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藏獒被炒作之前,原本被牧民飼養。/ 全景
無論是被神化包裝而推上高臺,或者因為身價狂跌而流落草原,甚至在狹窄的城市街道發狂而被擊斃,原本屬于廣袤草原的藏獒何辜?從頭至尾,都是人們的貪心和虛榮在作祟。
幾年前,如果想用一種寵物來彰顯地位和財富,大概不少人選擇藏獒。很多人花重金把這種高大威猛的動物帶回家,悉心照料,看家護院,甚至坐等升值,應該不會想到還有一天要親自請警察來消滅它。
根據《南國早報》報道,就在幾天前,廣西柳州的一只藏獒突然發狂,先后咬傷兩人。男主人見籠中的藏獒狂躁不安,已經無法控制,無奈下報警求助。特警到場后,先開一槍,后又連開三槍,最終將這只一米高的大家伙擊斃。
城市里養大型犬,危險系數太高。
藏獒經濟衰落早已為人所知,之前甚至傳出藏獒價格跌破底線,被當做食品端上火鍋餐桌的新聞。人類的炒作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昨天還在摟著藏獒的脖子,大喊“雪域神犬”,今天就開始嫌棄它能吃、掉毛,恨不能把這不值錢的失敗投資品趕緊出手。
價格跳水已經持續數年,但一些后續的問題才開始漸漸浮現。家里沒有草原,又怎么敢在城市的狹窄街巷里養藏獒?
藏獒體形高大威武。/ 維基
小心,城市里藏獒出沒!
幾條大型犬前呼后擁,握在主人手里的繩子繃緊,似乎隨時都要失控,從小區里招搖而過,所有鄰居都要繞著走,出門時展示出這種“左牽黃,右擎蒼”式的派頭,應該是不少城市大型犬飼養者最愜意的一刻。在露富的同時,還能露狠:黑色緊身T恤,胳膊上逐漸模糊的文身,手腕上的佛珠,脖子上的金鏈,再加上幾條忠心耿耿的大狗,就是一個典型的城市狠人。
而藏獒,就是這群城市飼養者最喜歡的品種之一。很多人沒想到,價格狂跌的同時,養藏獒的門檻也在漸漸降低。如果說馬俊仁那一批開著自己的獒廠、張口閉口把“純種血統”掛在嘴上的飼養者目的在于獲利的,那么今天的一些還在養藏獒的人,則純粹將其作為了一種身份符號。花幾千塊就可以買一只“猛獸”,心動的人不在少數。但他們是否想過,在人口密集的市區,一旦自家焊的鐵籠被這種猛犬突破,將產生怎樣的后果?
事實上,類似這次柳州藏獒傷人的事件,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
《大連晚報》對藏獒咬人事件的報道。
今年八月,廣東東莞市的樟木頭鎮,一只藏獒沖進社區,咬傷四人,最終的結果也是被警察擊斃。時間退回到2013年,大連發生過更加慘烈的一幕:一市民私下飼養的藏獒從沒關好的鐵籠中逃出,將一名女童撲倒,最終女孩因為頸部動脈受傷死亡,藏獒的主人也因為過失殺人而被判刑。
在城市里飼養大型犬只歷來為人所詬病,而兇猛好斗、外形辨識度高的藏獒恰恰是其中最惹眼的存在,因此,藏獒的名字也屢屢登上了各大城市的“黑名單”。
不久前,山東臨沂發布城市烈性犬和大型犬禁養名錄,藏獒榜上有名。去年十二月,《河南省限養區內禁養犬只名錄》公布,藏獒同樣在列。再之前,成都市的限養規定中,也提醒市民不要飼養藏獒。
從萬民追捧到人人喊打,應該受到指責的不是藏獒本身,而是為了一己虛榮把藏獒養在鬧市的主人。
在城市飼養大型犬本就充滿隱患,飼養兇猛暴躁的藏獒更容易惹是生非。
藏獒神話復盤
僅僅在幾年之前,藏獒還不是普通人想養就能養得起的。
十多年前,一本叫做《藏獒》的小說出版,引起不小的反響。在它之前,另一本叫做《狼圖騰》 動物小說也曾引發轟動。狼性文化更好還是獒性文化更好?我們要以狼為榜樣還是以獒為榜樣?前著名長跑教練、藏獒代言人馬俊仁下了這樣的論斷:“中國人不當羊,就只能變成狼?中國人就不能變成藏獒?”痛批風靡一時的狼性文化。
時至今日,價值觀仍是《狼圖騰》這部小說最大的爭議點。狼和藏獒哪里會知道,自己有一天會被塑造成道德典型。/ 電影《狼圖騰》
這場看似關乎國民性的爭論,用今天的視角來審視多少有點荒唐,吃瓜群眾一臉懵逼,處在爭論中心的狼和藏獒恐怕也不例外。但在一群人像模像樣地大談藏獒性格的背后,是其價格水漲船高,最終攀升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紀初頭幾年,青藏鐵路還未通車,廣袤的雪域高原在很多人眼里還是一片神秘之地,這也就給了很多炒作謀利者可乘之機。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將高原視作凈化心靈的純潔之地,這里的物產經過一番包裝,似乎都自帶一層圣光,其中就包括越吹越大的藏獒神話。
成書于兩千年前的中國第一部字典《爾雅》很早就對獒字做出了解釋:“犬,四尺為獒。”但偏偏有人要給藏獒貼上這樣或那樣的標簽。有人極力贊揚藏獒的忠誠,有人拼命渲染藏獒的血統,更多的人則是不斷夸大藏獒的戰斗力。類似“三獒食虎,四獒敗獅”的傳說越傳越廣,甚至還編造出了成吉思汗曾率領數萬藏獒西征的野史,至于這支藏獒大軍的具體數量,在傳聞中則是隔一年就要漲上不少。
馬俊仁在給藏獒量身高。
1999年,一些藏獒的價格已經上萬,這在當時已是天價。2004年,執教過“馬家軍”的馬俊仁身份不再是體育教練,而成為全國藏獒協會主席。他屢次登上媒體,為藏獒站臺。至今,我們還能在當時一份著名報紙上,看到題為《昔日育人爭光,今朝養獒爭氣》的文章,時過境遷,如今再讀不由讓人唏噓。馬俊仁之后,孫海英等明星富商也紛紛將養藏獒當做一件時髦事。與此同時,全國許多城市都出現藏獒展銷會,評比獒王,授予稱號,藏獒的價格從幾十萬到上千萬,徹底飛上了天。
有人癡迷于純種藏獒,并把“大”作為純種的標志,讓藏獒與其他大型犬雜交,下一代藏獒的體態越來越臃腫——而最夸張的時候,這樣一只純種藏獒的配種費用就高達百萬。
2009年,《西安晚報》曾報道過這樣一幕:30輛黑色奔馳停在機場外,等待一只身價數百萬元的藏獒“長江二號”。面對記者,這只藏獒的女主人說:“金子有價獒無價。”藏獒無疑是極度富貴的象征。
幸虧張口閉口“狼性文化”的公司老板們,沒有把狼也炒作起來。/ 電影《狼圖騰》
同樣是在陜西,最近熱議的秦嶺別墅里也曾有過藏獒的身影。在《中國新聞周刊》的采訪中,當地村民介紹了別墅內藏獒的精致生活:不僅藏獒自己來自西藏,連藏獒吃的羊肉都從西藏空運而來。這樣的待遇,幾乎要比肩國寶大熊貓了。
在普通人眼里,藏獒的價格似乎是在一夜之間降到冰點,但關注這個過程的人大都明白,無非是一次典型的泡沫破裂。就像之前被熱炒的蘭花,價格一度飆升到幾百萬,最終又跌到無人問津一樣,是人們的盲目和狂熱驅動下的一出鬧劇。
優雅的蘭花,威武的藏獒,在炒作下別無二致,在崩盤后,也同樣是一地雞毛。
最大輸家是誰?
十七世紀三十年代,在西歐比買套房子更有牌面的事,是手握幾株郁金香。這種美麗的花朵買來不是為了觀賞,而是為了保值和投資,因為人們爭相購買郁金香,資本滾滾而來,推高了郁金香的價格。而一夜之間,郁金香價格從高點跌落,無數家庭的財富就在這場瘋狂中蒸發。
這就是經濟史上著名的郁金香泡沫。
17世紀繪制的郁金香水彩畫。/ 維基
反觀今天相繼崩盤的蘭花、藏獒,幾百年過去,大眾在金錢面前似乎并沒有變得理智多少。有網友調侃,市場景氣的時候,一只藏獒可以對陣十匹狼,如今市場蕭條,十只藏獒打一匹狼也費勁了。
2017年下半年,有媒體報道,隨著青海獒廠紛紛關門歇業,當地被遺棄的藏獒數量大增,政府只好暫時收留這些流浪藏獒,數百頭藏獒每天食量巨大,當地面臨不小的經濟壓力。藏獒行業的慘淡可見一斑。
如今,價格跌到谷底的藏獒不再是富裕階層攀比的工具,卻搖身一變,成了城市狠人標榜個性的標簽。只是更加簡陋的飼養環境和更高的人口密度,加劇了藏獒身上的危險性。
是誰把藏獒帶下了高原?/ 全景
如果說在這場過山車游戲中,比蒙受損失的投資者更慘的,大概就是藏獒了。無論是被神化包裝而推上高臺,或者因為身價狂跌而流落草原,甚至在狹窄的城市街道發狂而被擊斃,原本屬于廣袤草原的藏獒何辜?從頭至尾,都是人們的貪心和虛榮在作祟。
只不過相比于之前的蘭花、普洱、紅木家具,有血有肉的藏獒在資本和人性的亂流中顯得格外悲哀。
參考資料:
鐘華 曾秋龍,《砰!砰砰砰!柳邕路一成年藏獒把自家主人咬傷,特警四槍擊斃!》,《南國早報》,2019.1.1
周群峰,《狗舍面積78平米的秦嶺超級別墅》,《中國新聞周刊》,2018.11.13
《藏獒躥入小區內咬傷4人,撲咬處置民警時被擊斃》,澎湃新聞,2018.8.9
《大連3歲女童遭藏獒咬死獲賠48萬 狗主人被判3緩4》,《大連晚報》,2014.2.22
岑少宇,《藏獒神話是如何炮制出來的》,《西部時報》,2013.7.12
《女子巨資買藏獒取名長江二號 30輛奔馳列隊迎接》,《西安晚報》,2009.9.10
周昌義,《藏獒,中國人的新形象》,《中國青年報·閱讀周刊》,2007.10.22
蒲曉旭,《藏獒經濟崩盤 高原上萬流浪狗“成災”》,北青深一度,2017.9.13
劉穎慧,《大眾文化背景下的狼性與獒性之爭——談<狼圖騰>與<藏獒>》,《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
?
作者 | 烏頭白
圖編 | 蘇煒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推 薦 閱 讀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擠到沒人性,你還說一線城市不夠大?
我千辛萬苦來到大城市,就是為了逃脫小城市的愛情
▽點擊下圖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