,從而獲得感染人類的能力,進入人類世界,引發全球疫情。同理,如果新冠病毒感染并潛伏在自然界中的其他動物身上,即便人類通過隔離和疫苗等手段,將其從人類世界驅逐,病毒也可能在其他動物體內積累新的變異。例如前文提到的水貂,就已經受到世界衛生組織和不少國家的重視,不少地方開展了水貂的大規模撲殺行動[7]。在丹麥,還出現了水貂反過來感染人類的情況。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僅在水貂身上發現了新冠病毒直接從動物感染人類的情況。對于貓狗和其他寵物,并沒有發現感染人的案例,所以家里有寵物的朋友們不必過度擔心。三、養寵物應該如何避免新冠病毒帶來的風險?正如前文提到的,狗和家貓等動物也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因此保護寵物,讓它們免受來自人類或自然界新冠病毒的影響十分重要 [2]。對于貓主人來說,應當盡量讓家貓呆在室內,避免其在室外人多區域的自由活動;而狗主人則最好在在開闊且人少的地方遛狗,并減少狗與陌生人之間的互動行為,降低被感染或攜帶上新冠病毒的可能。除此以外,定期為寵物進行洗澡等清潔工作也十分關鍵,但是不能用化學消毒劑、酒精、過氧化氫等產品直接擦拭寵物身體,因為這樣會對寵物造成傷害;寵物主人還應該定期觀察和記錄寵物的不適癥狀,如果出現問題需要及時聯系獸醫或寵物醫院 [2]。另一方面,當寵物主人出現疑似癥狀的同時,不僅自己需要盡快進行檢測和隔離,還應該將寵物送去進行同樣的檢測和觀察,避免新冠病毒殘留在寵物身上,導致病毒感染的反復發生。參考資料:
[1] SARS-CoV-2 exposure in wild white-tailed deer ( Odocoileus virginianus )
[2] COVID-19 and Animal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an. 15, 2021.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daily-life-coping/animals.html
[3] Li F (2008) Structural analysis of major species barriers between humans and palm civets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infections. J Virol 82:6984–6991
[4] Snijder EJ, Decroly E, Ziebuhr J (2016) The nonstructural proteins directing coronavirus RNA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Adv Virus Res 96:59–126
[5] Adriaan H. de Wilde, Eric J. Snijder, Marjolein Kikkert and Martijn J (2017). van Hemert. Host Factors in Coronavirus Replication. Current Topic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DOI 10.1007/82_2017_25
[6] Mohamed A. A. Mahdy, Waleed Younis and Zamzam Ewaida (2020) An overview of SARS-CoV-2 and Animal Infection. 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7-596391
[7] Hammer, A. S., Quaade, M. L., Rasmussen, T. B., Fonager, J., Rasmussen, M., Mundbjerg, K., Lohse, L., Strandbygaard, B., J?rgensen, C. S., Alfaro-Nú?ez, A., Rosenstierne, M. W., Boklund, A., Halasa, T., Fomsgaard, A., Belsham, G. J., & B?tner, A. (2020). SARS-CoV-2 Transmission between Mink (Neovison vison) and Humans, Denmark.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7(2), 10.3201/eid2702.203794.
本文編輯:amberchen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平臺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養寵物的家庭不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寵物狗會傳染新型冠狀病毒?養寵物狗會感染包蟲病?更多健康問題,問較真妹 點我提問掃碼關注我們,健康知識在手點一下“在看”,傳遞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