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行業現在一股腦的往前沖。我們老覺得落后就要挨打,比人家慢一點就是落后了。但其實,寵物行業最大的危機就是發展太快。像美國和歐洲,哪個市場不是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得來的,想一口吃成胖子,可能嗎?”
在談及如今巨變的寵物行業,信元集團總經理施軍輝這樣和記者說到。
近年來,寵物行業可以說發生了一場巨變,吸貓、遛狗成為時尚,養寵的人群越來越多,兩年的時間里超過百億的資本流向了寵物行業。有觀點稱千億規模的寵物行業將迎來大爆發。根據狗民網發布的《2018年中國寵物白皮書》顯示,我國寵物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708億元,而在8年前這個數字僅為140億元。寵物數量從2010年的9691萬只增長到2017年的1.68億只,平均每年增長約8%。隨著居民收入的提升,寵物消費觀念的改變,寵物行業的消費升級,未來寵物市場仍然會快速增長,根據零點咨詢的預計,未來三年我國寵物行業的規模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率。
而資本的涌入催熟了行業,也導致行業競爭的加劇,曾經估值超億元的寵寵熊就因為瘋狂的快速擴張而倒閉,不少消費者蒙受損失。臺灣地區知名的寵物連鎖店動物王國也宣布破產。知名寵物網紅品牌pidan也在今年春節爆出上門喂養服務不到位的爭議,不顧自身實力盲目擴張業務范圍,使得pidan在消費者中的信譽度暴跌。
在這樣的背景下,品牌實驗室帶來已經有50年歷史的信元集團總經理施軍輝的獨家專訪,看激流中發展的寵物企業們該如何穩住自己的船槳。
信元寵物的出現是一次偶然
施軍輝看上去很年輕很喜歡狗,這是他微信頭像給記者的第一印象。身為臺灣人的他,在2006年第一次踏上了大陸的土地,加入家族企業的工作。
施軍輝
信元成立于1970年,當時是以生產經濟動物藥品為主,為什么會這樣呢?施軍輝告訴筆者,早期臺灣地區會出口很多鰻魚到日本,然后有水產養殖,就會需要動物用藥,“我們就是因為這樣開始從事這個藥品的行業“。
進入寵物行業是一個偶然。施軍輝告訴筆者:“當時70年代末的時候,臺灣地區經濟開始起飛,我們董事長常常出去跑業務,他發現街邊的寵物店我們也叫做“狗店”,慢慢變多了也變熱鬧了,他就覺得這個市場可能是個機會。”1979年信元制藥成立寵物部門,逐漸形成了獨立研發、生產寵物食品、營養品、藥品等寵物食品公司。
“1998年我們開始進入大陸市場,直到2011年都處于一個摸索的階段,如何適應大陸這個市場對于我們臺灣地區的企業是一個難題。”施軍輝這樣說道,這個時候臺灣地區的經濟增長放緩,寵物行業的天花板也越來低,反之此時大陸的經濟騰飛,寵物市場規模初顯。
“2011年到2016年今我們主要做的就是建工廠,幾乎每個2年就要建一個工廠,可以說我們等于是把這前面的積累全部再投入到大陸工廠的建設中。”施軍輝語氣略顯嚴肅。面對大陸寵物市場這塊超千億的蛋糕,沒有人不動心。
信元用醫藥的理念突圍
不過當信元寵物剛剛進入大陸市場的時候,海外巨頭瑪氏、雀巢普瑞納、高露潔希爾思等老牌國際寵物食品廠商也殺入中國。在中國國內的市場占有率一度超過50%,并且主要定位在中高端市場。此時國內寵物食品廠商品牌意識不強,并且主要集中于低端零食的市場,單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不足10%。
如今中國本土勢力抬頭,中寵食品、路斯寵物、佩蒂動物等公司的成功上市,瘋狂的小狗、信元寵物等獲得大量融資,本土企業在資本力量的推動下,他們準備在高端市場上與外強一爭高下。
即使是這樣,根據《寵物行業內參》統計的天貓/淘寶大數據發現,2017年全年狗糧銷售第一名是皇家,第二名到第五名則分別是國產糧,比瑞吉、瘋狂的小狗、耐威克、伯納天純,原本第五名的寶路(國外)則被擠出。在寵物狗食品主糧的市場,國產品牌廠商似乎超越了國際品牌廠商們。但是筆者發現在單價上,進入前五名的國產糧食大概在30元/1kg,而國外品牌則高達70元/1kg,寵物食品的高端市場仍然由國外品牌把控。
而在貓糧市場上第一名至第五名幾乎都被國外品牌壟斷,依序分別為皇家、渴望、比瑞吉(國產)、素力高、偉嘉。那么國產寵物食品如何殺出重圍呢?
重營銷是好的選擇嗎?面對這個問題施軍輝回答筆者,“信元采取的是不同的策略,像渴望這樣的品牌,在中國變成了奢侈品,而它在美國其實是普通的寵物食品,只是來到中國后公司通過很多商業操作將它變成了奢侈品,就是說大家都說它好就是好。但是它為什么好?其實沒有人知道它到底好在哪里。”據筆者了解,渴望的價格約為120元~180元/kg,幾乎是行業內最高。
施軍輝繼續向筆者說:“我們采用的策略是將醫藥的精神印象烙印到產品上來,所以我們的口號也是用制藥的嚴謹精神來生產食品,這樣會給消費者傳達一個信念,即我們的產品是健康的,也是安全的。”信元的核心競爭力也就在于他能夠同時生產藥品和食品,擁有一支專業由藥師、獸醫師、營養師等領域專業人士組成的研發、品管團隊。“據我了解,信元是中國唯一一家可以同時生產藥品和食品的企業”說到這里,施軍輝頗為驕傲。
對于重營銷的方式,施軍輝并不覺得是一條好的出路。他認為寵物食品行業里消費者的痛點就是食品的健康安全,花大心思在花哨的商業操作和營銷策略上,不如先做好產品。“萬變不離其宗,保證健康安全后顧客自然會來。”施軍輝自信的說到。
擁有制藥背景的信元,其產品的設計理念和邏輯,全部是按照藥品的邏輯來設計。“這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的突破口,我們試圖成為寵物界的雅培。”施軍輝向筆者解釋到。“就如同你買奶粉,你可能先想到的是雀巢、美贊臣,但是如果出現一家有醫藥背景的,比如雅培,你可以會更加信任它的產品。信元就是要做寵物界的雅培”。
“中國不是有句俗話叫做‘船大難掉頭’,國際大品牌廠商他對市場的反應不會那么快,我們做差異化競爭還是能夠殺出一條血路的,比如我們會推出更多的保健食品”。施軍輝并不擔心信元的未來。
寵物行業天花板,看兩個基點
對于中國的寵物行業,施軍輝相當看好,他認為中國寵物的行業天花板遠沒有到來。他向筆者解釋:“我們看寵物行業的時候,可以考慮一個重點,我們中國的寵物食品公司基本上沒有一家在做高齡犬貓的用品,而像臺灣地區、日本高齡犬貓的銷量都遠遠大于幼犬貓,這就意味著其實我們國家根本還不用考慮這個問題。”中國寵物市場的消費者主要是80后、90后,這代表著這個市場的主力消費者是非常年輕的,并且他們的寵物大都也是年輕的,所以它的天花板還遠遠未到;反之,高齡犬貓的用品高于幼犬幼貓,也就意味著寵物新生兒少,上游供應鏈的繁殖部分市場萎縮,下游市場也會隨之縮小,那行業天花板很快就要見頂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基點國家養寵家庭的比例。我國養寵家庭的比例不足17%,與臺灣地區、日本、美國都有很大的差距。根據《2018年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寵物消費人群畫像有以下四點特性:80、90后的群體占75%、高學歷、女性、白領。這有別去美國和歐洲地區的老齡化人口占主要消費群體的特點。隨著收入的增長,寵物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報告指出,2018年每條寵物狗的年均花費為4723元,其中食品2040元,用品800元,醫療1055元,其他服務828元,每只寵物貓花費3117元,其中食品1340元,用品525元,醫療742元,其他服務510元。除了寵物食品增長迅速之外,隨之而來的寵物服務業也發展迅速。施軍輝認為,中國寵物行業的發展空間仍然巨大。他向筆者表示,2016年時信元集團營利剛剛超過1億元,2017年達到1.5億元,而2018年則到2.5億元。
“我們不是單純來做生意的”
說起最近寵物行業里的大事件,中寵投資瑞鵬和比瑞吉投資安安寵醫算得上重磅。寵物食品廠商通過動物診所和醫院的渠道投放自己的產品這并非個例,同樣信元也有4513家的專業獸醫渠道。當筆者問及,信元的渠道布局是否和中寵相似的,施軍輝否認道:“我們有非常多的醫院產品,這些產品是無法在線上和寵物店出售的,我們目的并不是想利用醫院的渠道盈利,更重要的考量是動物的福利和公司整體形象的提升,畢竟我們是醫藥起家的。”
據筆者了解,很多臺灣地區籍的醫院會免費治療流浪貓犬,并且在康復之后幫助尋找能夠收養它們的客人。“我們不是單純做生意的”。施軍輝跟筆者說到,他認為寵物行業的本質是人性,是人類想主動的去關懷、同情和憐憫,而寵物只是一個抒發的窗口。反過來,寵物也補足了人性中害怕孤單、寂寞、需要陪伴的情緒。“養寵物是互惠的行為,這不是人類的施舍。”施軍輝說到。
這一點還表現在渠道上,目前信元在大陸擁有120家經銷商,10000家全國鋪貨終端。當筆者發現信元的線上渠道—淘寶旗艦店只有25000名粉絲,并且價格對比在其他淘寶店售賣的同種產品,價格還高上幾成,對此試圖詢問信元,這是為什么?施軍輝的回答出人意料,“我們在刻意控制,我們不希望成為我們客戶的競爭對手,正如同我不會選擇去投資醫院或者自己開設醫院,即使我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們自己的線上平臺賣的比一般網店的還貴,比如他們買100元,我們可能會要110元,實際上我們起到的一個效果就是廣告行銷的價格標桿作用,并不是主力要做旗艦店,一枝獨秀不如眾星拱月,再說我們并不是淘品牌,如果旗艦店太強,反倒是把我們拉到了淘品牌的形象。”
在采訪的最后,施軍輝有感而發。寵物的生命很短暫,所以對于寵物來說主人就是它的全部。而對于人來說寵物可能只是生命里的一部分,但是這一部分變得越來越重,也變成了生命中難以割舍的部分。
“人啊,總要和寵物互相依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