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觀新聞記者楊澤雅文/圖發自北京
李超在送別自己的狗狗后,因對寵物店的殯葬服務頗有微詞,隨后離職創業,開了一家“寵慕中國”的網店,為寵物殯葬提供服務。近六年,他服務了六千多位客人。
李奶奶的愛犬歡歡過世了。殯葬師余成雙手接過歡歡,小心翼翼地為它擦拭身體,像是怕弄疼了它——盡管它已經喪失了痛感。李奶奶安靜地站在一旁,她強忍著悲慟的情緒,任憑余成還原歡歡最后的體面。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城鎮犬貓數量已經超過1億只,養寵人群已達6294萬人,且兩個數據都在年年攀升。
生老病死亦是寵物常態。據《和寵記》報道,我國每年平均有300萬只寵物死亡,寵物殯葬相關企業已有近2200家。“寵慕”就是其中一員。自2015年開業以來,寵物殯葬師李超服務了六千多位客人。李超稱,顧客的年齡、收入不一,但相同的是,寵物火化后,幾乎每一位寵主都對他講過,“以后再也不養了”。
主人寫給已故愛寵的寄語
老伴離世后養犬
李奶奶看著歡歡的遺體,有些失神。她腦海里不斷回憶起跟歡歡相處的細節。這只小邊牧聰明得要命。它懂得自己每一點脆弱而敏感的小情緒,它時而用舌頭舔舐,時而搖搖尾巴,老伴走后歡歡就成為李奶奶聊以自愈的慰藉。
李奶奶已經年過八旬。逝者與未亡人的故事,在李奶奶家并非第一次上演。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老伴的溘然長逝把李奶奶一家打的措手不及。一家人來不及悲傷,趕忙處理后事。處理罷了,子女們又為喪葬花費和遺產的事情吵得不可開交,擅自商議后各自回到外地打拼。李奶奶坐在沙發上,拿著遙控器胡亂調臺。她心里煩悶,根本沒有心思看電視。子女們的冷靜異常讓李奶奶心生悲涼,好像為老伴的死哀傷的只有自己一人。李奶奶看著電視柜旁邊的全家福,子女們都在外地,老伴已經離世,她突然想到“要不養只狗吧”。
歡歡就是這樣來到了李奶奶家。照顧三個月大的小狗是一件勞神費力的事情,磨牙、買狗糧、驅蟲、打疫苗……無處安放的寂寞逐漸被消解,生活開始變得忙碌。李奶奶時常跟歡歡聊天,說是聊天,實際不過是單方面的傾訴。講好久沒見的孫子孫女,講鄰里之間的家長里短,講子女的成長故事,還有過世的老伴。大部分時候,歡歡都只是安靜地聽著,或者蹭蹭李奶奶的手。李奶奶說,她覺得歡歡能聽得懂。
“再見了,我親愛的老伙計。”進入火化室前,李奶奶突然開口。火光開始熊熊燃燒,李奶奶不敢看。從一條陪伴自己的鮮活生命到粉碎在這爐子里的骨灰,仿佛多看一眼,就對自己多殘忍一分。
這只陪伴她12年的小邊牧似乎帶走了她所有的熱情,她再也不打算養狗了。她害怕走在下一只狗狗前面,也對十年后注定的悲劇感到不安——這樣的心碎,她不想再經歷第二次。
寵物在臺子上稱重、清洗身體
惡性腫瘤無法醫治無奈安樂死
接待室內,劉阿姨一遍又一遍地詢問,“茉莉還好嗎?它還能活多久?”半個小時后,她為自己的愛寵實施了安樂死。
過程進行很快。18年前決定要給它一個家的主人,18年后無奈殺死了它。劉阿姨覺得自己就像個劊子手。她忍不住跟殯葬師余成聊天,聊當初領養它的情狀,聊它生前的懂事和淘氣,聊它長滿腫瘤的病體。說著說著淚如雨下,她覺得自己像是個罪人,但似乎也無能為力。
她始終忘不了茉莉臨終前的最后一年。它的行動逐漸遲緩,也變得不認得自己,情急之下還會咬人,寵物醫生告訴她——茉莉得了老年癡呆。也許是因為茉莉年紀確實大了,其他疾病也接踵而至。遍布全身的惡性腫瘤讓劉阿姨心疼不已,正常吞咽開始變得困難。但對于得了腫瘤的狗狗來說,能進食也未必值得欣喜。余成稱,腫瘤的吸收速度會遠遠大于寵物自身的吸收速度,這就會導致腫瘤越來越大,寵物本身越來越瘦小,罹患疾病就更加挺不過去。而考慮到寵物體型、年齡等因素,一般寵物醫院對于腫瘤切割手術也格外慎重。和疾病的苦楚一同到來的,還有寵物的哀嚎。寵物一般在不吃不喝3-5天后離世,而寵主不忍心看到愛寵受疾病折磨死去,往往為寵物選擇安樂死。對于跟寵物朝夕相處的寵主來說,這無疑是個艱難的決定。這一過程伴隨著痛苦、自責、無奈、感傷,罷了,寵主還會問余成——“它會不會覺得是我殺死了它?”
60歲的劉阿姨沒有選擇生育,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來照顧茉莉,并稱其為“兒子”。這只小京巴串兒曾因相貌不佳被鄰居取笑,劉阿姨為此跟人大吵一架,冷靜過后,她說,“我知道它長得不好看,但只有我能這么說”。
“還好,這18年來我沒有對不起它。”
愛寵紀念墻
愛貓意外死亡
“艾米我好想你。我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如果我沒有這么做你是不是就不會離開我?媽媽對不起你。”告別室內,陳女士泣不成聲。
余成只是安靜地聽著——這是寵物殯葬師的工作之一,幫助失去愛寵的主人疏解悲傷。而傾訴是化解悲傷的良藥。
幾天前,陳女士去公司處理事情,把愛貓艾米放在車上。回來后,它就死了。盛夏的午后熾熱且煩悶,艾米不堪忍受,在車內被活活熱死了。
陳女士為此感到深深的自責,她沒有辦法原諒自己。但木已成舟,一切的懺悔都顯得格外蒼白。強烈的罪惡感和愧疚感籠罩著她,她用最難聽最惡毒的話辱罵自己,責備自己的無心之舉,整夜整夜睡不著。她無比期待時空可以倒轉,在輾轉難眠的深夜,她做了無數個以“如果不是……”為開頭的憑空假設,但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不過只是癡人說夢。
她買了最好的骨灰盒,以求得內心些許寬容的慰藉。彷佛精心處理后事還可以自欺欺人稱“自己還算是個不錯的主人”。她曾幻想過艾米會伴隨自己結婚生子,一同感受新婚乃至新生的喜悅,目睹她生命中每個或開心或難過的須臾瞬間。一場意外過后,一切化為泡影。
“終究是我對不起它。”垃圾桶里的紙已沒過大半。
寵物告別室
店主失寵無助后轉行
“寵慕”的創始人李超是位80后,原本在一家著名主流媒體從事運營工作,薪水漂亮。2015年10月,全家人視如孩子的哈士奇JoJo和Lucky相繼猝然離世,給李超造成了巨大的打擊。愛犬剛走的時候,李超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按理說我已經是個邏輯縝密的成熟男人了,但狗走了我很無助。在家里陪狗呆了四五個小時以后,才開始想下一步如何做。”
李超打電話咨詢寵物醫生,上網搜信息。后來他選中一家,可惜實際體驗較糟,硬件軟件不太理想。令他費解的是,先前電話溝通確認了價格,結果完事對方變卦了,開價比商定高出一倍。更令李超生氣的是,店家完全不理會沉浸在悲傷中的自己,反而在店里打撲克。
態度冷淡、隱形消費、環境簡陋、骨灰處理不當……處理JoJo和Lucky的后事,給李超留下諸多不快回憶。沉默了一個月,他作出決定:自己也來做寵物殯葬服務,提供更多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幫助那些失去寵物后深感無助的人們。
他從原單位辭職,人生軌跡驀然改弦易轍,投身寵物殯葬行業。因為還深刻記得自己當初的無助,所以服務客人時能參考親身經驗,讓客人心情稍微好一點。聊起“寵慕”的特別之處,李超認為是多了一份情感。他相信寵物殯葬不僅是一個火化的過程、一個產品,而是一種非常具有人文關懷的服務。除了提供先進的硬件設施,這項服務是多變的,要針對主人實際心態進行準確判斷,盡力讓他內心感覺更舒服,不至于太悲傷、絕望。
李超稱,自己可以為客戶排憂解難,并贏得對方的信任和高度評價,這也許就是自己堅持不斷向前的原動力。“寵物殯葬是一個讓人沒法微笑的工作,但這并不等同于冷漠。”
JoJo的骨灰盒
被質疑“狗比人金貴”
據《和寵記》報道,我國每年平均有300萬只寵物死亡。如何處理寵物的“身后事”?通常有土葬或火化兩種辦法,但土葬不被鼓勵。
土葬的一種方式,是寵物主人自行埋葬,也有許多人會直接將尸體丟棄在垃圾桶里。但這并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北京市動物防疫條例》顯示,對于死去動物的尸體、排泄物、包裝物和墊料等,任何單位、個人不得隨意處置,需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受“入土為安”的思想影響,很多主人會選擇土葬,把愛寵葬入“寵物墓園”。但這種方式也涉嫌違規。根據《殯葬管理條例》第九條、第十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不得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禁止在耕地、林地建造墳墓。”公墓審批尚且如此嚴格,私人經營的寵物墓地想獲得審批,更是難上加難。
“寵慕”的創始人李超稱,寵物墓地的老板們絕大多數都是在郊區或農村承包果園、耕地或林地,之后再私下修建成寵物墓地。而這種行為實質上是違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規定,“不按照批準用途使用土地”。而根據《殯葬管理條例》第十八條,“未經批準,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并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建的寵物墓園一經取締,或老板一旦停止續租和營業,寵物尸骨就會面臨被挖出的風險。
在土葬“此路不通”的情況下,火化似乎是唯一合理的選擇。但即便“寵慕”不提供土葬及“寵物墓園”,仍遭到不少非議。有附近居民覺得晦氣,以“噪音污染”為由頭舉報;有人質疑寵物殯葬是謀取暴利,揶揄“狗比人還金貴”。對此,余成回應稱,“這都是源于不了解,其實我們收費不算高”。
寄存室內擺滿了寵物生前喜歡吃的零食和玩具
24小時不間斷服務
“寵慕”的求救熱線24小時不間斷有人接聽,李超稱,絕大多數的寵主都是哭著打來電話的。在“寵慕”的實體店內,設有中式和西式兩種風格的告別室,狹小的空間內容納了成年人難以言喻的哀傷和不體面。余成透露,最長有人在告別室內待了10個小時,出來時雙眼通紅。
余成曾以為馬樂是個例外。從表面來看,似乎感受不到這位先生失去寵物的哀傷。他跟余成插科打諢,還不時調侃自己養了只“笨貓”。火化過后,馬樂照例進入了告別室。所有隱忍的苦楚一觸即發,整個店內都聽到了這個年輕男人的嚎啕。他用了多久走出來余成并不清楚,他只知道,后來這個男人把逝去的愛寵紋在了左臂上。
還有的小孩子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不時喚著自家愛寵的乳名。年輕的父母在悼念自家愛寵的同時,也會借勢進行一場生命教育。
還有通人性的金毛犬,得了重病后開始不吃不喝,悲痛欲絕的寵主決定給它實施安樂死。它彷佛知道即將要發生什么,突然開始大口吞咽吃飯。寵主黯然,決定抱回家接著養。兩個月后,金毛犬自然死亡。
從業多年,李超見證了太多寵物與寵主之間不為人知的隱秘情誼。人們巨大的熱情與愛不知道該給誰,寵物提供了一種格外簡單的接納,像是樹洞,所有不輕易示人的軟弱被全盤吸收。它們聰明,會像小孩子一樣惡作劇;貼心,會像家人一樣在低谷時給你溫暖;它們的壽命比人類短,有生之年,總免不了一場別離。
寵主們是怎么走出來的,大多數情況下,李超也不得而知。他聽說,有的會選擇再養一只寵物,彌補對失去愛寵的愧疚與自責;有的會把愛寵做成標本,幻想它還在自己身邊;而更多的人難以忍受再一次的心碎,選擇不再養寵物,等待時間一點一點將對逝去愛寵的思念消耗殆盡。
(為尊重采訪對象,文中人物除李超外,均為化名。)
編輯:馬少劍
統籌:石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