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會定期給自己做體檢。隨著寵物主對愛寵的寵物依戀水平的提升,他們也會將同樣的體檢習慣投射到自己的毛孩子身上。
關于寵物體檢的相關問題,寵物醫生和寵物主們均各執其詞。
寵物醫生各有各的說法: ? 有的建議一年一次寵物體檢; ? 有的建議一年兩次寵物體檢; ? 有的建議寵物沒病就不用去醫院。
寵物主們也各有各的做法:? 有的三天兩頭往醫院跑就怕愛寵身患疾病卻不能及時發現而錯過最佳治療期; ? 有的則拖到寵物都一禮拜不吃飯了還不去醫院; ? 還有的每年都會按時跟醫生預約體檢。
“我不要去醫院!”
當然,如果寵物會說話,相信TA們肯定會這么說。
篤篤醫生在臨床一線多年,每年接診的各類體檢千余例,今天借助聚焦寵物食品與健康的派食記(PetFoodie.CN)平臺,跟大家談談寵物健康常規體檢的個人積累和觀點.
值得一提,本文探討的范圍不包括幼年動物體檢和已存在疾病的定期復診體檢。
定期做體檢的好處顯而易見,即可以第一時間發現沒有明顯癥狀的疾病(例如:腫瘤、內分泌疾病、心臟病等)。然而,很多時候,寵物主人給毛孩子選擇了一個“假體檢“,花了不少銀子不說,真正的疾病也沒有查出來。
花了高價的“假”體檢?究竟為何?
這是因為每一種體檢項目都有其局限性,很多寵主買了數百到上千元的所謂的“年度深度體檢套餐”,寄希望于能夠發現所有的問題,是不現實的,特別是對于老年犬貓。
那么怎么樣才能做到有效的常規體檢呢?篤篤醫生給您幾個小建議:
1. 建議您在計劃體檢之前的一段時間,先在家里觀察一下毛孩子的食欲、飲水量、體重變化、運動能力等情況。從而可以提供給寵物醫生足夠多的信息來評估進行哪些針對性更強的檢查項目。2. 選擇信譽優良的寵物醫院和富有經驗的寵物醫生,由于毛孩子不會說話,能否從病史調查和基礎臨床檢查上獲得線索,考驗著每一個醫生的基本功。
3. 對于7歲以上的犬,除了血常規和血液生化,建議必做的項目:腹部B超、尿檢、胸部DR、心臟彩照;如果有多飲多尿、毛發稀少的情況,建議追加內分泌檢查。
4. 對于老年貓,除了血常規和生化,建議必做的項目:腹部B超、尿檢。
5. 如果家里的毛孩子膽子很小,外出容易應激,那更需要家長在是否體檢上進行利弊權衡,有時候應激會引起嘔吐、腹瀉、尿頻等癥狀,不要適得其反。如果需要有必要做體檢,也需要提前采取一些安撫措施,例如:用比較封閉和隔音的寵物包,準備一些撫慰情緒的零食等。
您對寵物健康體檢的看法是什么呢?歡迎留言告訴小派(PetFoodie)。
本文作者|篤篤醫生簡介:中國農業大學臨床獸醫學碩士,資深寵物醫生。先后在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院和國內寵物醫療連鎖巨頭工作。同時致力于科學養寵的科普工作,曾擔任國內線上專業診療平臺的專欄作家,曾參與小動物臨床醫學相關書籍的翻譯。
版權聲明:派食記PetFoodie.CN專注分享國內外寵物食品的這些事 | 現象 數據 洞察;本站原創內容,未經書面許可,謝絕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請聯絡我們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