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葛愛峰 見習記者 胡夢然 深圳攝影報道
天貓雙11預售開啟,寵物經濟直播成績亮眼,預售1小時銷售超去年首日,14家寵物店鋪成交破百萬,雙11寵物類目爆火印證著寵物行業強勁的增長勢頭。
隨著社會結構發生變化,寵物逐漸成為新的情感寄托,年輕一代普遍“貓狗雙全”,老年人也會選擇貓狗作為晚年的日常陪伴。艾媒咨詢報告顯示,2017至2021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增長近2倍,直逼4000億元大關;預計2022年這一規模將達4936億元,同比增長25.2%,到2025年還將增至8114億元。
如此龐大的市場,國產品牌卻長期面臨突圍困境。由于寵物消費在國內興起時間較晚,外資品牌長期占據大量市場份額,國產品牌一度被貼上“品質低”的標簽。但隨著近年來國產品牌的崛起,消費者對進口寵糧品牌的偏好不再那么執著。
有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近年來,由于進口品牌國家爆發禽流感加之疫情等因素,導致進貨困難,頻繁漲價。加上此前部分進口品牌也曝出了安全問題,消費者逐漸將目光轉向國產寵糧。“這也跟國產寵糧品牌越來越注重品質和口碑有關系,近年來不乏一些做得比較好的國產寵糧品牌,逐漸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突圍的關卡
國產品牌突圍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消費者對寵糧品牌的印象。進口品牌長期占據國內大量市場,與進入市場較早,提前占據了消費者第一印象有關系。
“科學養寵里的一個理念是不能頻繁換糧,一般情況下不會輕易更換主糧。另外,大家都是第一次養小貓小狗,就跟養孩子一樣,會優先選擇已經建立了市場認可度的品牌,也就是進口寵糧。”家中養有一只英短貓的黃先生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相較已經打下市場的進口品牌,除了保證品質,國產品牌需要付出更多宣傳成本來建立及維持消費者的信任。
另外就是監管問題。雖然2018年已出臺《寵物飼料管理辦法》《寵物飼料生產企業許可條件》《寵物飼料衛生規定》等政策,對行業進行監管,但法律約束力仍顯薄弱。有業內人士指出,當中最高5萬元的罰款使得企業的違法成本并不高,有不良商家依然會選擇知法犯法,某種程度上給寵糧的品質留下了安全隱患。
“當前寵物經濟不存在絕對藍海,客觀上講競爭還是比較激烈。外資品牌占掉大部分份額主要源于優異品控和消費者第一印象紅利,國產品牌不乏優質寵糧,但其綜合作戰能力相對較弱,品牌力、產品力、渠道力和組織力不能有效銜接,以至轉化和留存相對較低。”米團智能CEO、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寵物分會副秘書長范志聰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融資熱度不減
在外資品牌長期占據寵物食品賽道主導地位的情形下,國產品牌如何突圍?
佛山市雷米高動物營養保健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鄒連生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做企業還是長線經營的思路,經過多年的沉淀打磨,國產品牌首先是質量和技術越來越接近外資品牌,或者在某些方面有超越,如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方面,更能理解國內的消費者以及近距離服務消費者。從雷米高角度而言,談突圍首先便是注重核心競爭力的建設,重度投入研發,把產品做好,滿足消費者的本質需求,而不是表面需求,以寵物健康為本而做產品。
本報記者了解到,在打消消費者對品質的信任方面,國牌們也對點發力,如逐漸擺脫代工廠,轉向自建工廠及自主供應鏈,推動品牌從代工模式向自產模式轉型。
“類比于嬰童用品,寵物食品的競爭必然還會落在品牌力上。最基礎的是品牌產品的品質,包含口味,營養和安全性等指標。其次就是品牌信任狀的建立,如何成為用戶心目中可靠的品牌,除了一些專業機構背書外,持續不斷的口碑見證也是非常重要。再次就是營銷能力,要讓用戶能看到品牌,觸達品牌并愿意嘗試。”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對本報記者表示。
對于國內寵物市場的未來,伍岱麒指出,寵物經濟是朝陽產業,未來發展會更細分化,專業化,品牌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資本投資趨向謹慎的情況下,寵物賽道仍頗受資本青睞。除跑出多家IPO外,融資熱情也持續高漲,金鼎資本、中金資本、納愛斯投資等紛紛押注寵物賽道。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我國寵物食品行業已發生9起投融資事件,金額達12.45億元。行業單筆融資金額達1.38億元每起,較2021年有明顯上升。
企業展現的吸資能力印證寵物賽道存在潛力。鄒連生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國內寵物家庭滲透率逐年加大、產業鏈市場容量增速快,寵主消費進一步升級對于寵物產品、寵物服務的需求也將繼續增加;二是寵主年輕化態勢明顯,消費觀念的變化將推動產業加快升級;三是從營銷渠道上來講,線上渠道將進入快裂變的快車道,線下則傾向于系統的解決方案提供;四是寵主消費行為將更趨理性,具有競爭力的國產品牌逐漸在市場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