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 國內的寵物食品市場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千億級別市場,分羹者大量涌入,凍干食品、鮮食、烘焙食品等新型寵物食品層出不窮。然而,與行業的炙熱相伴隨的,是亂象和貓膩的頻出。
618來臨,對于寵糧品牌來說,是一年兩大關鍵窗口期之一,寵物品牌們正積極迎戰。然而4月中旬爆發的信元發育寶的疑似“毒貓糧”事件使得消費者對于寵糧安全擔憂的那根弦再度緊繃。近期有消費者反映,某些寵物糧品牌在產品標簽、營養成分上的標注上疑似存在問題。
沿此方向,記者對當下寵糧品牌的標簽、成分進行了調查梳理,發現頗多疑點,主要有同款產品成分不同、營養含量未按標準要求明確標注以及供應商并無相關產品生產資質、部分原料有偷換概念之嫌的表述等的亂象。
原料表述有偷換概念之嫌
近期,有消費者向本報反映,寵物食品品牌“wowo喔喔”貓糧產品成分表中標注含有脫水雞肉、脫水鴨肉,但其脫水雞肉、脫水鴨肉的兩家供應商的飼料生產許可證上未見登記的有脫水肉產品。
另外,記者通過電話咨詢發現,喔喔的兩家脫水魚肉的供應商均表示沒有脫水魚肉的產品。
(截圖來自wowo喔喔天貓店鋪)
記者點進店鋪內的一款“凍干貓糧藍耳朵全價貓糧”產品的詳情頁面發現,脫水雞肉的供應商是山東鼎旺生物,脫水鴨肉的供應商是煙臺金潤達。
調查發現,“山東鼎旺生物”系山東鼎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鼎望生物”),其飼料生產許可證號是魯飼證(2019)14116,登記的產品包括雞肉粉、鴨肉粉、牛肉粉、羊肉粉、牛肉骨粉等。煙臺金潤達動物營養有限公司(下簡稱“煙臺金潤達”)的證書號是魯飼證(2019)06070,登記的有雞肉骨粉、鴨肉骨粉、雞肝臟粉、雞肉粉、鴨肉粉等。許可證上均為肉粉,未見脫水肉。
記者致電煙臺金潤達詢問,公司銷售人員表示,沒有脫水鴨肉的產品。銷售人員說到,“以前我們家做脫水雞肉,鴨肉沒做過。”
鼎望生物的銷售人員則回電表示,目前公司有一款用整雞制成的新品,采用脫水工藝,鏡檢下呈纖維狀。據介紹,該脫水工藝是先將雞肉攪碎,而后添油炒制,實現脫水,其后再通過擠壓脫脂。在回答為何許可證上未見脫水雞肉時,對方表示,“這個是新產品,正在走流程,大概一個月內會更新。”
另外,上圖顯示,喔喔脫水魚肉、脫水三文魚的供應商分別是安徽安糧國際、上海美企進出口,記者分別致電了這兩家公司。安徽安糧國際工作人員表示,沒有脫水魚肉,沒有魚片,有魚粉。上海美企進出口工作人員也表示,沒有脫水三文魚,有魚粉。
因此,是否喔喔實際原料使用的是肉粉,但是在標簽上卻虛假標注為脫水肉?對此,記者聯系喔喔方面,并發送采訪提綱,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會轉給相關部門,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具體回復。
關于脫水肉,記者在社交平臺上檢索發現,有諸多消費者對脫水肉表示疑惑,分不清究竟何為脫水肉以及脫水肉與凍干肉、肉粉的區別。
行業內曾出現過利用肉粉代替脫水肉被處罰的案例。天眼查信息顯示,2021年2月,上海耐威克寵物用品有限公司被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處罰3.9萬元,系該公司在全價無谷通用幼犬專用糧這款產品上利用肉骨粉替代脫水干燥牛肉, 雞肉粉替代脫水干燥雞肉,魚粉替代脫水干燥魚肉。
熟悉飼料標簽規定的資深寵糧專家告訴記者,如果品牌使用的是魚粉,而在原料里寫是脫水魚肉,是不合規的。我國《飼料原料目錄》中規定,“_肉”指的是“食用動物的鮮肉或帶骨肉、帶皮肉。可以鮮用或對其進行冷藏、冷凍、蒸煮、干燥或煙熏處理”,需要標明加工和保鮮方式,如鮮雞肉、凍雞肉、煙熏雞肉、脫水雞肉。“肉粉”指的是“以分割可食用鮮肉過程中余下的部分為原料,經高溫蒸煮、滅菌、脫脂、干燥、粉碎獲得的產品。”脫水肉更多的是代表一種加工工藝,比如通過干燥技術實現脫水,像煙熏、凍干也是一種加工工藝。企業這么表述,更多是一種吸引消費者的噱頭。
另一寵物資深營養師則指出,脫水肉是一個“裝杯”的表述,在原料呈現上要么是肉,要么是肉粉。
成分含量未按標準標記
此外,在粗灰分的指標標注上,國家標準上有要求需要標注干物質下的計算結果,但是多數品牌并不按此執行。
粗灰分是飼料、動物組織等在550-600℃高溫爐中將所有有機物質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殘渣。根據國家GB/T31217-2014全價寵物食品-貓糧標準,其中粗灰分的指標≤10.0%,這一指標是“以干物質計”。
比瑞吉高級技術總監洪新榮告訴記者,“以干物質計”是需要計算干物質下的粗灰分比例,比如,整體的粗灰分含量如果是3%,水分含量是78%,干物質=樣品-水分,那么“以干物質計”的粗灰分含量則是3%/(1-78%)≈13.6%。洪新榮表示,13.6%的粗灰分是不符合GB/T31217-2014標準的。
(來自天貓ziwi旗艦店截圖)
記者在淘寶平臺上進行搜索,以進口品牌ZIWI巔峰的一款85g牛肉味的貓罐頭為例,客服發送的營養表顯示,該款牛肉味產品灰分(最多)含量為4.0%,水分(最多)含量78.0%。記者向客服詢問,“灰分這一指標是否是以干物質作為計算?”,客服表示,“是濕計”。
那么,按照上述“以干物質計”的計算方式,灰分含量則為4%/(1-78%)≈18.2%。18.2%顯然不符合標準,對此客服回應,“具體的計算情況這邊不清楚”。
在淘寶、天貓等線上平臺進行檢索,發現有品牌會標準“干物質下的計算成果”,但諸多品牌并不標注。
真實成分“羅生門”
此外,記者還發現同一款產品在同一品牌的不同店鋪內的原料標注和成分含量顯示不同的現象。
記者在進口品牌“Petcurean旗艦店”與“Petcurean海外旗艦店”中看到,同一款無谷小型犬犬糧產品,在“Petcurean旗艦店”上顯示的原料組成是:凍去骨火雞肉、馬鈴薯干、蛋粉等,同時顯示粗蛋白質≥27%,粗脂肪≥17%,粗纖維≤4.9%等,而“Petcurean海外旗艦店”則顯示,該款產品食材配方為:去骨火雞肉、馬鈴薯、整個干蛋等,同時顯示粗蛋白含量≥28.5%,粗脂肪≥17.8%,粗纖維≤3.8%等。
(截圖來自品牌方天貓國際、天貓店鋪)
記者向“Petcurean海外旗艦店”的客服詢問這兩家店鋪的關系。對方表示,是“同一個公司不同的店鋪”。同時客服也確認了兩家店鋪內的系同一款產品。
當記者詢問為什么同一款產品配料和成分含量不一樣時,客服表示,“您可以購買價格優惠的即可。”緊接著,記者詢問哪一種是與報關單上相一致,是否可以提供報關單,客服未予說明。
記者聯系Petcurean品牌方面,對方表示,原因系天貓Petcurean旗艦店基于天貓大貿模式,中文產品信息與進口登記證信息一致。按照我國農業農村部《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辦法》中進口登記證的要求,營養成分應標示最低保證值。而Petcurean海外旗艦店是基于天貓國際的跨境電商模式,產品信息為原裝進口包裝上產品介紹內容的英文直譯。而原裝進口包裝上產品介紹的英文內容是按照歐盟要求需標示平均值。
一般而言,大貿模式是指涉及進口商的B2B模式下的海外大宗貿易進口,跨境模式則是一種消費者產生訂單的B2C模式。
從消費者角度而言,看到同一款產品的蛋白含量存在差異,難免會起疑蛋白含量在線上的展示是否動動手指便可更改。品牌方表示,原裝進口包裝上的英文與同款產品進口登記證上的成分翻譯和含量數值有部分內容不同,并不是因為產品有變化或企業隨意更改產品信息,而是因為企業參考的中國與歐盟對于相關產品標示的標準與要求不同所致。
從詳情頁來看,目前,上述兩家店鋪內的同一款產品的標簽已經更改一致。
當標簽這一重要的“窗口”出現“粉飾”
產品標簽是消費者判斷一款寵糧是否合適、是否優質的重要途徑。
派讀寵物大數據在6月6日發布的《2022年中國寵物食品消費報告》顯示,寵物健康已成寵物主挑選主糧背后的最大決策因素,其中55.1%的寵物主關注營養配比,46.5%的關注配料。
寵物食品的服務對象歸根結底是不會講話的寵物們,產品的口味、口感等的食用體驗,“毛孩子”們無法用腳投票,這就需要寵物主們在產品的原料、成分、營養含量上做足功課,然而“標簽”這一重要的觀察窗口、決策依據,在商家處存在標簽模糊、同款產品不同營養成分,以及成分含量標注不明確的情況。消費者始終處在信息不透明之中。
葛冰倩、李俊等人今年3月發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中國飼料》上的論文《基于營養成分分析評價貓糧質量安全現狀》顯示,參與研究的29款電商熱銷低價貓糧的營養成分含量均不符合飼料標簽上的營養成分的分析保證值,且97%的全期貓糧中營養成分不能滿足成年貓的營養需要,對貓的健康有潛在的危害。
上海愛侶寵物醫院院長、上海市寵物行業協會會長楊其清表示,病從口入,現在寵物的很多疾病,如肥胖癥、糖尿病、胰腺炎、泌尿系統的綜合征等,都跟寵物入口的食品息息相關。怎么樣去選擇合適的寵糧,對寵物主來說,對動物的健康來說都非常重要。
上述熟悉飼料標簽規定的資深寵糧專家則向記者表示,就其觀察,目前行業內在標簽上存在盲目追求鮮肉和高蛋白、聲稱的賣點無支撐材料、原料組成未按照配方原始形態的加入重量做降序排列、利用醫療術語違法宣傳、通過標大英文字體強調舶來品等等多個方面的亂象。
消費者需求導向
寵物主在寵糧上的需求,與品牌方的市場風向教育息息相關,但是,有些需求正在被品牌方宣傳、推動到變形。
當下,行業正掀起一場鮮肉的推崇熱潮。
京東超市發布的《2022京東寵物消費趨勢報告》,烘培糧、生骨肉、凍干類口糧成最受歡迎的寵物糧品類,其中生骨肉1-5月購買量同比增長超184倍。
基于消費者對于鮮肉的喜好,在膨化糧中,品牌方也喜歡將食材標注為“新鮮”食材。以渴望的寵物糧為例,其標注“新鮮雞肉”“新鮮火雞肉”“新鮮完整太平洋沙丁魚”“新鮮完整太平洋鯡魚”等。再以麥富迪旗下的弗列加特貓糧為例,其原料顯示,新鮮雞肉高達70%。
根據飼料原料目錄,鮮肉是未經冷凍的肉。據向多位業內人士了解,在膨化糧上,現有的技術,鮮肉的比例最多達到50%。并且,鮮肉的成本和定價明顯高出很多。據悉,鮮肉食品的出成率非常低,一般一斤鮮肉只能出2兩成品。
楊其清表示,鮮肉在大規模的飼料工業市場上還存有諸多挑戰。在冷鏈運輸、加工環節,鮮肉容易產生污染和變質,引起食物中毒的風險就較大。因此,對于市面上含有鮮肉的產品,要特別注意產地和保質期,尤其是強調來自遠洋的新鮮魚類,但是加工生產卻在國內的這類品牌。
楊其清指出,鮮肉、鮮糧的概念走熱以后,鮮肉從活殺到飼料加工廠,這中間的空間距離、時間距離多少可以稱之為新鮮,需要什么樣的溫度儲存條件,以及如何防止腐爛,這中間還牽扯諸多問題,我國雖然已經于2013年制定了相關標準NY/T 2534-2013《生鮮畜禽肉冷鏈物流技術規范》,但能完全按照此標準進行操作的企業有待考究。鮮肉和之前的無谷糧、天然糧一樣,只是市場上一個營銷手段、營銷噱頭。
除了鮮肉之外,整個市場還充斥著對于高蛋白的追求,品牌方陷入蛋白含量一山高過一山的競爭之中。在淘寶、京東等線上平臺進行檢索,隨處可見寵糧品牌標注“高蛋白”的介紹。
CBNData發布的《2021寵物食品行業消費洞察報告》亦顯示,受訪者中有74%的消費者看重營養成分和食材,其中蛋白質是寵物主最在意的營養成分。
然而,消費者的追求使得品牌方的動作逐漸變形。
上述資深寵糧專家表示,當前市場陷入了追求高蛋白的“內卷”。實際上,高蛋白對于寵物、寵物主以及行業發展來言,都存在危害。一方面,超過寵物營養需要的高蛋白產品長期食用,會增加寵物腎臟疾病的風險。另一方面,為更高價格的高蛋白產品買單的始終還是消費者。此外,本身畜牧業是耗能產業,高蛋白與節能減排的倡導相違背。再者,從本質上,我國是缺少蛋白的國家,高蛋白實際上增加了進口依賴程度。
該專家指出,這當中暴露出我們在基礎研發上的薄弱。當下,很多品牌采用貼牌生產模式,品牌商只負責銷售,生產企業只負責生產產品,在工藝上、產品配方上的研發投入少,所以品牌方大多通過在原料上尋找賣點。
其表示,目前國產寵糧市場表現為善于營銷的公司生存空間更大,踏實發展起來有研發基礎的老牌公司不及新銳品牌。但有些新銳品牌銷量雖高,并不代表公司有可持續的盈利能力,后續資本退出,無研發、技術實力打底,很快會被市場淘汰,好好做產品才是最關鍵的。
良幣生存探討
前不久,伴隨“近百只貓咪疑似因食用某品牌貓糧后死亡”“曝信元發育寶貓糧致230只貓中毒”等話題登上熱搜,涉事寵物品牌信元發育寶深陷消費者質疑。
隨之而起的,是關于國產寵糧與進口寵糧之爭的又一次大討論。在心智占領上,進口品牌一直排在前列。根據《2022年中國寵物食品消費報告》,犬主糧品牌使用率前十的品牌,進口品牌包攬前三位,并且總共占據七席。貓主糧品牌使用率上,進口品牌占據四位。根據《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有 40.5%的貓主人只買國外品牌的貓主糧。
近年來,業內關于國產寵糧的分析探討主要集中在,由于起步相較國外市場晚、標準及監管的建立也相對較晚,早年間國內市場被外資品牌占領,國產品牌只能從低端線撕開市場滲透的口子,使得國產寵糧的低端印象在消費者心智中留存。
然而,從上文中對于標簽的探討可以發現,這一市場,并非一分為二,而是哪怕是進口品牌,也存在諸多疑竇,亂象暗涌。在大量的不確定性之下,消費者的信任如同尋不到棲身之木的飛鳥。
與之相伴隨的,則是行業處在高速前進當中。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寵物食品行業研究報告》,寵物食品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人民幣1337億元,預計2025年寵物食品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人民幣2417億元。
但行業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面是千億級別的市場,一面是細分標準的缺位。
2018年,我國農業農村部頒布了首部針對寵物飼料的管理的專門性規定《寵物飼料管理辦法》,開啟了寵物食品管理專門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管理進程。
此后,行業內仍在呼吁更為細化的標準以及更為嚴格的監管。艾瑞咨詢的報告指出,目前國內犬糧和貓糧的標準是推薦性標準,企業可以不采用。雖然國內外存在行業標準、體系認證,但非強制,難以有效打擊不良行為。
且從國外品牌在產品原料的標注來看,有些品牌將原料、含量的外文直譯過來,未嚴格按照國內寵糧標準執行。
楊其清則表示,30年前,在國內市場是沒有寵物食品概念的,后來是海外品牌,比如皇家、瑪氏進入到中國,慢慢市場內需增加,國內企業涌入。但總體而言,我國在動物食品營養的研究、動物食品的加工工藝和創新技術等方面的人才相對缺乏。因此,人才培養將是接下來的重點方向。此外,當前,國內的寵物市場需要在非常開放、自由的基礎上與更加有力、嚴格的監管結合起來。
上述寵糧食品專家則指出,上述其總結的品牌在標簽、宣稱上的亂象以及寵物飼料質量安全將是接下來監管會加強、細化的方向。此外,正確的養寵理念的市場教育,以及養寵科學的知識普及,也會是未來的重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