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犬原產于中國西藏,別名也叫獅子犬、菊花狗(一看就不是什么文人騷客起的),早期該犬種在紫禁城中作為觀賞犬飼養,同時也在紫禁城里繁衍后代。
該犬頭部被毛自鼻梁處向上、外生長,使得頭部看起來像菊花,所以叫“菊花狗”,外形與北京犬都比較像獅子,所以也叫獅子犬。
宮廷犬的畫冊中有許多類似西施犬的畫,應該是現在北京犬與西施犬的祖先。西施犬在皇宮中極為受寵,西施犬與八哥犬,北京犬在宮廷中平分秋色,均屬于中華名犬。
▲北京犬有點搶鏡啊……
明朝時,西施犬的祖先是一種廣受歡迎的家養犬,特別受到皇族的喜愛;后也頗受慈禧喜愛。后因戰爭,皇宮大部分的觀賞犬都難逃厄運,只有部分宮廷犬生存下來。
▲“熊出沒”
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沉魚”——西施,與西施犬名字相撞,但西施犬也不辜負西施的美名:它們有一頭華麗的毛發和美麗的外觀,頭蓋骨狹窄,飾毛長而密,耳朵下垂,神情高傲優雅,委實當得起西施的美名。
西施犬的毛發實際上和人的頭發是一樣的,屬于“發”而不是“毛”,所以對于毛過敏的人,對西施犬卻不會過敏,由于西施犬的毛發屬于“發”,也會掉發,需要經常打理;同人一樣,西施犬的毛發自然也有分叉的時候……
西施犬在國內外都受人歡迎,英國于1934年成立了西施犬協會,美國、日本以及我國臺灣都有中國獅子狗俱樂部,他們專門針對西施犬做培育與研究。參與比賽的西施犬,通常擁有一頭長長的毛發,走起路來,毛發隨之擺動,神態優雅高貴。
1912年,,西施犬流入西方國家,在歐洲人看來,這種犬身上散發著神秘的、令他們為之傾倒的東方神韻。西方人稱這種犬為“shih tzu”,發音恰好與漢語中的“西施”相似;西施犬因此而得名。
由于外形與拉薩犬很相似,使得很多人誤以為這兩種犬種是同一種。其實,西施犬的吻部更類似于京巴,比較短而高;而拉薩犬的吻部則較長,位置也相對較低。
1935年英國西施犬俱樂部成立;1957年12月,西施犬得到世界犬業聯盟(FCI)的認證;1969年3月,美國養犬俱樂部(AKC)的種犬手冊將西施犬列入書中,同年九月西施犬便開始正式參加玩賞犬組比賽。
西施犬作為陪伴犬出身,很會討主人歡心,平時在家里東跑跑西跳跳的,個性喜歡與人親近;不太能獨處太久,否則分離焦慮的幾率較高。外形上,西施犬的毛發較長,稍微一打理,就像個小蘿莉,萌的你不要不要的……
▲萌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