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起立!”指令聲起,眾人齊刷刷站立,“請坐下!”大家正襟危坐,表情專注。此時,有個人卻久站不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這是什么情況?近日,由大鵬新區政法辦公室組織的“普法進校園—青少年模擬法庭”活動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深圳學校)進行成果展示。完全由中學生扮演法庭角色的“《拒絕異域寵物》——青少年模擬法庭”正在開庭。
被告陳某是一位大學動物醫學講師,為了教導兒子保護小動物,在“咸魚”交易軟件上以1萬元的價格非法收購兩只烏龜,放在家中飼養、研究直至案發。
經司法鑒定中心鑒定,涉案動物是玳瑁,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屬于瀕危野生動物。檢察機關指控陳某犯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認為被告在明知國家禁止私自買賣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情況下,非法收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其行為已構成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
檢察院指控被告犯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罪名成立。人民法院依法判決陳某犯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
本次模擬法庭參加庭審的審判人員、公訴人、辯護人、被告人等,均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深圳學校)中學生擔任,整個模擬庭審全程依照刑事訴訟法規定分為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后陳述三個程序。在每個程序中,公訴人、辯護人、被告人均按照合議庭的要求完整履行了各自的職責和義務,公訴人通過訊問被告人、出示證據,證明了本案的指控事實;辯護人通過對被告人的行為目的、違法認識的可能性、以及涉案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等角度,提出量刑意見,對被告人不承擔刑事責任的理由進行了充分的闡述。
庭審后,受邀參加此次活動的維德法律服務中心律師洪麗進行了現場點評,同學們熱情高漲,紛紛舉手提問,不僅涉及庭審有關問題還延伸到生活中遇到法律問題。洪律師縝密、嚴謹的法律辨析和深諳青春期學生心理的回答技巧,讓現場迅速“燃”起來,同學們紛紛索要簽名留念。
“法庭陌生而又神秘的感覺令學生們心生敬畏和向往。”人大附中(深圳學校)負責人表示,參演本次模擬法庭活動的學生們準備都很充分,參與感極強,也讓他們更加懂得學習法律、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希望能有更多機會體驗這樣的法治學習活動。
學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大鵬新區政法辦利用學生寒暑假、開學返校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普法進校園”法治宣傳教育活動,覆蓋未成年人保護法、民法典、憲法、野生動物保護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消防安全知識等主題,圍繞青少年身心特點,創新普法形式,豐富普法內容,努力在青少年心中種下法治的種子。
文/圖:司新宣、大鵬新區政法辦
通訊員:鄧露丹、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