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活水泉”即可關注
2016年4月19日,上午去上班,在路上正在過馬路的時候,看到路上有一只小京巴,蹦來跳去的走著,好不歡快。看得人不由會然一笑。
路燈變換之際,我正要過到馬路對面。忽然旁邊一聲“砰”的巨響,緊接著就是狗狗的慘叫聲。剛才的小京巴,被搶燈的車撞到了,而車已經揚長而去。
巨大的疼痛,使小京巴在馬路上拖著后腿,打著轉的繞圈,看起來似乎是戲耍追逐尾巴的動作,卻帶著令人毛骨茸然的慘叫聲。只是稍過片刻,小京巴就開始隨著繞圈,四處張望,似乎在尋找什么。
而后鎖定目標,它掙扎著連跑帶爬的來到一個騎著三輪車人的腳前,看起來那似乎是它的主人。那人俯下身來,摸著它的頭。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小京巴的慘叫聲明顯降了下來,并且很快在主人手下,趴在了地上,一動不動。主人的手開始輕撫它的頭還有小肚子,它竟然一聲不叫的安靜了下來,仿佛他主人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醫生。
這一幕給我很大的觸動。
1、尋找主人
小京巴受傷的時候,疼痛或許會令它慘叫一會。然而,它會在下一刻,就馬上記得去尋找它的主人,甚至身處痛苦之中,也不忘記尋找。
多少時候,當人們受到傷害的時候,卻總是喜歡尋求他人的同情、安慰、支持和理解,甚至還會恨惡那些傷害自己的人。然而,人安慰不了自己,恨惡也會一直提醒我們。所以,疼痛一直都在。
小京巴的反應卻是那樣的特別:當它被車撞了,它并沒有沖著撞他的車狂吠不止。雖然很疼,它也慘叫,可是很快它就知道自己該去尋找誰。
其實,面對傷害,我們也應該記得去尋找自己的主人:上帝!因為人的幫助是枉然的(詩60:11),而唯有神才會給我們帶來真實的力量、幫助和醫治。深深體會到這一點的大衛,因此感言:“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詩23:4)
詩94:19,“我心里多憂多疑,你安慰我,就使我歡樂。”
身處這樣一個彎曲悖逆的黑暗時代,遭遇患難也并不為奇。但是,在諸般的患難中,神與我們同在,祂與我們一同承受苦難,祂也愿意幫助我們,施恩給我們:
“惟有我,是安慰你們的。”(賽51:12)
“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賽66:13)
當我們遭遇患難之后,神不但安慰我們,祂也使我們所遭遇的成為別人的祝福:“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 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林后1:4-5)
2、愿得安慰
小京巴太容易受安慰了,前一刻還在慘烈嚎叫,下一刻就在主人的安慰下安靜,享受主人的愛撫,似乎傷害從未發生過一樣。
很多時候,人們受到傷害,傷口卻一直不好。不是疼痛不肯將之放過,而是人選擇不愿放棄疼痛,不愿放下自己報復的權利,不愿放下仇怨得報的渴望。
人之所以心胸不寬廣,是因為習慣抱著自己的傷痕不放,甚至還把它重新扒開,展示給別人看,讓人知道自己的傷有多深,多么的不容易。所以,傷害一直都在,傷口也一直不好,甚至已經流膿。所以,只要還在記恨人,疼痛總也難以止息。
而事情之所以如此,本質的原因是因為愛少,圣經中對愛的定義之一就是:“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林前13:5)
因為一旦計算人的惡,自然就會難以受安慰。所以,患難、傷害臨到,就會受不了,十字架自然也難以背負。所以,常常會軟弱,因為不愿受安慰,就難以從上帝那里被醫治、更新,以至于重新得力。
使徒保羅,就是一個極愿受安慰的人。所以,他才會說:“我無論在什么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腓4:11),不受安慰的人是絕不會知足的。保羅學會了,他曾攻克己身(林前9:27),甚至到了一個地步,他可以以患難為美事:“你們和我同受患難,原是美事。”(腓4:14)
正是因為保羅是一個極愿意受安慰的人。所以,他才能夠天天冒死(林前15:31),卻仍然可以“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什么時候軟弱,什么時候就剛強了”(林后12:10)。
保羅在哥林多后書中,最后說了這樣一句話:“還有末了的話:愿弟兄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和平的 神必常與你們同在。”(林后13:11)。可見,愿意受安慰是何等的重要!
我們的神是賜忍耐和安慰的神(羅15:5),祂愿意安慰我們,而我們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受傷是在所難免的,惟愿我們每個神的兒女都能夠成為愿受安慰的人,經歷神諸般奇妙的同在、醫治和恩典。最后以保羅所說的話作為結束:“但愿我們主耶穌基督和那愛我們、開恩將永遠的安慰并美好的盼望賜給我們的父 神,安慰你們的心,并且在一切善行善言上堅固你們。”(帖后2:16-17)
如果該信息有幫助到您,請幫助轉發擴散,也歡迎您提出信仰上的疑難和困惑,若能為“活水泉”代禱就更好了,愿神賜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