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這個千億級市場已經催生出眾多細分賽道,整條產業鏈上的服務大多集中在室內場景里,如寵物美容、寵物醫療等,室外場景下的服務種類較少。
據動物保護協會數據顯示,超過89%的寵物一生能夠活動的范圍在居住地附近兩公里內。近兩年,雖然逐漸有一些酒店、商場等公共場合允許寵物進入,但數量仍然十分有限,也容易引發社會爭論。很多養狗人群外出購物、旅游、會面的時候,都會面臨兩個問題:要不要帶狗狗一起出去轉轉?自己進到室內的時候,把狗狗放在哪里?
36氪近期接觸到的項目「寵等艙」,就想要幫養狗人群解決這些問題。公司選擇從智能共享狗屋切入寵物線下消費服務場景,構建寵物消費生態圈。
CEO Candy告訴36氪,室外寄存目前已有的解決方案包括:停狗站、拴狗樁、鐵籠子等幾種。雖然大部分不需要付費,但在這類場景下,寵物被偷、走失、傷人的風險很大,在用戶體驗、衛生、便利性等方面也都存在問題。
據介紹,目前國內有產品落地的共享狗窩項目僅「寵等艙」一家。「寵等艙」想要對標的是36氪曾報道過的美國公司Dog Parker。Candy解釋說:“美國市場的情況和中國有所不同,首先,美國很多室內場所允許寵物進入;其次美國地廣人稀,擁有車輛尤其是皮卡等車型的消費者很多,寵物可以直接放在皮卡后面,比較起來,中國的市場需求更大。”
用戶可以在「寵等艙」的移動小程序端可以完成所有操作,如預約、開鎖、監控、評價等。小程序的設計核心是安全性,具備智能報警、地圖定位、24h客服、視頻監控等功能。同時,移動端可以收集寵物數據,其會員系統用來增加用戶粘性。
共享狗屋的目標放置場景是生活廣場、購物中心、餐飲店、商超等建筑物外部。狗屋高122cm、寬83cm、深90cm,具有雙層木板結構和警報系統,防盜防打擊。內部有監控攝像頭,通風系統、舒緩燈光、恒溫恒濕。每次使用后還有智能自動紫外線、臭氧雙重殺菌。
成立于2019年,「寵等艙」選擇布局的第一個城市是上海,目前已經在七個區域放置了產品作為試點,疫情發生后,布局速度有所減緩。下一步團隊計劃用三個月時間將上海的共享狗屋數量增加到500個。下半年考慮進去其他一線城市,同時增加試吃功能、產品銷售功能和電商功能。
「寵等艙」的模式和共享充電寶很像。提到共享經濟,盈利模式是繞不開的話題,共享充電寶的頭部企業經過三年多的探索,才剛開始走向盈利。那么,共享模式在寵物行業里行的通嗎?成本如何?盈利的方向又在哪里?
首先看租賃收入,部分共享充電寶品牌在2019年提高了租金,目前最高收費標準約為5元/小時,部分品牌仍存在1元/小時的情況。狗屋按使用時長收費,費用相對較高為10元/小時。和充電寶行業一樣,「寵等艙」下一步也計劃將狗屋和線上程序發展為精準廣告投放渠道。
據了解,項目的成本主要是狗屋的造價成本,和人力運維成本。產品會帶來額外客流并提高消費者體驗,第三方場所對合作接受度普遍較高,目前租金支出較低。狗狗多數受過訓練,在相比密閉的空間排泄的的概率很小,且內部裝有攝像頭方便監控情況,一個運維人員可以維護50個網點。從運營成本來看,似乎和共享充電寶行業類似。
關于盈利模式,Candy補充說:“我們剛好在春節前一周上市,新冠疫情期間的數據預計是正常運營數據的1/4。目前65%的用戶會在一個月內重復使用,30%的用戶一個月內使用次數達到3次,這是前期沒有任何市場宣傳和地推情況下的數據。我們預計,箱體成本40天能收回,租賃加上廣告收入每個箱子預計每月會帶來3000元收益。隨規模增加,未來數據商業化和加盟收入是也會是重點。“
團隊方面,CEO Candy是來自硅谷的資深產品經理,有咨詢公司數字化戰略工作經驗; COO Alex是寵物行業連續創業者,有攜程、百度等互聯網公司渠道運營和咨詢公司數字化戰略工作經驗;CTO Hua有15年互聯網從業經驗,曾任三星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和搜狗地圖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