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被青藏高原的牧民稱為“雪域神犬”,在牧民的歷史文化中占有極重的地位。在過去,現代放牧技術還不發達,青藏高原上有眾多的猛獸,對牛羊虎視眈眈,而養幾只藏獒,就是最簡單常用的防狼手段。
藏獒在這方面的表現也非常出色,它是一種很兇猛的狗,有著“一獒戰三狼”的說法。
早先藏獒只是在牧民等小眾圈子里面流行,但是20世紀80年代后,它們率先在國外火了起來,因性格兇猛,外表像獅子,得到了許多外國人的追捧,藏獒也就被稱為“東方神犬”。
90年代后,對藏獒的這種狂熱傳回了國內,一些商人嗅到了其中的商機,大肆宣傳藏獒和培育它們,這才使得這種古老的高原犬種被大眾熟知。
由于在這個過程中對藏獒的宣傳過于夸大,加上一些畸形的審美讓不少獒場培育出一些毛發量異常旺盛、體型臃腫肥胖的“藏獒”,以至于后來藏獒經濟崩盤之后,人們對藏獒的口碑也一落千丈。
從開始的追捧,到后來的謾罵,但是導致這些的原因并非是藏獒本身。平心而論,藏獒本就是一種優秀的高原犬種,它的一些特性,注定了它們不適合當成寵物在低海拔地區生活。
“土狗”跟隨早期移民進入青藏高原生活
關于藏獒的來源,在一些故事傳說和文學小說里面,有著“十狗出一獒”的說法,大致意思就是將剛出生不久的一窩小狗關起來,然后不給食物。
最終這些小狗在饑餓的迫使下,會相互打斗啃咬,最終只剩下一只實力最強、最兇猛的小狗,也就是藏獒。
關于這種說法,我們當成一個故事聽聽就好,因為真正的藏獒跟松獅犬、沙皮犬、冠毛犬等一樣,是一支古老的獨立犬種。藏獒這種犬本身的特性就是兇悍、強大,是一種大型的烈性犬。
你知道嗎?原本青藏高原上是沒有藏獒的,是后期人們帶進去的。大約在2.4萬年前,早期一批人類進入了青藏高原生活,當時它們就攜帶了一些低海拔的“土狗”。
后來在漫長的高原生涯中,這些土狗不斷演化和選育,適應了高原的生活,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藏獒模樣。
也有一些人提出質疑,認為犬類被人們馴化的時間節點大約是1.6萬年前,2.4萬年前就有狗了?
事實上人們關于犬類的馴化歷史還未完全研究透徹,許多謎團都未解開,而今所提出的觀點都是假說,下定論還為時過早。
與古老藏狼交配,獲得高原適應力
低海拔的犬種,進入高原地區生活,起初是做不到完全適應的,這點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去過西藏旅游的朋友很多都會出現高原反應,不能劇烈運動。
早期的這些狗也一樣,直到后來隨著狗的數量越來越多,一些開始與當地古老的藏狼交配,使得后代犬獲得了一個重要的基因,正是在該基因的作用下,它們獲得了高原適應能力。
這個基因被稱為“EPAS1”基因,科學家們在包括雪豹、藏狼等多種高海拔生物的身上都檢測了出來,而在家犬、灰狼、金背豺等低海拔動物的身上卻檢測不到。
研究發現,“EPAS1”基因能夠影響動物體內血紅蛋白生產的調節機制,使得機體對氧氣的變化變得更加敏感,讓它們能夠在缺氧的環境下,依然可以長時間生存下去,并且保有較強的活動能力。
與藏狼交配之后,后代犬獲得了這個基因,從此在青藏高原上站穩了腳跟。
科學家們構建了犬科動物系統進化樹,發現犬和狼在很早之前就分家了,各自沿著不同方向演化,但是后來藏獒的祖先進入青藏高原之后,又重新與狼雜交,并獲得了狼身上的一些遺傳物質。
漫長的演化和選育,藏獒終“封神”
由于青藏高原氣候嚴寒,為了保暖,在漫長的高原生活中,這些后代犬漸漸地產生了一些適應性變化,比如毛發變得旺盛、脂肪層變厚等等。
當然,犬類的進化過程,基本上也是人類的選育過程,人們經過一代代的選育,最終留下了人們需要的樣子。
前面提到過,藏獒古時候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狼,那么那些體型小、性格溫順的犬種自然無法擔當這個重任,就意味著不會被選育下來。相對的,體型龐大、性格兇猛,具有威懾力的大型藏獒,就是牧民們的心儀之犬。
藏獒在這方面也的確表現出色,它們勇敢忠誠,敢于跟狼、熊、猞猁等搏斗,保衛牧民的財產。
2016年的時候,就有北京的學者在青藏高原上拍到了流浪藏獒追逐雪豹,與雪豹爭食,圍斗棕熊的畫面。或許單挑藏獒不是雪豹和西藏棕熊的對手,但犬類天生群居,從來都是一哄而上。
從北京學者拍到的畫面來看,三四只藏獒就能把雪豹追著走,五只藏獒就能圍困棕熊,由此可見,藏獒的確兇猛強悍,有著不俗的戰斗力。
盡管當下提起藏獒,很多人可能是一副不屑的表情,但不管你承不承認,作為一種高原上的牧羊犬,藏獒的表現足夠優秀。
因為它不僅能夠適應這里的氣候環境,而且在對付野獸方面,也是其他犬種所不能比擬的。
但當下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自藏獒泡沫破滅之后,大量的藏獒被遺棄,它們成了高原上的一霸。隨著野性漸漸恢復,流浪藏獒攻擊驢友,捕食巖羊、追逐雪豹,成了高原上的隱患。
關注我,交一個懂動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