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國家,尼羅河、金字塔、法老、神廟、木乃伊,這些都成為了埃及的代名詞。游人至此必乘的駱駝給這個國度平添了一道風景,鐫刻在每一個埃及人心中的貓神為這片土地帶來了一絲神秘。
尼羅河畔的沙漠之都
公元前3100年,尼羅河自埃塞俄比亞高原發源,流經九國,匯入埃及,孕育出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川流不息的尼羅河讓民族的生命得以延續,熠熠生輝的金字塔使法老的權威達到極致,千年不朽的木乃伊將發燙的靈魂刻成永恒。
從象形文字的發明再到莎草紙的制作,這個古老的民族用它超凡的智慧為后世留下了太多的結晶與謎團,文化在這里生出了根,吸引著每一位到訪者探索這千年古國的秘密。
埃及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處,海岸線長2700多千米,沙漠與半沙漠占全國的95%。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或穿梭在人流攢動的街道上,或行走在廣袤無垠的大漠中,腳步從容優雅。
走在位于開羅市中心地帶的汗·哈利利市場,小販們的叫賣聲不絕于耳,這里是埃及最古老的市場之一,許多店鋪可追溯到公元14世紀。
如果你需要買什么紀念品,可以走進一家莎草紙畫店看看,這些在干燥條件下千年不腐的莎草紙上,繪制著埃及人的思想、生活、信仰,看到這些畫作,便仿佛經歷了埃及千年的歷史。
跨越千年的貓神信仰
漫步在古樸的埃及街頭,你會發現大街小巷到處都有貓的身影,它們慵懶地走在路上,像是這座城市的主人。其實不僅僅是城市中,當你身處遼闊沙漠,在細軟的沙粒之下,或許就埋藏著千年前古埃及人葬下的貓木乃伊。
埃及人信奉貓,他們認為貓的眼睛里藏著太陽的光芒,而貓瞳孔隨光線產生的變化則是月亮陰晴圓缺的象征。埃及人會將貓奉為月亮的化身,把女神巴斯特描繪成貓頭人身的形象,當做掌管月亮、豐收的神明加以崇拜。
莎草紙上最常出現的便是拉神化成貓,打敗了阻止太陽每天升起的巨蛇阿波菲斯的故事。以至于在后來,貓不只被認為是女神巴特斯的化身,它們本身也成了神。
在埃及,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王孫貴族,都把貓看成了一種信仰,對貓十分崇敬,愛護備至。甚至法老還會將死后的貓身上涂上香料,以繃帶纏緊,制成木乃伊放進棺木,做他們靈魂的守衛者。
現今的寺廟壁畫上,貓的形象依舊廣泛存在,貓在埃及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埃及的文化和歷史,不妨從街邊的幾只貓開始。
沙漠中的獨行者
三毛曾在《撒哈拉的故事》一書中說過:“這一次直渡撒哈拉,我們雙雙墜入它的情網,再也離不開這片沒有花朵的荒原了。”廣袤的三色沙漠上,一顆顆沙粒聽憑風起風停。遙望起伏不定的沙山,肉眼可見的一粒粒黑點是混雜著游人和本地人的駝隊。駱駝不緊不慢地走著,腳步從容篤定,透著一股難得的優雅。
駱駝腳下的肉墊可以讓它在沙漠中自如行走,雙重的眼瞼和濃密的睫毛為它阻擋風沙,獨特的身體構造讓它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可以生存三周,沒有食物可生存一個月之久,因此,駱駝成為了從古至今埃及人的最佳拍檔。
,腳下的顆粒感讓人想到千百年前,古老的埃及人騎著駱駝,將本國的物產輸出世界。駱駝身上有一種精神,那是埃及人骨子里的東西,風沙無法阻止他們的腳步。
貧瘠土壤中的玫瑰
古今交疊無痕,前世今生難辨。一邊是人聲鼎沸的街道樓宇,一邊是寂靜無垠的古老建筑,埃及有數不盡的故事,而在這些故事之中,埃及的文明與精神落了地,融進了埃及人的血液里。
埃及人熱情,他們喜歡喝紅茶,將紅茶煮得濃厚香醇,放在玻璃器皿中招待客人;埃及人慵懶,他們缺乏時間觀念卻又及其信奉真主,當他們遲到時也常常以“那是真主的旨意”為借口;埃及人喜歡抽水煙,他們在吞云吐霧間聊著國家大事或生活瑣事,一天的煩惱與壓力也隨之消散。
這樣的埃及,即使身處沙漠這樣的貧瘠地帶,依舊創造出了燦爛的古埃及文明。駱駝是它的精神,貓是它的信仰,它像是沙漠中開出的一朵美麗妖艷的野玫瑰。它在精神上的富饒,只有你親身去融入、去體驗,才能在那些洋溢著笑意的臉上發現它真正的魅力。
在無風的天氣,牽著一匹高大的駱駝,行走在沙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