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牽動人心。關于確診數量,由于數量不斷實時更新,在此就不作報道了,以官方信息為準。而疫情出現變化,網絡上真假消息滿天飛,我們到底要如何應對呢?
長城寵物展 king /文
*特別聲明:本文內容整理自“寵愛寵物”。
01、勿輕視,勿恐慌,勿信謠,勿傳謠 今日看到一則“醫生”的推文,簡直可怕:
第一條沒錯,對于野生動物要有防范,同時即使是食用正常檢疫的肉類,也應該保證煮熟。
但第二條實在不忍直視:即使不懂醫學,我們也知道,有病才能傳染——家中寵物明明很健康,怎么會傳染疾病呢?遛狗時候小心,不要讓汪星人得病是真的,棄養寵物/拒絕接觸寵物是怎么回事?
此刻,讓我們先冷靜一下,好好梳理「新型冠狀病毒」的來龍去脈,用可靠的知識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02、什么是冠狀病毒,什么是新型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其實是指一大群病毒,它們的外殼帶有顆粒,看起來像皇冠,因此取名“冠狀”病毒。現在看來,冠狀病毒是一個成員眾多的大家族。
冠狀病毒示意圖
冠狀病毒家族真正能感染人類的只有一小撮,而且戰斗力不強(通常表現為普通感冒)。直到2002年出現的SARS冠狀病毒刷新了三觀——沒想到這個默默無名的病毒家族還能變出新花樣。
2019年末,冠狀病毒家族又變出一個花樣,我們暫時叫它“新型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是從哪里冒出來的?
冠狀病毒主要感染家畜(牛、豬等)、家禽(雞、鴨等)、寵物(貓、狗等)、野生動物(蝙蝠、果子貍、駱駝等)。這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與SARS冠狀病毒接近,而SARS冠狀病毒已經證實起源于野生動物(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因此,我們可以合理猜測新型冠狀病毒也是來源于野生動物。
SARS和MERS的起源與傳播示意圖
武漢“華南海鮮城”是最早發現的疫源地,這個市場同時還銷售活體野生動物,攤主和顧客都有機會接觸野生動物攜帶的冠狀病毒,這些冠狀病毒通過變異獲得感染人體的能力,成為全新品種,這就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由來。當然,現在還是假說階段,后續還要做更多實驗進行檢驗。
基因復制不可能100%準確,可見“變異”是一切生物(包括人類)必然伴隨的生命現象。一旦變異產生了有意義的差異,我們可以認為新品種誕生了。
03、感染之后會出現哪些癥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處置指南》,感染之后的表現從輕微的普通感冒樣癥狀(單純性感染)到可以致命的休克、多臟器衰竭(膿毒癥休克)。
根據武漢和泰國、日本等地的病例報告,大部分患者為輕癥。目前已知的重癥病例存在老齡、基礎疾病等不利因素,這些因素搭配最最普通的肺炎也能產生致命后果,這樣的患者出現死亡,并不能說明新型冠狀病毒致病力強。越來越多國家/地區開始入境篩查,我們預計將有更多輕癥病例被發現。
04、“人傳人”?“寵傳人”? 該病毒“人傳人”能力很弱,很難在人群中持續擴散。衛健委通告說的可能存在“有限”人傳人就是這個意思。
圖片A顯示傳播能力強的病原體,可以持續人傳人。圖片B顯示傳播能力弱的病原體,人傳人現象很難長期維持。
泰國和日本的觀察也能佐證:他們在確診輸入型病例之后追蹤了同機旅客的情況,目前還沒有發現同機的其他旅客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另外,直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指向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與寵物有直接關系,同時沒有一例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者是通過與寵物或者寵物排泄物接觸導致的。
雖然尚未有準確的官方披露,但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鐘南山院士在受央視連線時表示,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
疾病可怕,但無知更可怕。在養寵“擬人化”的今天,我們面對病毒需要的是做好防護措施,而不是盲目拋棄“家人”。
05、科學防護
根據目前掌握的流行病學數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日常生活做到以下五點:
友情提示:
有寵物的家庭,盡量避免貓狗與外界接觸。
1.平日放養的貓貓近期建議禁足,圈養在家。除非去醫院體檢治病等剛需,否則盡量不要出門。
2.遛狗時建議戴上嘴套,穿上鞋子,有條件的可以戴上狗用口罩,以免在不經意時接觸病毒。
3.如果要喂養流浪貓狗,可以跟平時一樣將食物及水放在指定地點,但建議不要與它們直接接觸。
總結
養寵和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并無關聯。如果說傳謠兩張嘴,辟謠跑斷腿。
對于一直科學養寵的群體來講,這種無邏輯的科盲言論估計毫無作用,但既然有那么多懷孕棄養的寵主,被家貓舔一下就打狂犬病疫苗的寵主,那不明真相的新手對著這則謠言,結果或許就不一定了。
從囤鹽到囤口罩,說明科普還是有一點點效果的。謠言止于智者,希望大家擦亮雙眼,科學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