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七天假期,對大多數“打工人”來說,不僅可以和家人團圓,而且能暫時遠離職場壓力,及時調整身心狀態,迎接新一年的工作。但有那么一群年輕人,即便放假也在“加班”賺錢,成為人們口中的“卷王”。他們不是因工作性質必須加班,而是利用自己的技能,抓住相對冷門的市場機遇,在春節假期都小賺了一筆。
技能變現
寫春聯每天入賬幾百元
“新年一定要爭氣,我先掙它一個億。”這副定制趣味春聯出自“90”后姑娘李點點之手。春節期間,她的定制春聯頗受歡迎,深受親朋好友的喜愛。自2018年開始,她就開始摸索在春節期間寫春聯和“福”字“小賺一筆”。據她介紹,今年她也靠寫字小賺了近六千元。
“寫春聯和‘福’字能小賺一筆,也是因為自己能夠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李點點告訴記者,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挑紅紅火火的春聯貼于門上,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但隨著生活水平和審美水平的提高,人們已經不滿足于簡單普通的春聯內容,也開始追求更加有意思、有辨識度的春聯,她也是以此為契機,開始讓春聯“適應”市場化。
“一開始也是自己寫著好玩,就發了朋友圈。沒想到親戚朋友都紛紛點贊,還來問我能不能定制。”李點點說,最早的一批“客戶”都是自家的親戚朋友,后來因為親朋好友也發朋友圈傳播,就逐漸“火出圈”。這兩年都有企業客戶提前聯系,找她定制春聯和“福”字。
李點點自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跟著老師學習書法,“最初也沒有太多的主動性,只有老師布置才會寫。”她告訴記者,在大一升大二的暑假,她“著魔”似的練習了百余遍篆書體的《觀書有感》,也是在這之后,她愈發覺得,看似粗細、留白相同的篆書,實際上靈動飛揚,是“活”的藝術。而后,她又在微博上結識了一些寫字的自由博主,當時也覺得似乎也可以試試。在2020年2月,她還面向蘇州的援鄂醫務人員子女開展線上公益“書法小課堂”,線上陪伴小朋友學習了解書法藝術。
巧用時間
幫人看護寵物也賺錢
逢年過節,長時間無人照料,寵物貓也會患上“抑郁癥”。家中的寵物該如何照顧,是許多“鏟屎官”最大的牽絆。這時候,不少人抓住商機,接單上門代喂養,幫助別人照顧寵物。
26歲的楊森來自河南周口,今年第一年沒有回老家過年。偶然間在網上刷到有人發上門代喂養寵物的帖子,因為有近兩年的養貓經驗,他就想在過年期間也嘗試一下。“能擼貓,還能順便賺點錢,蠻好的!”
首次嘗試這一業務,他接到了7單,主要還是靠親朋好友的推薦。“因為都是親戚朋友介紹的,我定價一次30元,只有市場價的四分之一。”楊森告訴記者,代喂養業務主要包含喂食、添糧、加水、鏟屎、梳毛、逗貓、陪玩。第一次接單的客戶是一名律師,給他上門喂養寵物制定了包括“進門消毒水消毒、換上鞋套”“打開玻璃門白色鎖扣,進入客廳后隨手關上玻璃門”等13項上門步驟和6項物品位置拍照確認事項。
“我覺得安全和細心是我的優勢。”楊森告訴記者,在上門前他會特意購買一次性手套、腳套、消毒酒精等物品,同時會在開門前撥通客戶的視頻電話。他強調說,一定會在客戶的全程監督下完成服務。“有一單,我在門口打了客戶一個多小時視頻電話才打通,沒有打通絕對不會進門”。同時,他還告訴記者,視頻電話打通后,也會全程進行錄屏。此外,楊森介紹,與其他從業者相比,他沒有選擇公共交通,而是堅持自駕出行,確保自己不會在路上沾染病菌,對寵物造成傷害。
“今年上門代喂貓最大的收獲是自己家里又添了一只布偶貓。”楊森開心地告訴記者,小賺一筆固然開心,但更重要的是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不斷豐富了自己的養貓經驗。
新興市場
二手奢侈品生意火爆
一月至二月,元旦、春節、情人節三大節日扎堆,大部分公司也在這個時間段發放年終獎,這段時間禮物需求旺盛。“因一手奢侈品價格昂貴且貨源較少,所以二手奢侈品是很多人的選擇,特別是春節期間,生意異常火爆。”27歲的蔣馨是一名二手奢侈品賣家,春節七天期間,她估算自己的收入已經超過了一萬元。
蔣馨是從2021開始正式做這二手奢侈品這一行的,之前因為在意大利留學,愛買二手奢侈品包,回國后就逐步開始涉獵這方面生意。“疫情后,綜合品牌產能下降、人們消費觀轉變等因素,二手奢侈品迎來了發展的好時機。”蔣馨說,日前,優奢易拍等聯合發布了《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20》。報告顯示,我國近十年的奢侈品存量約為4萬億元人民幣,市場存量巨大。作為這個行業個體從業者之一,蔣馨已經在一家產業園有了線下店,同時,她也會在店里直播帶貨。
因為暢銷的包會比較搶手,很多大平臺持有主要貨源,所以在春節之前兩個月,蔣馨就提前開始備貨了。“備好了貨還不夠,還要注意包的價格,因為賣家有自主定價權,所以春節期間包包加價很正常,如果是常規的包大概加幾百元,特別熱門的加價幾千的都有。”蔣馨說,即使加價,每天的詢價信息也是不斷。大年初一一大早,就有人來問價,想要買包當情人節禮物,“春節七天,熱門的包賣了一個,其他都是走量的普通款,但是收入也不錯。”蔣馨也提醒消費者,二手奢侈品市場沒有統一標準,消費時還得擦亮雙眼,爭取買到最合適自己的商品。(蘇報融媒記者 劉達 見習記者 李浛芃)
責編: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