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狗德培訓班”之所以會成為“眾矢之的”,首要原因是其脫離了行業現實語境。不可否認,寵物行業的培訓確實是一片藍海,是可以深耕并持續產出價值的。至少,在寵物數量上是理想的。但事實上,我國的寵物行業起步較晚,雖然已經發展十多年,實際進入大眾視野也就最近幾年。加上“指導老師”自身素養良莠不齊,很難真正給狗子提供個性化的指導,甚至不能發現寵物存在的問題。同時,“魚龍混雜”讓行業規范缺了席,這個新生行業又蒙上了一層灰。
其實,不僅“狗德培訓官”準入門檻低,“鏟屎官們”更是隨意“進出”。好像只要擁有了一只寵物,就可以美其名曰“主人”。很多人“育人育狗育貓”都是同質化的思維,不聽話就先揍一頓。但人們知道,不管是人還是寵物,很多時候打罵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變得更糟。所以,“狗德培訓班”只是某些“主人”逃避馴養責任的擋箭牌,只是不認真不用心的借口而已,成為“爭議焦點”也在所難免。
在這一點上,國外的做法值得借鑒。比如,德國新人養狗不僅要考“養狗執照”,棄養寵物罰款高達9萬歐元(63萬人民幣)。“隨意進出”的主人們給寵物行業增添了太多不確定性,好像養寵物是根據自己的心情決定的。也就是說,他們自始至終沒有把養寵物當一回事,就像穿衣服一樣,厭倦了就扔掉,不喜歡就讓其“流浪”。要是在意大利,如果狗主人連續3天不遛狗,都將面臨650美元(4400元人民幣)的罰款。
事實上,每只寵物都是獨立個體,都有自己的特征,為何一定要進入培訓班學“狗德”呢?更有甚者,沒學好還要“復讀”乃至“回爐重造”,這不僅是寵物主“雞娃心態”的扭曲,更是完全忽略寵物自身主觀意愿的任意妄為。進入“狗德培訓班”,“敬禮、握手、飛盤”是繞不開的“鐵人三項”。但我們好像從未想過“因狗施教”,也并未想起“手指伸出還有長短”,好像每只寵物都能掌握這些技能,甚至覺得就像吃飯睡覺一樣簡單。但又或許,在人類世界最簡單的握手動作,在寵物眼里仍然是“看不懂的熱鬧”。
毋庸置疑,當下的所謂的“狗德培訓班”確是一種商業噱頭,其在鎂光燈下受到質疑也不可避免。但其背后反映出的現實問題更應引起我們深思:該如何構建和諧的寵物行業生態環境?又該如何更好地遵循寵物的特質“因狗施教”?或許,要從行業規范、寵物主和寵物自身等多方形成合力,多管齊下,才能促進寵物行業健康發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