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國家發改委召開2023年首場新聞發布會,會議聚焦“穩物價”,會議針對如何看待當前的物價形勢?如何做好今年的穩物價工作?如何保障春節期間重要民生商品價格穩定?等大家關心的問題一一給予了答復。
2022年我國物價總水平持續平穩運行,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單月漲幅始終運行在3%以下,全年上漲2%,大幅低于美國8%左右、歐元區8%以上、英國9%左右等發達經濟體漲幅,也明顯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經濟體7%—10%(1—11月份)的漲幅。
“國際脹、國內穩,對比十分鮮明。”價格司司長萬勁松表示。
在談及2022年穩物價工作時,他稱,重點是做好“穩民生商品、穩大宗商品、穩市場預期”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糧食和生豬為重點、以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為抓手,全力穩定重要民生商品價格。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促進糧食穩產增產。及時開展儲備調節,緩解生豬豬肉價格大幅波動。定期調度并指導各地建立健全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多措并舉抓好保供穩價。
二是以煤炭為“錨”,千方百計穩定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創新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提出煤炭價格合理區間,明確煤炭領域哄抬價格行為認定標準,加快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實現煤炭價格總體在合理區間內運行。煤炭價格的穩定,為穩電價、穩用能成本奠定了堅實基礎。落實好天然氣價格政策,充分發揮國產氣保障作用,完善中長期供氣合同機制,保持國內居民用氣價格基本穩定。
三是創新預期管理機制,穩定市場預期。加強政策信息發布,及時釋放調控信號。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遏制過度投機炒作。
她強調,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國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已經具備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較為完備的調控體系、豐富的實踐經驗,完全有能力、有條件保障好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消費需要。
2022年生豬市場受周期性、季節性、超預期因素疊加影響形勢較為復雜。
2022年上半年生豬價格低位運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及時開展中央豬肉儲備收儲工作,連續13批次收儲中央豬肉儲備,同時督促指導各地同步收儲,提振市場信心。下半年生豬供應偏緊、價格一度過快上漲時,連續7批次投放中央豬肉儲備,并指導各地同步投放地方儲備,增加市場供應。
萬勁松指出,一系列保供穩價措施,緩解了生豬價格周期性波動。預計2023年價格波動幅度會比2022年小一些。
春節是我國重要傳統節日,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價格司副司長牛育斌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此前工作基礎上,結合形勢發展變化,近期又會同有關部門對節日期間保供穩價工作進行了再部署、再安排。從近期調度情況看,各地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儲備充實,市場價格平穩有序,能夠保障廣大城鄉居民節日期間消費需求。
展望2023年,盡管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高位波動,輸入性通脹壓力仍然存在,但我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糧食生產連續豐收,生豬產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基礎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穩價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繼續保持物價總體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