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貓(英文名:Siamese),又稱西母貓,泰國貓。
原產地:泰國。最早飼養在泰國皇室和大寺院中,曾一度是外界鮮為人知的宮庭“秘寶”。
體態:流線形修長身材,四肢、軀干、頸部、尾巴均細長而且比例均衡。
性格:生性活潑好動,聰明伶俐,動作敏捷,氣質高雅,相貌不凡。
暹羅貓或許是所有譜系中有名的種類,19世紀末,豹斑暹羅貓作為外交禮物由泰國皇家國會送給英國和美國。其養育引起公眾的興趣,數量一直在增長。目前暹羅貓已是最為流行的純種短毛貓的代表。國際標準:
品種分類:
美國CFA所認可的毛色藍色重點色:傳統暹羅貓之一,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據說是暹羅貓中最溫柔、感情最豐富的。
海豹重點色:暹羅貓的傳統顏色,最早于1880年代出現于歐洲。被毛細短光滑,緊貼身體,比較早熟,但是要到年齡較大才能交配生育。
巧克力色重點色:由海豹色重點色暹羅貓發展而來,但在1950年才獲準參展。幼貓幾乎是純白的,要在一歲左右才會完全長出巧克力色的斑點,發育好的幼貓往往成年時重點色會較深。
淡紫色重點色:最早出現在1896年英國的一個展覽中,當時因為重點色"不夠藍"而被淘汰。為四種典型的暹羅貓之一。
2.GCCF所認可的其它毛色還有30種之多,列舉主要的集中
紅色重點色:原被稱作“橘黃色重色貓”,1934年在英國首次展出,因毛色與傳統暹羅貓不同而受到爭議。此種貓是由和紅色虎斑波斯貓配種而產生的。
乳黃重點色:和紅色重點色一樣,都是顏色細致的新品種,在國外也稱作“乳酪色重點色”。
海豹玳瑁:這種貓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身上有深色色紋,已基本消除了,與紅色重點色暹羅貓有密切關系。海豹玳瑁色重點色暹羅貓的叫聲比一般暹羅貓還要響亮,是天生的大嗓門。
藍色玳瑁:玳瑁圖案是與玳瑁色短毛貓交配而得來的,經過篩選后,保留了暹羅貓的體型特征。和其它玳瑁色貓一樣,只有母貓。
巧克力玳瑁:在北美,一部分注冊單位認為它們是重點色短毛貓,而在英國,人們則將它納入暹羅貓。但均已獲得認可。
紅色虎斑:暹羅貓被引入歐洲的時候,人們就知道這個品種有各式各樣的虎斑重點色,1902年就有了第一只虎斑重點色暹羅貓的描述,才揚名與世。它們早期被稱為“影子重點色暹羅貓”,后來又被稱為“山貓重點色暹羅貓”,英國在1966年才正式稱為“紅色虎斑重點色暹羅貓”。
分布范圍:
暹羅貓原產于泰國(故名暹羅),在 200多年前,這種珍貴的貓僅在泰國的王宮和大寺院中飼養,是足不出戶的貴族。
1884年英國駐泰國的曼谷領事離任時,將泰王國的禮物之一海豹色斑的暹羅貓帶回英國,立即受到英國許多愛貓者的重視。翌年,該貓就出現在倫敦郊外的水晶宮貓展會上,引起震動。1920年引入美國,而后傳布世界各地。
煤老板文章內容摘錄整理自百度百科,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