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9日,一只寵物貓參加在云南昆明舉辦的國際名貓展。
2017年12月22日,幾只狗狗在北京某寵物酒店內游泳。本版圖片來源CFP
外媒稱,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產階層規模的壯大,以及人口結構的不斷變化——比如老齡人口和單身人口的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與寵物為伴;人們并不滿足于簡單的“飼養寵物”,而是心甘情愿地在寵物身上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中國寵物服務行業的利潤,也因之越來越豐厚。
花了近萬元給貓體檢,結果貓只是“心情不好”
“我非常喜歡我的狗,他們占用了我大部分業余時間,我的生活基本圍繞著它們展開。”26歲的黃玉文(音)是上海人,已經懷孕8個多月,但挺著大肚子的她一心撲在狗狗上——帶著狗狗去參加各類寵物展覽會,參加選美和賽跑等。
“雖然我的孩子下個月就要出生了,但狗狗們永遠是我的寶寶。”黃玉文對美國《福布斯》雜志說。
在中國,像黃玉文這樣將寵物當成孩子的,大有人在。在上海舉辦的某寵物展覽會上,人們可以長時間聚精會神地看著一只小狗站在舞臺中央轉圈,絲毫不感到無聊,仿佛那是一場真人秀節目;許多人在仔細閱讀、購買及試用寵物產品,認真程度不亞于選購嬰兒產品。
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刊文稱,“中國人,對他們毛茸茸的朋友真是情有獨鐘”。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報告,截至2016年底,中國養狗人數已達世界第三,僅次于美國和巴西,中國共有2740萬只寵物狗。中國養貓的人數居世界第二,中國有5810萬只寵物貓。這一數據還在持續增長。
英國路透社稱,中國是個寵物大國,更重要的是,“還有一批隨時準備在寵物身上花大價錢的人”。
方方(音)是一個孩子的母親,也是北京天使合唱團的負責人,她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她的寵物,就像對待家人一樣。每天,方方與5只收養的貓、一條16歲的狗、3只倉鼠和滿滿一缸魚生活在一起,她每月至少會為這些寵物花費4000元。
細算下來,這筆費用包括方方為上了年紀的愛犬購買保持健康的營養劑、為“喵星人”購買優質貓糧、每周雇人照顧魚和珊瑚的費用;包括她每周帶狗狗洗澡、每年帶寵物們進行兩次體檢的費用;如果狗狗感冒了,每次治療的費用大約在1500元左右。此外,昂貴的一次性消費也要算進養寵物的成本。比如,方方買魚缸花了2萬多元,還曾在一年內換了兩次沙發,因為貓喜歡抓撓沙發。不止如此,過去9年中,方方每個月都會向流浪動物保護組織捐贈1000元。
方方用在寵物身上的錢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根據一項調查,中國人在寵物上的平均年花費為6436元。 “我就是無法抗拒照顧小動物的沖動,它們是我的孩子,如果你愛它們,它們就會回報你所有的愛。”方方告訴香港《南華早報》。
方方的一位教師朋友去年暑假在家里待了兩個月,結果,“秋季學期開始后,她的貓不吃不喝,被送到寵物診所一個星期,花了近一萬元進行各種檢查——檢查結果一切無恙,獸醫推斷,貓只是因為沒有適應主人每天早上出去工作,心情不佳而日漸消瘦”。
“寵物經濟是越來越好的投資去處”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近日,三家亞洲投資者——北京厚生投資、新希望集團和新加坡淡馬錫公司,斥資10億澳元購買了澳大利亞Real寵物食品公司。Real寵物食品公司的前一任持有者PE公司Quadrant將其買下時,只花了4.1億澳元。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年輕人,與寵物的關系越來越親密,“年輕人愿意花很多錢在寵物身上,因為寵物已成為家庭的一員”。
俄羅斯《生意人報》記者、中國問題研究專家米哈伊爾·科羅斯季科夫對俄羅斯衛星網說:“如今,豢養寵物在中國蔚然成風。寵物不僅是人們的伙伴,也是主人地位的象征。”
美國新聞博客網站“Mashable”刊文稱,在中國,隨處可見帶著貓貓狗狗在街頭散步的人。整箱整柜的昂貴衣服和發飾是寵物們的標配,很多寵物享用著進口食物,接受著專業的寵物訓練,擁有自己的專業攝影師; 一些有錢人甚至會為寵物舉辦奢華的葬禮。
《金融時報》指出,寵物經濟的市場價值越來越大。“寵物經濟是一個越來越好的投資去處,因為人們越來越舍得為自己的愛寵花錢了。”咨詢顧問公司Comet Line的主管大衛·貝維斯托克對《金融時報》分析道。
英國明特爾市場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寵物食品市場。《金融時報》援引英國歐睿國際咨詢公司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新興國家家庭擁有的寵物狗數量自2003年以來增加了51%。預計到2022年,中國消費者的寵物消費額將達到463億元,預計年增長率為20%左右。寵物食品行業自然被視為“風口”之一,瑪氏、雀巢、寶潔和高露潔等諸多企業近年來爭先恐后地擠進中國的寵物食品市場。
香港嘉實國際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總監關子宏對路透社表示,中國寵物市場的消費者們越來越關注“更優質的產品”。他說:“現在的寵物主人往往不再糾結于金錢,而是更關注自己能不能給寵物買健康的食物?能不能給它們好的生活方式?”
“從美甲到造型設計,與狗狗有關的一切都非常受歡迎。”上海一家私人寵物診所的美容總監姜玉軒(音)告訴路透社,“一般來說,我們平均每天可以給40只寵物做造型,節日期間,這個數字可能上升到60到70只”。
年底或者一些重要的節日,是姜玉軒生意的高峰期,因為寵物的主人希望自己的貓貓狗狗在客人面前展現出最佳狀態。“客人們喜歡在私人聚會或者帶狗狗出門前來做美容,他們喜歡將狗狗的毛發剃成方形或圓形的,最好看上去像甜甜圈一樣可愛。”
寵物經濟的興起也為想要創業的年輕人提供了商機。一家名為“DogWhere”的網站雖創立不久但生意火爆,該網站專注于為寵物對接、提供各種便利設施,包括寵物酒店、寵物游泳池、寵物電影院等。該平臺的市場經理王超(音)告訴路透社:“曾經有一條狗狗在我們的寵物酒店里住了47天,主人為此花費了1.7萬元。”
孤獨的靈魂需要寵物的溫暖
施華洛世奇的水晶項圈,頂級萌寵品牌Chrome Bones的配飾,高檔的寵物車、寵物浴缸、寵物情緒追蹤設備,還有寵物保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寵物市場做不到。“我們希望寵物看起來健康漂亮,但我們也關注它們的需求,就像父母對孩子一樣。”28歲的林達對《青年參考》表示,“我的狗狗就是個寶寶,只不過不會說人話而已”。
“你每天回家的的時候,如果哪里都沒有聲音,就會覺得格外冷清。”琳達告訴《青年參考》,“但如果有一只狗,你只要一開門,它就會快樂地向你撲過來。這種陪伴的感覺并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
路透社刊文指出,中國寵物市場的不斷擴大,源于中國中產階層的不斷壯大,城市化進程的大力推進及其他人口統計學方面的變化,例如老齡人口數量及晚婚晚育者的增加。尤其是在大城市與年輕人中,孤獨的靈魂需要寵物的溫暖。
厚生投資公司聯合創始人張天笠對路透社表示:“中國社會面臨著老齡化、出生率下降等挑戰,有著大量空巢老人和來自空巢家庭的年輕人。寵物能幫助人們找到精神寄托。”
俄羅斯衛星網援引中國寵物愛好者網站“狗民網”發布的一項研究稱,“中國孤獨的人越來越多,丁克家庭也越來越多,這些人更傾向于豢養寵物”。
23歲的李煒燮(音)是中國臺灣《關于動物》雜志的編輯,他在接受美國《大西洋月刊》采訪時說,“在臺灣,有50%的年輕人不想步入婚姻殿堂。30歲以下的人,希望打拼事業,過自由的生活。但這些單身男女有時會需要陪伴,因此就會養寵物。”
美國《時代》周刊不久前發表了《科學研究表明養寵物有利于精神健康》一文,文章提到,與沒有寵物的人相比,擁有寵物的人,血壓、心率和心臟出現問題的風險相對較低。這可能得益于戲耍和遛寵物時需要進行的額外運動,以及身邊有一個“固定好友”帶來的精神撫慰。
一些人甚至用寵物代替孩子。林達對《青年參考》表示:“我覺得婚姻不是完全可靠的,我身邊離婚的人在持續增加。對女性而言,只養寵物不養孩子也算是某種風險規避吧。而且,相比養孩子的巨大成本,養寵物雖然也花錢,但只需給它們食物,不必讓它們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