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1月30日訊 “來看病時,患者兩頰突出,就像含滿食物的倉鼠。等到術后消腫來復查,我才發現,她原本是很漂亮的瓜子臉。”近日,看著手機里患者治療前后的對比圖片,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整形科·醫療美容科副主任醫師季偉感慨不已。
患者方女士(化姓),今年還不到30歲。11月初,她到醫院看病時,剛摘下口罩,季偉就愣住了:方女士的左右臉頰又紅又腫,還明顯膨出,像是嘴里含滿了食物;觸診時有波動感,能感覺皮膚下有液體。
“我在寫字樓里的‘工作室’注射膠原蛋白,花了5000多元。本想除皺,不知道是吸收不好,還是什么原因,臉腫了。”方女士說。
感染前后對比圖。
“也可能是出現感染,必須盡快取出填充物。”季偉分析。隨后,他為方女士做手術,剛在兩側耳朵前方切開刀口,里面就涌出不少粉紅色膿液分泌物。術后對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結果證實方女士出現感染,還需接受消炎治療。
近日,方女士到醫院復查,感染已經消除,面部也恢復了正常。
為什么注射美容會導致反向結果?季偉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從方女士的個案分析,她這次消費存在三個可能引發感染的隱患:
首先,注射產品成分不明。從方女士提供的“膠原蛋白”產品圖片來看,美容工作室為她注射的并非“械字號”醫用產品,而是“妝字號”化妝用品,可用于皮膚表面的涂抹,但不能作為填充劑在人體進行注射;同時,產品具體成分不明。
其次,注射美容屬于醫療美容,必須在正規醫療機構,由專業整形外科醫生操作。普通的美容工作室技師多是非醫療人員,也沒有接受相關醫療培訓,操作過程無保障。
再次,注射美容必須在無菌的環境下進行,普通的商業場所很難達到無菌要求。
此前,他還接診過一位女士,在小工作室接受注射隆鼻,技師不慎將注射物注入她的鼻背動脈,導致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結果釀成悲劇,左眼失明了。
“近年來,‘微整’概念十分流行,不少市民認為,注射美容不用開刀,風險較小,因此,在美容院、寫字樓、小作坊,甚至是賓館開房來接受注射。所使用的產品也有不少‘三無’產品,甚至有些還是假冒偽劣、不合格產品。這種行為很危險。”季偉提醒,市民追求美麗時,一定要選擇有資質的正規醫療機構。
(長江日報記者王春嵐 通訊員江泓穎 陳舒)
【編輯:余麗娜】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