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年味兒#虎虎生威,各自精彩。
巴比倫古城朝拜大道的雄獅
老虎是大型貓科動物,同科的還有貓、獅子、豹子和美洲虎等。很多古代文明崇拜和喜好貓科動物,其表現各有不同。
「 埃及貓 」
埃及人喜歡貓,尊有貓神-巴斯泰特(Bastet)。太陽神拉(Ra)又被稱為赫利奧波利斯的大貓(the “great cat of Heliopolis “)。
蓋爾-安德森貓”,約公元前600年
公元前四千紀末,貓已經成為古埃及人馴養的寵物。埃及發現目前最早的貓遺存出土于摩斯塔吉達(Mostagedda)的前王朝時期墓葬。“貓”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讀作“miw”,是個擬聲詞。從古王國時期開始,“貓”就出現在眾多人名中,第22王朝法老帕密烏(Pamiu,公元前773-前767年)的名字中就有“貓”。
內巴蒙與他的貓,約公元前1350年
巴斯泰特是埃及布巴斯提斯鎮(the town of Bubastis),即巴斯塔古堆(Tell Basta)的地方神。巴斯泰特被視為埃及至高神太陽神拉(Ra)的女兒。
因其所具有的守護屬性,巴斯泰特又被視為母親神(mother-goddess)。目前已知巴斯泰特最早的圖像為獅首女像,出土于薩卡拉(Saqqara),刻在埃及第二王朝法老赫特普塞卡姆維(Hetepsekhemwy,約公元前2890年)的石質容器上,一手持生命符安卡(ankh),一手權杖(sceptre)。
至公元前一千紀,巴斯泰特的形象轉變成貓首女像,常手持搖鈴(Sistrum),有時還有一群小貓咪伴隨著。巴斯泰特的名字常被刻在施藍釉的新年儀瓶(blue glazed ceremonial ”New Year” flasks)上,可能因巴斯泰特與埃及歷法中的五個妊娠期 (epagomenal days)緊密聯系有關。希羅多德在其著作《歷史》中記述有古埃及的巴斯泰特神節慶典活動。
持搖鈴青銅貓與群小貓,后王朝-托勒密時期,公元前664-前30年,大英博物館
從后王朝時期開始,大量貓被作成貓木乃伊,祭埋于布巴斯提斯的地廊中,這種傳統至羅馬化埃及時期還能見到(圖)。
貓木乃伊,羅馬化埃及時期,公元前30-公元395年,大英博物館
「 兩河獅 」
獅子在兩河流域(Mesopotamia)是暴力的象征,國王或勇士抗擊、征服獅子以彰顯王權和英雄氣概。
距今約5200年前的烏魯克時期滾印上即可見英雄/首領刺殺獅子圖像(圖)。滾印構圖中,持矛勇士刺向立獅,守護生產中的母牛。
烏魯克滾印上勇士刺殺獅子圖像
這種傳統還可見于新亞述時期的王宮浮雕。
國王獵獅浮雕,公元前865-前860年
獵獅是新亞述時期的皇家運動,象征國王是文明的守護者對抗野蠻(savagery)。亞述國王阿舒爾納希爾帕二世(Ashurnasirpal)自稱獵殺了月450頭獅子。伊拉克北部尼姆魯德(Nimrud)遺址阿蘇爾納希爾帕二世西北宮(North-West Palace)出土的王國浮雕上,生動記錄了阿蘇爾納希爾帕二世獵殺獅子的場景。其中一塊浮雕上栩栩如生的雕刻著阿舒爾納希爾帕二世拉滿弓射向暴起的猛獅過程(圖)。
獅子還是神袛的坐騎和象征。阿卡德時期(公元前2334-前2154年)的滾印圖案(圖)可見獅子是風暴神阿達德的坐騎。新亞述時期滾印圖案可見獅子作為伊斯塔爾女神的坐騎和象征。
風暴神阿達德坐騎帶翼獅子
伊斯塔爾女神與獅子坐騎,大英博物館
建于尼布甲尼撒二世時期(公元前604-前562年)的巴比倫古城朝拜大道(the Processing Street of Babylon)兩側高墻釉磚上有浮雕行獅形象(圖),其既是伊斯塔爾女神的坐騎,也是女神的象征。每年巴比倫新年游行,朝拜大道作為祭祀路線的一段,群獅列隊走向伊斯塔爾門必是盛況。
巴比倫古城朝拜大道兩側釉磚上的行獅
「 中國虎 」
虎是商代重要的圖像,兇猛的老虎可能與強力象征有關。金文中“虎”的圖形文字即如老虎的形象(圖)。
虎形青銅器圖形文字
虎的圖形還可見于商代青銅器,如現藏于法國巴黎塞努齊亞洲藝術博物館一件商代晚期的虎噬人形青銅卣(圖),整件青銅卣即鑄如一頭坐姿的猛虎,張嘴露牙,正在吞噬一個人物,人物似乎對所處險境渾然不覺。
虎噬人形青銅卣,商晚期 法國巴黎塞努齊亞洲藝術博物館
虎圖像還可見于商代玉器。河南安陽小屯婦好墓出土多件玉虎(圖),玉虎均張口露牙,作奔撲狀,兇相畢露。這些玉虎應為婦好的佩飾,身為王后和英武將軍的婦好,可應證虎商人對虎圖像的尊崇。
河南安陽小屯婦好墓出土玉虎
河南安陽小屯婦好墓出土玉虎
「 瑪雅虎 」
美洲虎(jaguar, Panthera onca)是中美洲(Mesoamerica)最兇猛的野獸,其在該區域的古代宗教中扮演最突出的角色。中美洲每個時期的文明都存在美洲虎神(Jaguar Gods),秘魯加伊納索(Gallinazo)地區的維盧文化(Virú culture)人們制作擬人化的美洲虎彩陶容器(Jaguar effigy Vessel,圖)。
瑪雅美洲虎彩陶器,公元前200-公元1年波士頓美術館
美洲虎是重要的薩滿動物(shamanic creatures),在祭祀變形階段(in states of ritual transformation)中,人們把自己變成美洲虎(圖),這種傳統至少可以追溯到奧爾梅科時期(Olmec times)。
瑪雅首領薩滿變形美洲虎
瑪雅象形文字(Maya hieroglyph)“UAY”,意為“動物伙伴”(animal companion),畫寫為阿哈烏(ahau)半披著美洲虎皮。出于宣揚王權的目的,首領和國王穿著美洲虎皮、美洲虎靴子、冠飾扮作美洲虎頭樣式、佩戴美洲虎牙做成的項鏈,甚至用瑪雅玉料制作成美洲虎牙的樣式。
青蛙-美洲虎-蜥蜴像金墜飾,泰羅納文化公元900-1600年,波士頓美術館藏
瑪雅文明時期,石制王座通常作成美洲虎的形狀,甚至做出雙頭的樣式。美洲虎王座的傳統可以追溯至奧美科(Olmec)時期。一件石質美洲虎王座發掘于墨西哥本塔遺址B堆(Mound B-4),雕刻成一頭匍匐的美洲虎形象,為玄武巖(Basalt)材質,發掘地點處于金字塔附屬建筑的中心位置,為奧美科時期,年代約公元前900-前400年,現藏于塔巴斯科州(Tabasco)比亞埃爾莫薩市(Villahermosa)本塔公園博物館(Parque-Museo de La Venta)。
奧美科時期美洲虎王座
祭獻美洲虎是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動,在科潘(Copán)第十六王朝建立時,有16頭美洲虎被用于獻祭(圖)。在墨西哥特諾奇蒂特蘭古城(Tenochtitlan)的大神廟(the Great Temple),很多美洲虎被埋葬于此,其寓意可能象征金字塔即是這些美洲虎穴居的山峰。
口含玉球的美洲虎遺骸,阿茲特克后古典時期,墨西哥特諾奇蒂特蘭古城大神廟
美洲虎神在中美洲文明宗教中占據突出地位,他們與黑夜、洞穴、冥界、狩獵和隱形有關。奧美科文明的首要薩滿變形形象就是美洲虎,蹲伏的雨神常著美洲虎的身軀。
「 結 語 」
貓科動物在古代文明中各自燦爛,展現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祝大家虎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