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5月7日,第三屆它博會閉幕。
它博會充分展現了寵物經濟已經成為年輕人經濟,它博會儼然成為年輕寵物主的樂園,“現場人多的甚至坐扶梯都要排隊。”一位寵物主感嘆。
會上的數據也說明了當下寵物經濟的火爆,寵物店數量翻倍的增長,2022年寵物店增長到60923家,較2019年的30803家實現倍數增長。
雖然寵物經濟增長很快,但行業卷得厲害。由于門檻相對較低,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創業選擇,行業生態仍處在野蠻生長的時期,數萬家寵物店消失,同時又增加了更多的門店,背后是整體盈利能力不足。
在當前的行業生態中,多家知名區域寵物店品牌也無擴張的欲望,多數專注于自身領域深耕,只是會把業務拓展稱為打造閉環,實現洗護、活體、產品和醫療四個板塊,互相協同。
在業內人士看來,人才不足、管理能力以及供應鏈能力不足制約寵物店的擴張。核心問題是寵物店提供的是非標化的服務,而非標準化的商品,進而導致寵物店的盈利能力不足以支撐實現全國化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寵物營養與食品團隊首席王金全認為,雖然已經有高瓴資本等資本整合了一波,但這些資本的推動仍不夠,還需要更多的資本主導進入實現整合。
三年翻倍
寵物經濟有多火?
在它博會上,竟然出現了排隊幾十米上扶梯的場景。更重要的是,這些排隊的人都是年輕人,這也就意味著寵物經濟核心人群是年輕人。
寵業家&它博會創始人孫禮發布的寵物店發展趨勢調研簡報顯示,過去三年,中國寵物店數量達到了翻倍的增長,2019年中國寵物店數量為30803,到了2022年后,這一數字增長到了60923。
店面數量只是結果,在這個數字增長過程中的變化也很驚人。2019年的店到了2022年有40%被淘汰,新開的寵物店數量更多,超過45000家。
據了解,寵物店的主要是洗護、活體銷售、產品和醫療四個板塊,其中服務是主要的業務。
孫禮直言,這3年來沒有倒閉的寵物店已經戰勝了50%的同行。
蘭多灣寵物創始人兼CEO董小琛表示,看到寵物店面數量翻了一倍,才意識到為什么前兩年為什么艱難。“2019年以前從來不看報表,可謂是躺著掙錢。現在太卷了,不看報表的話可能活不下去。”
其實競爭最激烈并不是來自一線城市。報告顯示,按城市來劃分,一線城市的寵物店數量增長59%,新一線城市中寵物店數量增長71%,新一線以下的城市,寵物門店數量增長高達118%。擁有超千家寵物店城市的數量也從4座增長至10座。
從營收來看,月收入超過30000元的寵物店數量占比超過了50%,其中北京寵物店月流水最高,達到了44948元,其次是杭州(37516元)、西安(31491元)、深圳(31172元)、上海(30894元)。
新瑞鵬集團新通路事業部總經理郝波認為,寵物店的創業門檻較低,小成本就能開一個社區店,所以門店數量此起彼伏,有很多出局也有很多入局。
除門店的增長外,寵物相關企業也在不斷增加,天眼查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寵物食品相關企業近196.2萬余家,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79.5萬余家,注冊增速97.4%;從地域分布來看,海南以41.3萬余家位列區域首位;江西、福建分列二、三位,分別擁有24.9萬余家以及24.1萬余家;從成立時間來看,49.4%的相關成立于1-5年內,46.9%的相關企業成立于1年內。
在孫禮看來,寵物店數量的增長是在預期之內的,是隨著寵主數量、寵物數量帶動的市場規模的增長而來。
2022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寵物市場規模只有1708億元,2022年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2706億元。寵主數量從5648萬人增長至7043萬人。寵物的數量從2019年的不足1億只,增長到2022年的1.16億只,并且預計2026年會增加至2.2億只。
謹慎擴張
“行業發展很快,但行業也很‘卷’”。藍氏寵物食品的相關負責人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
從產品看,寵物膨化糧向烘焙糧升級過渡,谷物糧向肉粉糧,再到鮮肉糧發展。寵物食品的蛋白質含量從32%蛋白質卷到40%以上。
在它博會上,藍鯨財經記者注意到,大部分食品企業都打出了“鮮肉”、“凍干”等具有新工藝且更高成本的產品。
作為一個以年輕消費者為主的領域,寵物食品展臺上都有工作人員在直播,有的展臺甚至有四五個博主在直播。掃碼送禮品也成了引流的絕招,很多品牌前的長隊有幾十米長,圍著展臺轉。
年輕人看好的領域,未來可期,但寵物店負責人仍持有謹慎的態度。
董小琛表示,未來3-5年仍將聚焦天津市場,并以商場店為主,服務好高端客戶,不會考慮擴張,或許會增加寵物醫院的業務。
務實是很多人的選擇。狗道創始人殷皓表示,過去幾年讓從業者變得更務實了,先不要想著改變世界,先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經營好,把一家店、幾家店、一個城市經營好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行業老兵更加謹慎。從事寵物行業近20年的左右寵物創始人孫庶表示,沒想過全國大力擴張。“前幾年只要不開店,好像時間被虛度了。但現在有些東西看不懂了。選擇一家好的商場,但效果不見得好。以幾十年經驗選擇的社區店,對周邊的小社區店甚至是降維打擊,但最后都沒有顯出優勢,人家小店依然開得很好。”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悲觀,有些寵物店主看好全國布局。爪爪CEO孫力認為,未來3-5年內一定會出現全國范圍的寵物店連鎖品牌,商品和活體將是最重要的業務。“從全世界的發展路徑來看,這兩個體系是供應鏈所驅動,未來區域型的連鎖有了足夠的盈利能力一定會出現全國性的連鎖。”
有的企業已經在前兩年開始擴張。據了解,厲害寵物在成都現有40多家店面,擁有帕帕拉茲寵物、獨角獸寵物、強力貓、厲害寵物醫院四個品牌,覆蓋低端,個性化的客戶、中高端以及寵物醫院的業務。
“我們團隊年輕,愛折騰,在前兩年我們抓住租金下滑的機會,擴張了社區店面,并進入了商場店。把帕帕拉茲寵物相對大眾的客戶以及獨角獸寵物中個性化的寵主,向強力貓和寵物醫院引流,形成閉環。”何陽說。
制約因素
有的很謹慎,有的也只是在可控區域內擴張,寵物行業發展多年為何還沒有全國性的寵物店品牌?
在業內人士看來,就寵物店自身發展而言,有三方面的能力制約其發展。武漢奈斯寵物醫院創始人蔣跡云認為,寵物店穩健發展,需要具備人才復制能力、體系化的組織能力和供應鏈能力。
最核心的是供應鏈的能力。開更多的門店,供應鏈帶來更低的成本,持續不斷地上新能力,能夠給用戶帶來不斷的新鮮感,形成粘性。并且供應鏈能力能夠降低對人才的需求。未來成為全國頭部寵物店連鎖品牌的企業一定有非常強悍的供應鏈能力。
其實,寵物店發展仍受制于當前的生意模式。
在郝波看來,寵物店的生意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是非標準化生意,存在很多個性化的空間和操作余地。所以連鎖化和標準化時很難。
這也解釋了孫庶開設新店難以與原來有社區店進行競爭的原因。
“連鎖化門店跟個性化單店競爭,未必具有優勢。非標準化給管理帶來很大的難度,所以門店數量一旦增多,門店管理、人員管理對標準化執行帶來很大的挑戰,并出現跑冒滴漏、成本激增的問題,加之競爭激烈,導致寵物店生意盈利難,不能夠支撐中臺和后臺,何談市場、品牌、供應鏈。”郝波說。
據了解,當前中國市場10萬家的寵物店和寵物醫院,寵物醫療平臺的連鎖化程度較高。新瑞鵬是中國第一全球第二大的寵物醫療平臺,超過2000家醫院,它的分銷能力能夠覆蓋45000家診所和寵物店。
其實,上游的產品品牌企業也希望下游能夠有更大的企業承擔分銷的功能。
藍氏寵物食品一位負責人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過去幾年,藍氏依托線上平臺快速發展,但2023年藍氏決定慢下來,并且在線下尋求合作伙伴,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但目前沒有遇到合適的經銷商團隊。“市場上沒有成規模的、合適的經銷商團隊,在線下我們就要和一家夫妻老婆寵物店對接,這樣太累了。”
在珮立昂中國區總經理于明看來,寵物店的經營邏輯和商超不同,超市品類多動銷很快,寵物店主要靠店里的美容洗護業務引流,連帶著買個糧食,實際它不是零售店,而是一個服務店。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當前中國的寵物食品消費主要集中在線上。這與日本、美國以及歐洲市場完全不同。數據顯示,中國寵物市場電商比例超過50%,日本只有17%,歐洲比例也僅為10%-20%。
于明表示,為了做到線上線下的雙輪驅動,珮立昂在中國通過三個渠道商,分別負責go和now兩個品牌在線上、線下以及融合渠道的銷售。
另一國際品牌ADM關注到寵物精準營養需求,在原有線上渠道的布局之外,著手進一步完善其線下渠道布局,以線下寵物店和寵物醫院作為重點分銷的渠道,同時拓展養殖場渠道。
ADM寵物營養中國區總經理陳宏鋒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ADM相信,我們的客戶在線下渠道能跟寵物主更好地溝通。憑借ADM包括產品培訓等一系列專業的培訓,客戶可以更了解并滿足寵物的個性化需求,為寵物主提供更專業、更技術性的咨詢建議。
據了解,ADM已經與新瑞鵬達成合作,未來將通過新瑞鵬的分銷能力年內實現萬店的合作規模。
在業內人士看來,寵物一旦食用了一款適口適體的主糧,建議不再更換,但當前線上銷售主要以迎合寵物主的營銷驅動為主,有些寵物主會頻繁為寵物更換主糧,導致寵物出現軟便等情況。
目前,行業的整合還不夠。“這個行業還需要大資本的進入”。王金全對藍鯨財經記者說,“雖然高瓴資本等資本整合了一波寵物店行業,但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