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不怎么看綜藝節目,但是你至少被人安利過“王菊”了。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你不再是一個“菊外人”!菊姐有多紅呢?來我們先看三個現象:
現象一:不看《創造 101》的普通網友,都已經被相關信息包圍,成為了「菊外人」。注:菊外人,指不知道王菊是誰,也沒看過創造 101,但是以及被「給王菊投票」相關信息包圍的人。
這個突然發酵的話題來自綜藝節目《創造 101》,其火熱程度不必多說,雖然還不能用「全民觀看」來形容,但每周六播出之后都能在網絡上引起熱烈討論,霸名熱搜榜前幾條。而在第 6 期播出后,「給菊姐投票」的相關信息突然爆發,鋪天蓋地都是相關的表情包、專屬術語和拉票宣傳語。
現象二:大家這幾天最好不要發朋友圈,不要撈漂流瓶,不然很可能會被「陶淵明」拉去給王菊投票。雖然有些夸張,但只要你有刷社交網絡的習慣,這幾天應該已經接觸過防不勝防無孔不入的「陶淵明」「王菊」「菊姐」等關鍵詞,也大概知道王菊的粉絲有多狂熱,四處拉票的操作有多騷氣。
現象三:“已經有三家左右的品牌邀請王菊成為中插廣告的主角,其中包括一些國際品牌。她的廣告有可能會在此后幾期直至總決賽的時候播放”,一位接近《創造101》節目組的品牌方人員說到。
我們來回顧下“王菊”效應的演變
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先來了解一下王菊是何許人也?為何引起如此大的轟動。
1992年出生的她今年已經26歲,先后做過模特經紀人,互聯網獵頭等工作,在人氣選手sunshine的ABBY退賽之后,她才有幸被選到了節目中,之后因為長相魁梧,皮膚黝黑,經常被網友黑,幾乎所有女團成員都不看好她。
當節目進行到第三期的時候,王菊開始爆火!之前的微博大號從黑王菊到pick王菊,并且引發了很多路人的共鳴。之后的她就一發不可收拾,粉絲們開始自稱陶淵明,盡力發揮自己的創意和能力開始為王菊拉票!從而讓“王菊”這個名字火爆了整個社交網絡!
甚至如同開場提醒所言,發朋友圈、搖漂流瓶,都有可能碰上「陶淵明」來拉票。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團體?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公演來,世人盛愛菊姐。因此,獨愛王菊的粉絲們又稱為陶淵明。(不過也有部分粉絲因擔心牽扯到歷史人物造成麻煩,不再使用此昵稱,改為小菊豆)
大部分「陶淵明」在 5 月 19 日之前還不是「陶淵明」,她們吐槽王菊的身材長相和夸張的妝容,認為王菊與女團格格不入,在網絡上制作大量辣眼睛的表情包,編寫相關的嘲諷段子。
畢竟《創造 101》還是一個以女團為主角的節目,在一眾美顏長腿會跳舞的年輕可愛小姐姐中,妝容風格成熟且身材微胖的王菊顯得有些突兀。
第 5 期節目播出后,有關王菊的正面報道和討論漸漸多了起來;而在 5 月 26 日第 6 期節目播出后,主流輿論風向則徹底地產生了 180° 的大轉變。表情包照做,段子照編,但文案卻從「我懷疑她能打敗滅霸」變成了「選菊姐不會錯」。
馬東老師和 Yamy 的選擇:
還有其他朗朗上口的文案,足見菊粉的創造力有多強:
你不投,我不投,菊姐哪年能出頭
你不搞,我不搞,菊姐就要被打倒
你努力,我努力,菊姐就能出奇跡
你一票,我一票,菊姐還能繼續跳”
以及「半杯星巴克,菊姐變快樂;一杯一點點,菊姐走更遠」等,太多口令,不在這里全列出來了。他們還使用「菊」字造出了許多諧音梗和黑話,甚至做出了專屬于自己的一份「菊話寶典」:
菊菊可危:指的是菊姐現在排名有危險
一菊兩得:一票投給菊,接下來的兩次節目都可以享受到菊的精彩表現
電菊驚魂:被菊姐的電眼美得魂都掉了
多此一菊:多投這一票才是給王菊最好的
菊手之勞:用手機幫菊姐投票才是勤勞
歡菊一堂:菊姐出道后姐妹們在共同慶賀,形容大家齊心協力做成一件事
而菊粉們的戰斗力也的確很強,每期節目播出后,選手會進行網絡投票排名,各個節目的合作伙伴都有各自的榜單,如騰訊視頻 Doki、微博點贊、小紅書、微視等。其中,英樹打 call 榜排名第一的選手,將能得到英樹所包下的一列地鐵作為形象展示,因此英樹榜也被菊粉們視為必須守住的一個渠道。
夢想的顏色是菊色,獨立自我,活在當下!
不關心他人看法、活在當下愛自己、勇敢追求夢想、獨立自強……這些無疑都符合當下最正能量最受女性歡迎的價值觀。
除了少部分只為 diss 楊超越、或者因為自己喜歡的選手被淘汰而報復性投票的觀眾,大部分菊粉都是因其高情商、坦率和獨立態度而陷入真情實感的追星。
為什么要支持王菊出道,因為有一天你的女兒會指著電視里的王菊說我也要像她一樣獨立,而不是指著電視里千篇一律包裝好的女團說,我也要像她一樣的鼻子。
王菊敢于表現出自己對想要東西的渴望,像她說的,別人放棄的正是她要爭取的東西,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就要 pick 她了。
從這些粉絲所分享的理由其實也可以看出來,敢于坦蕩表達自己真實渴望、努力工作的人設更符合現在的女性審美。
那么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王菊爆火背后隱藏了哪些新媒體的營銷邏輯呢?
1差異化產品運營的策略:全新的女性流行偶像圈層需求
當我們在研發一款新產品或新功能的時候,我們必定會去研究這款產品的定位以及競品。這款產品是藍海,還是紅海?在市場是什么樣的一個位置?顯然,在這個直男獨霸天下的時代,滿屏的軟妹子,萌妹子必然是主流。看一下鄰國的日本女團、韓國女團也都基本上走清純校園風。
ok,如果一個品牌遇到同質化局面非常嚴重的時候,那唯一的策略就是差異化,差異化的本質是為粉絲提供一種選擇你而不是別人的理由。
在互聯網產品中,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
當年,智能手機市場紅利期的時候,幾乎同時涌現了小米、Oppo、Vivo等一系列手機品牌,大家的功能都差不多的時候,都在盡力找自己的差異化定位,小米主打自主研發的MIUI手機系統、性價比和米粉文化;Oppo和Vivo則是主打拍照音樂等功能,依靠大量明星矩陣代言,差異化的搶占市場。
同樣的邏輯,在101個女生中,如何通過才華征服觀眾成為很多人的命題。
那么在女性偶像的圈層中,什么樣的女性更能代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當滿屏都是嬌滴滴的賣萌、可愛,天天看的話,應該也會膩的吧。所以,王菊的真實和樂觀就顯得十分與眾不同。
但是,王菊身上的閃光點可不止這些,在馬東給女團們上課的時候,她就靠著高情商再次引發眾多網友的好感,之后表現出來的獨立自主的精神,也是圈粉無數,讓很多人對她有了重新的認知。
“女團的標準是什么,在我這里,標準和包袱都已經被我吃掉了”。
“你們手中握著的是重新定義中國第一女團的權利”。
王菊的這兩句話,似乎有著某種魔力,號召無數路人粉對王菊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形成正向循環,路人粉去深扒王菊的過往經歷,再次被她的亮點吸引。
獨立,真實,奮斗,自信,這樣的新時代偶像誰不愛?
2好產品的自我修養:兼具個性和實力,真正代表女團精神
在互聯網產品中,好產品是會自己說話的。自帶傳播屬性的產品,粉絲會自發傳播,比如抖音,比如網易云音樂。
在浩浩蕩蕩的綜藝潮流中,什么樣的偶像算是“好產品”?什么樣的偶像可以屹立于歷史潮流中不倒?靠顏值,或許可以紅極一時,但是靠才華,才會讓一個偶像立于不敗之地。
林俊杰、周杰倫等人都保持著匠人精神,穩扎穩打自己的音樂素養和內功,才會在華語歌壇擁有如今的地位和聲望。
王菊,至少在目前看來,是兼具個性和實力的。舞蹈才華和音樂才華雖然不是特別拔尖,但是綜合評估起來,也是一股強勁的能量。
《創造101》女團的精神:向陽而生,逆風翻盤。說的不就是王菊本菊嗎?從替補成員到被網友稱為“大媽”,再到淘汰的邊緣,再到如今的人氣暴漲,王菊依靠自己的真實經歷書寫這八個字。
這就是“好產品”的強勢逆襲,當年抖音團隊只有幾十個人,憑借多元的音樂風格、酷炫的視覺編輯功能、個性化的分發機制以及良好的社區氛圍,從0做到8000萬DAU,而這個時間短短不超過1年的時間。這是產品的勝利,更是實力的勝利。
3社群和文案的流量裂變:好名字有好運
流量裂變是什么?《道德經》講: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意思是萬事萬物都會通過某種形式或者組織發生裂變。
流量裂變的組織形式就是短視頻、文案、圖片、表情包,它是任何企業,任何產品在移動互聯網上最強大的護城河,如果一個企業善于借助社交平臺(微博、微信、朋友圈、社群、QQ群)的力量,來觸發身邊的連接點,講人與人的關系網絡打通,那么當一個產品的用戶達到一定量級的時候,裂變效應就會噴薄而出。
王菊的案例足以說明裂變效應的強大威力。很巧的是,王菊的名字“菊”自帶傳播點,當網友的腦洞大開的時候,也就是收割免費流量的時候。“菊外人”、“地獄空蕩蕩,王菊在土創”、“逆風翻盤,向菊而生” 、“菊安思危”、“物以類菊”、“菊手之勞”等成語和段子已經攻占了朋友圈和社群。這樣的免費流量,讓女團和身后的經紀團隊望塵莫及。
有人說,這是亞文化的狂歡,我覺得這可能開創了一個藝人營銷宣傳的新典范,那就是依靠明星個人獨特魅力的社會化媒體裂變營銷。那么很快就有很多藝人團隊開始效仿,比如給藝人換名字,做表情包,建人設,做深度專訪等。
4種子用戶的存量找增量思維:Gay圈的強力應援
一個好產品的發酵,必須要有一批種子用戶。這對于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來說,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可惜很多藝人明星卻不懂這一點。
種子用戶都有哪些特征?他們大膽并熱衷于嘗試新產品新觀念;他們看到MVP(最小化可行產品)就會尖叫;他們能容忍產品的各項缺陷和不完美;他們會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在社交媒體上傳播新產品。
種子用戶的裂變,也就是存量找增量的思維,他足以讓一款產品火爆某一個圈層。無論是蘋果手機,還是小米手機,還是其他互聯網軟件產品,在研發初期,都非常注重培養種子用戶,并且吸取他們的建議,打磨更好的自己。
在王菊爆火的這個案例中,種子用戶很大一部分就來源于gay圈的強力應援,而后裂變到全網。
“如果說女團的火爆就是因為她們滿足了直男們對于女神的幻想,那么王菊作為異軍突起的代表,便是填補了同志們的審美空缺。如果王菊被淘汰,就不會再有0看了,創造101就只能是創造11了。”
因為王菊之前做過黑人模特經紀,經常混歐美圈,喜歡看美劇,所以她的很多思想和言論比較大膽自由,崇尚獨立,懷疑,反叛,這樣的精神特質很受gay圈的粉絲喜歡。雖然王菊并不是完美無缺的,但是在《創造101》中,可能只有王菊是他們堅持看下去的理由了。當然,這種文化和性格關聯是只言片語很難說清楚的。
5大平臺流量池的借勢:節目組的話題需要
如果我們把一個大平臺比如成一個大水池子,那么平臺上每一個產品線的用戶就像一滴滴的水,累積的個體組成了這個平臺。
現在的幾個大平臺都有自己的流量池,騰訊流量池:微信,QQ、騰訊游戲、騰訊音樂、微視等;阿里巴巴流量池:淘寶、天貓、支付寶、優酷、蝦米等;小米流量池:小米手機、小米電視、小米音樂、小米游戲、小愛音箱、小米手環等……
相對應的,騰訊視頻自制節目《創造101》依靠自身的流量池來宣發推廣,必定需要發行一些所謂的“社交貨幣”,就是傳播點,這不僅僅是節目組的需求,更是網絡大眾端的需求。
而什么樣的選手具備這樣的效應?選手“王菊”必定是非常明智的一個人選。王菊的爆火,不僅刷爆了社交網絡,也讓這個綜藝節目點擊量猛增。實現了多方利益的共贏,粉絲們狂歡了;自媒體人有點可以寫;節目導師重新審視了選人的標準;節目制作方省掉了很多的宣發費用,王菊本人收獲了粉絲和人氣。
王菊的案例中,她很好的借用了大平臺的流量,順勢把個人IP錨定在大眾心智中。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的營銷邏輯中,王菊這個案例可以說是“爆款產品”的打法了。
無論其中涉及到的“定位理論”、“產品思維”、“種子用戶思維”抑或是“流量裂變”,都在印證一個現實:互聯網的玩法和明星網紅的打造聯系越來越緊密了。獨特的王菊們,會在這個社會獲得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和社交裂變的機會,你突然會發現,人可能裂變成這個時代最大的渠道,信任變成連接人與人最重要的紐帶之一,而品牌需要結合更多的流量紅利,讓互動與用戶融為一體,即“產品即場景、分享即獲取、跨界即連接、流行即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