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兩周前的新聞了,到今天才作為推送發表出來,過了快20天了也,熱點算是蹭不上了,但這段時間有關揚子鱷種群狀況資料的查閱倒是讓我大開眼界,也算是錯過了熱點但卻獲得了詭異的“真知”,終于明白了我們為什么保護揚子鱷30多年了,這小家伙還是極危狀態。
9月26日據生態環境部通報,環境監督發現安徽宣城揚子鱷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長期被宣城市涇縣經濟開發區長期違規侵占,侵占林地面積近300公頃,用于種植百合······
你以為這塊地是開發商蠶食進去的?人家還是正當手續進駐的。這300公頃林地為了出租出去種百合,保護區管理局竟然臨時改變了保護區范圍和保護區土地功能規劃,照這么改下去,想租個地出去就重新畫一下保護范圍,那在鱷魚池子里修景觀房指日可待呀!
這種情況并不是今年才出現,而是兩年前的環境監督就已經發現,然而保護區管理局接到提醒后卻謊稱“完成整改,侵占地區已補植林木”,對郎溪縣高井廟林場違規出租保護區用地這個狗血的事兒,安徽省林業廳竟然沒有反應,甚至對“完成整改”這四個字兒都沒說核實一下,就這么信了鬼話。破事兒一直拖到了今年8月,不僅種著百合的地方還種著百合,甚至蹬鼻子上臉開始削山造田。在這補一句,我相信評論區會出現“百合多好看,種花不好么,為什么要養丑八怪大鱷魚”這樣的鬼話,簡直三觀生蛆,那么,為什么要養大鱷魚,咱們就要聊一下揚子鱷的種群狀況了。
揚子鱷是我國特有的鱷類,更是世界僅存兩種鼉亞科成員其中之一,珍惜程度就不贅述了,從小就被灌輸著“國寶”,“活化石”,“爬行動物里的大熊貓”之類的話,多少也能心里有點譜。種群數量方面,揚子鱷曾廣泛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平原,但只是曾經。上個世紀50年代,揚子鱷在長江下游南岸,江蘇浙江,安徽南部,太湖西部都有分布,不過到了20世紀70年代,只有安徽南部和浙江部分地區才看得到。到了1998年野生揚子鱷竟然只在長江南岸一個小池塘里找到了11條。
從50年代到90年代瘋狂的冒進開墾讓揚子鱷的棲息地縮水了90%,為了確保糧產,田地中投放大量鼠藥,導致揚子鱷間接受害,諷刺的是,這些做法并沒讓這40年來的農產得到提升……反倒引發多次饑荒讓當地人捕捉揚子鱷食用。
1975年安徽宣城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44300公頃,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潛心研究揚子鱷生活習性與繁殖規律,終于攻克揚子鱷繁殖的重重難關,成功實現揚子鱷的人工繁殖。按照揚子鱷一窩10~30枚卵來計算,20年,我們該擁有多少揚子鱷呢,這個數量還真不少,到2002年,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人工養殖的揚子鱷數量已經達到了10000余條,平均每年穩定出殼的幼鱷超過1500只,在遙遠的1987年,揚子鱷人工孵化成功率就達到了95%以上,至2016年,我國人工養殖揚子鱷數量15000余條。
安徽宣城自然保護區人工養殖的揚子鱷
可是如此龐大的數量,為什么揚子鱷到現在還在IUCN紅色名錄上顯示極危狀態?我們保護了這么多年的揚子鱷究竟保護到哪去了?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大家都在糾結的問題——人工繁殖與棲息地保護。
不得不說作為一個爬行動物愛好者,每當我看到某某龜,某某蛇實現人工繁育,無論他是保護動物瀕危物種還是無危級別的小寵物,無論出自專家學者之手,還是無證玩家之手,我都激動不已,似乎看到了這個物種的希望。但冷靜客觀的講,掌握了人工繁殖的技術固然是好的,但是棲息地不能恢復,一切也都是白搭。
人工繁殖的揚子鱷幼體
就像揚子鱷的處境一樣,我們繁殖了那么多,合適的棲息地沒有,放歸野外幼體活都活不了,只能嘗試放歸成體,這最終導致放歸揚子鱷這件事成了個“面子工程”,一年1500只以上的繁育量,15000多條的基數,但卻只能一年放歸幾只,十幾只意思一下,雖然這其中包含循序漸進收集數據的宏觀意義,或者說防止“種群爆炸”,但這快遮羞布下面卻是放了怕餓死在野外的殘酷現實,想想,就連保護區里都開始種花開墾,你還想放歸到哪個“自然”去?
2003年至2015年,經過12次揚子鱷放歸,安徽宣城揚子鱷放歸種鱷數量已經達到96條,這些完全具備繁殖能力的種鱷經過多年野外的摸爬滾打,想必已經有一定規模,新聞上也都看得到,截至2015年這些放歸的個體在自然環境下孵化幼鱷80條,也算小有成果可喜可賀。但如果你仔細琢磨這個數據就能感覺到我們給揚子鱷的野外棲息地有多糟糕。
試想一下,每條雌性揚子鱷沒窩產卵10到30枚,平均20余枚。以5條雄性13條雌性的比例,精挑細選的強壯種鱷進行放歸,那96條中,至少50~60條種鱷為雌性。一共過去了12年,如果是人工環境95%的成功率,想必數十條雌性12年中累計產卵數與孵化出的幼鱷怎么說也要數千了吧,怎么著都的是個4位數。
5條雄性13條雌性
12年間11次放歸
一定會有人說,我不能用人工繁殖的成功率去做比較,野外環境可是很艱苦的!那我們給揚子鱷提供的野外放歸環境可絕對是地獄模式下的艱苦,硬生生讓96條種鱷十余年間一共就下了158個蛋,孵出來80條小鱷魚。以至于IUCN在2015年對揚子鱷的種群調查結束后依舊將其定為極危物種,跟本不管我們廠子里那一萬多條。原因也很簡單,2015年的普查,只見到了32只成年揚子鱷,和32只幼鱷,再加上考慮到32個成體還有可能是之前放歸并非自然增長,最終估測我國野生揚子鱷數量為136~173只,很可能成為本世紀第一種野外滅絕的鱷類。
IUCN極危評估
96條12年累計孵化80只幼體
觀測64只,估測136~173只
可是野外數量怎么算都對不上數兒,人工繁殖的那些又該怎么處理呢?每年1500多的增量,10幾條的放歸,就這個進度,野外肯定種群爆炸不了,把心放肚子里吧,但我看鱷場照這么下去應該是要先爆炸了······這么多的鱷魚,還是國家一級保護,該往什么地方懟呢?總不能就讓他們這么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吧。
沒想到對于這個事,咱們還真有解決辦法。野放環境的問題雖然沒搞定,但是廠子里鱷魚快爆炸了的這個事兒是真有轍。你聽說過揚子鱷皮鞋和揚子鱷肉松么,一開始我還不敢相信這世界上還有這種東西,原來為了防止揚子鱷人工繁育量過大,我們早就給這些國寶選好了商品化的道路,雖然投錢給你改良自然環境是個短時間瞅不著效果的差事,但是把保護區租出去賺點做肉松的錢還是綽綽有余的!
揚子鱷肉松?
十幾年的時間,我們把大鯢保護到飯桌子上去了,現在揚子鱷又在向罐頭瓶靠攏。經費并沒有用作改良生態,重建原產區環境,而是用于研究農副產品開發。這究竟是瀕危動物保護帶來的額外效益,還是從一開始“保護”這兩字就心術不正?
公約批準商用開發,棲息地就租了?
對于絕對數量龐大,野外棲息地近乎為零的揚子鱷來說,本就缺乏野外棲息地,仍在出租占地賺外快,這甚至比鱷場失火的危害更嚴重也是個問題。預祝不久的將來,我們都能住上鱷魚塘邊的湖景房,腳蹬揚子鱷皮靴,明天早點面包里夾著的就是揚子鱷肉松~
淘寶搜索店鋪:
爬行天下寵物用品銷售總店
http://pxtx0412.taobao.com
總有一款是你需要的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叫了N年的蘇丹盾甲不是“盾甲”,新買的西部板蜥也不是“板蜥”
粉紫色的超夢幻變色龍,這是童話里的小公舉吧!?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