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青海省第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在西寧召開,青海省省長吳曉軍作政府工作報告。
上游新聞(報料郵箱:cnshangyou@163.com)記者注意到,預計2022年青海全省生產總值增長2.5%左右。2023年,青海將全力保護好“中華水塔”,持續打造生態文明高地。
▲1月15日上午,青海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圖片來源/青海日報2022年青海GDP預計增長2.5%左右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這五年,是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升的五年。預計經濟總量突破3500億元,年均增長4.5%左右,總財力突破2500億元,年均增長8.8%以上,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近萬億元,高速公路突破4000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
報告指出,國家公園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中華水塔”保護行動啟動實施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6%以上;青海湖裸鯉蘊藏量從保護初期的2600噸恢復到11.4萬噸,藏羚羊由最少時的不足2萬只恢復到7萬多只。
報告說,2022年鉀肥產量達到860萬噸,建成全球最大的金屬鋰生產線,鎂基土壤修復材料產品實現從無到有;清潔能源進入源網荷儲一體化推進新階段,技術創新、建設規模、利用效率多項指標走在全國前列;全省電力裝機達4468萬千瓦;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畜產品、有機枸杞、冷水魚生產基地;生態旅游五年接待游客1.9億人次、旅游總收入2100億元。
這五年,是各族群眾生活大幅改善的五年。42個貧困縣提前一年全部摘帽、162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3.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城鎮新增就業超過30萬人;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增加60萬人、20萬人、50萬人;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驗收;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 ;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增長40%,奧運金牌實現零的突破。
報告指出,預計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3.5%以內;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4%左右;糧食產量107.3萬噸;長江、黃河干流、瀾滄江出省境斷面水質保持在Ⅱ類及以上;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6.4%。
▲吳曉軍作政府工作報告。圖片來源/青海日報青海全力保護好“中華水塔”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未來五年,是建設現代化新青海的重要時期。青海將努力做到“六個更加注重”。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更加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更加注重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更加注重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更加注重推進共同富裕;更加注重更高水平的安全發展。
2023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力爭更好結果;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以上,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06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和5.5%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糧食總產量保持在107萬噸以上;長江、黃河干流、瀾滄江出省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及以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 96%以上;能耗強度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完成國家規定目標,主要污染物減排控制在國家規定目標內。
關于2023年重點任務,報告指出,擴大投資提升消費做強實體,促進經濟全面恢復提質增效,堅持以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對接,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大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加速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持續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全力保護好“中華水塔”;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內生動力拓展發展空間,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著力打造對外開放新優勢;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有效提升發展整體效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積極培育區域發展新增長極;強化基本公共服務,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全力促進就業創業增收,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方位推進健康青海建設穩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突出社會治理現代化,聚力營造安全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確保糧食和資源能源安全,精準有效防范化解經濟領域風險,抓緊抓實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工作,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
上游新聞記者 賈晨
編輯 朱亮
責編 郎清湘 王蓉
審核 馮飛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