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我你到底是養貓還是養哈士奇,還是都養?我只能不斷聲明,我不養哈士奇,哈士奇是別人家的好,漂亮、搞笑、不拆自己家,不需要每天遛狗,簡直完美。當然我是養寵物的,看名字就知道養的是貓,人之所以養寵物是因為孤獨很可怕,人是需要陪伴的,現在這只貓陪伴在父母身邊,它也是重要家庭成員。狗與貓略有差別,有部分人養狗是因為需要陪伴,也有部分人養狗是把它當作工作犬,用來導盲、搜救、拉雪橇等。我喜歡貓也喜歡狗,阻止我養狗的主要原因其實是狗需要每天遛,包括我在內很多人都無法保證這點,如果沒有這個問題我還真想養一只狗。
這兩年狗界的當紅炸子狗不是藏獒、不是哈士奇、不是柯基而是機器狗!先是貝佐斯牽出“大黃狗”Spot Mini,后來雷軍牽出了“鐵蛋”,馬化騰牽出了“MAX”……這兩年大有不做個機器狗就不是科技公司的趨勢,都在這方面發力,因為Spot Mini讓大家看到了應用價值,比如2020年疫情暴發之后,新加坡政府立刻宣布引入Spot系列機器狗,在公園巡邏來提醒大家保持社交距離。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你問我養不養這種機器狗,我想了想,這種機器狗好像對個人沒太大吸引力,我養個寵物不是因為寵物能做什么具體的工作,而是他可以陪伴我,可以解悶,狗與人會有互動,而機器狗目前只是還做不到這點。
其實在機器狗之前還出現過電子寵物,當時也是風靡一時,電子寵物本質上是一種養成類游戲,是虛擬形象。
?最終形態可能就像科幻電影《銀翼殺手2049》里面的女主角喬伊,她就是一個虛擬人物,她只能在投影機輻射的范圍內出現,她美麗、善解人意,一直陪伴著K。電影終歸是電影,但是這揭示了陪伴的另一種形式——交流。我們身處異鄉與家人交流往往是偶爾一次隔著屏幕的視頻電話,無法做到日常生活中的陪伴,而數字虛擬人只要做的足夠逼真,假以時日AI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像喬伊這樣可以陪伴在身邊的虛擬人物也是可以想象的。不過我感覺跟虛擬人物談戀愛不太好,但是對一些獨居老人等情感陪伴還是很好的,比如子女在外面打拼,無法做到時時陪伴老人,這種時候,數字虛擬人則可以完成充當一個關懷者的角色。
?如果說機器狗能有這樣的“智商”,做到可以交流,我想我應該會“養”一只,我想很多家庭也會養。可惜的是,現在大部分廠商都太注重機器狗的工作能力而輕視了交流陪伴,我翻看好多新聞才發現訊飛超腦2030計劃提到的機器狗比較符合這個方向。這可能是廠商能力的區別,有些廠商擅長的是硬件的制造和控制,訊飛擅長的是AI,所以他們的產品更傾向于人工智能的交流。
?我看了一下,訊飛超腦2030計劃關于機器人的計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發布可養成的寵物玩具,利用主動對話、場景感知以及理解等技術,讓機器人不斷養成、不斷學習,這個定位比較適合家庭。第二階段推出融合更多傳感器,進化到自適應行走的外骨骼機器人。第三階段讓懂知識、會陪伴的陪伴機器人進入家庭,也許還能幫我們干一些活,做個小管家、小保姆。訊飛超腦2030計劃看起來就是以陪伴為核心的產品計劃,不管是機器人還是虛擬人,訊飛都屬于后來者,能不能做好不知道,但是從行業的發展來看這個計劃是現實的。
首先是形態,機器狗是最初級的階段,從有輪機器人到4腿機器人,再到“直立行走”的機器人,也比較符合機器人的進化方向。
其次是“靈魂”,機器人的靈魂是AI,尤其是AI語音,這也是訊飛的核心競爭力,這方面我比較看好。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家里有寵物陪伴,我對訊飛的這個路線非常認可,其實這么做也有很重要的社會意義。現在我國正在逐步老齡化社會,根據一些機構的預期,2050年前后我國老齡化將達到巔峰,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會高達30%左右。在老齡化來臨之前,通過技術做好產品和研發很重要,即便現在也有很多子女在外奔波打拼,老人孤獨也需要陪伴。
?技術是冰冷的,但是技術的應用是有溫情的,希望更多的廠商推出一些能實實在在幫助老年人的產品。最后,現在我是真有點期待明年訊飛發布的可養成寵物玩具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定制外觀,我想定制個哈士奇外觀,那可能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一只哈士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