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的問題很棒,隨著寵物訓練的普及和興起,大家或多或少都已經認同了狗狗是需要訓練和管理的,但是談到具體怎么做,怎么合理的訓練,很多人都是一頭霧水;或者僅憑著自己對狗狗的局限理解和認知在馴養。
我在寵物行業從業已經有十三年了,在我看來,與其說訓練狗狗,不如說馴養狗狗,我會從馴和養兩個角度,分享我的一些經驗和見解以供題主借鑒。
普通人在沒有專業理論和科學飼養的馴養前提下,會產生很多的馴養誤區,導致狗狗的問題行為演化成行為問題,后文我也會一一列舉出來,以便題主盡可能的避開這些誤區,合理馴養。讓狗狗和諧穩定的融入到人類的生活中去。
一、關于“馴”(訓練)
所有的狗狗都是由狼演化而來,承襲狼的基因,族群中階級森嚴意識明確,這意味著我們必須通過一些簡單的互動和訓練來確立我們的頭領地位,以便我們在長期的飼養過程中管理狗狗。
反之,如果我們不管理狗狗,在狗狗面前確立我們的階級,那么狗狗一定會僭越階級,甚至通過某些行為反向管理我們。反向管理的案例我會放在后文中的養寵誤區中展開說。
1.訓練的目的
合理的樹立主人的頭領地位(頭狼/leader)讓狗狗能夠明白人發出的簡單指令和手勢(建立基本的條件反射)讓狗狗不給自己和身邊的人添麻煩(文明養犬)讓狗狗學會更多的小技能(錦上添花,讓他看起來更可愛)2.訓練的常見方式
遵循巴普洛夫條件反射(經典條件反射)——獲得、消退、恢復、泛化
一個完美的條件反射建立,需要800-1000次的重復強化,那么為了達到高效的訓練方式,訓練同時遵循斯金納提出的強化理論與懲罰理論。
斯金納認為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采取一定的行為作用于環境,當這種行為的后果對他有利時,這種行為就會在以后重復出現;不利時,這種行為就減弱或消失。人們可以用這種正強化或負強化的辦法來影響行為的后果,從而修正其行為。簡單的來說,訓練狗狗的單一行為,只要做好了獎懲并且達到一定頻次的重復訓練,就能夠讓狗狗在聽到某一個口令或者看到某一個手勢后執行對應的我們想要的行為。
與其說訓練方式,不如說獎懲方式:
正增強(給予愉悅刺激)——增強好行為的頻次負增強(撤銷厭惡刺激)——增強好行為的頻次正懲罰(給予厭惡刺激)——減少壞行為的頻次負懲罰(撤銷愉悅刺激)——減少壞行為的頻次這四個詞匯對于大多數養狗人而言會顯得有些生澀,然而大家在各種視頻、圖文介紹的訓犬技法中都貫穿這四個基本理念。我以訓練狗狗坐下為例,展開的說說這四個訓練方式的功用:
訓練目的:狗狗坐下
起初使用行為捕捉的方式,把食物放在狗狗的頭部上方,誘導狗狗坐下。
狗狗坐下后,給予食物獎勵(愉悅刺激)重復多次,讓狗狗意識到,執行坐下這個行為,能夠得到獎勵。(正增強)
狗狗如果不坐下,通過項圈和牽引繩施加壓力(厭惡刺激),讓狗狗意識到,不執行坐下的行為,會得到懲罰(正懲罰)
一旦狗狗明白了正向的增強和懲罰后,那么當狗狗再次坐下后,我們同樣可以不給予任何壓力(撤銷厭惡刺激)讓狗狗意識到,只有坐下之后不會有懲罰(負增強)
同樣,狗狗在聽到口令后不坐下,我們可以不給予任何關注和食物獎勵(撤銷愉悅刺激)讓狗狗意識到,不坐下不會有獎勵(負處罰)
要訓練其他的行為也是一樣,只要我們找到了合理的獎勵物(增強物)和懲罰物(刺激物)配合時間的投入反復訓練,就能夠達到我們期望的效果。
有人看到這里,可能會想到另一個名詞——“純正向訓練”
純正向訓練中,僅會對狗狗使用正增強和負懲罰的形式訓練狗狗,基于不給狗狗造成任何(傷害)壓力的理念。在我看來,純正向訓練最多僅適用于3-4月齡的幼犬做基礎的引導訓練。
不施加給狗狗任何厭惡刺激的前提下,很難去約束狗狗不好的行為,就和教育小朋友一樣。如果只獎勵不懲罰,面對異常問題采取漠視的方式;那么當小朋友犯錯的時候,很有可能會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你很堅持純正向訓練,那么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對狗狗的好行為進行捕捉和增強,并且意味著你需要容忍很多狗狗的異常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甚至人身安全風險。這對于一個普通的、有著其他生活壓力、日常工作的成年人而言,是基本不現實的。
3.需要訓練的具體內容(根據優先級排序)
我接觸的上千位養寵人有70%都認為訓練狗狗就是狗狗會坐下、會握手。
實際意義上,如果養了一只狗狗并且打算對他進行訓練,目的都應該很明確:
讓狗狗在不給我們惹禍的前提下,能夠很好的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我在我的很多回答中都不止一次強調過,人類社會和動物社會本身是存在巨大的行為差異和文明差異的,沒有任何一只狗狗天生就會坐下握手裝死下樓梯進電梯,這都需要我們人類對他們進行合理的引導和訓練。
國內并沒有明確的關于寵物管理的立法立案,寵物在法律層面上只是我們的私人財產,但是他又具備行為能力和思維能力。這意味著一旦養寵人對狗狗的管理和訓練有所欠缺,那么狗狗是會給人類社會帶來風險和危機的。
在當下人寵矛盾激增的今天,文明養犬的意義早就不是說說而已了,如果每個養寵人都能夠合理的管理好自己的狗狗,不縱容不漠視,那么大的養寵環境會好很多。不養寵的人才會對養寵人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只有做到以下的,最基本的訓練內容,才能夠讓人類更安全、更便捷的管理他們:
注意力訓練——喊狗狗名字他能夠馬上看向你價值觀訓練——能夠明白基本的Yes和No注意力、Yes、No的訓練,是后續一切行為訓練的基礎,不要帶了一只狗狗回家之后,不由分說的訓練他坐下、握手這種內容,這是很愚昧的一件事。狗狗的注意力持續的在主人身上并且明白了Yes和No之后,后面的訓練會很容易就做好。
定點大小便訓練——在家會用狗廁所,沒有狗廁所會在戶外大小便
如何訓練狗狗在室內狗廁所大小便?喚回訓練——能夠喊得回來坐下、趴下——最容易訓練但是最難訓練好的內容很多主人都說自己的狗狗會坐下,我對此的總結是民間養犬人群所謂的坐下——十坐九吃。十只狗狗有九只都是有吃的才坐下,那么這種坐下不是訓練,最多算互動。
狗狗在坐下/趴下時,大腦相對來說是最為冷靜的狀態,如果一只狗狗能夠嫻熟的聽從指令坐下,那么我們可以通過讓狗狗坐下解決掉狗狗60%以上的行為問題(替代訓練)
延緩/等待訓練——興奮抑制隨行訓練——中大型犬必備訓練
狗隨行性極差,要怎么訓練?拒食訓練——能夠在危機時刻救命的訓練
請問如何對小狗進行拒食訓練?其他的技能訓練(握手、打滾、轉圈、裝死、作揖等)如果狗狗以上的訓練都做的很棒了,那么可以根據狗狗的品種、性格做一些技能類的訓練,讓他們在親友聚會或者朋友互動的時候更耀眼更吸睛一些。反之基本的訓練都沒有做好,如果有時間的話,多去做一些進本的行為訓練,可能會更合適。
具體的訓練方法,大家在各大平臺都能夠搜索到,我就不一一贅述了,如果有特殊的問題或者需要專業的評估/咨詢,可以點擊我的個人主頁私信或付費咨詢(一元/次)
二、關于“養”(飼養)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留意過,如今養狗狗的群體,女性居多,我從業至今發現70%以上是女性養寵人,并且年齡越來越年輕。90后、95后似乎已經成為了養寵的主力軍了。
如今狗狗的行為問題其實與養寵人的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是相關聯的。很多狗狗的主人都是把狗狗當做孩子、家人甚至是一個獨一無二的陪伴者。這種觀念導致了我們很容易將狗狗的行為、情緒、舉止進行擬人化,并且進一步的影響到我們的管理方式。
訓練在前,飼養在后,馴養其實是分不開的,我們建立了良好的規則,還要實施到日常中去,在點滴中都盡可能的做到科學養寵,才能夠建立起“健康的人寵關系”
1.做好環境管理和空間管理
籠養優于散養不要認為,把狗狗關在籠子里,狗狗很可憐!
相反,如果長期散養,狗狗才會很可憐!
狗和狼一樣,是穴居動物。安靜的、昏暗的、狹小的空間會讓狗狗更有安全感,相反空曠的、明亮的、嘈雜的環境會讓狗狗時刻保持警覺和敏銳,長期下去,狗狗會焦慮。
他的本能告訴他,如果在一個空曠的環境下,他需要時時刻刻保持警覺,時時刻刻注意風吹草動。如果人每時每刻保持這種狀態,要不了多久人也會崩潰。更何況是狗狗呢?
家中設立“禁區”無論是否經過訓練,都需要讓狗狗明白一件事:得到主人允許,才可以行動。狗狗一切未經允許的行為,都不應該被鼓勵。
中國的成語中,有關于狗的成語都是貶義的或者帶有警示意義的,老祖宗對于動物的看法,比我們現在要看的準太多。狗狗即使陪伴了人類數萬年,經過了成百上千次的人工繁育,但是本質仍然是狗,狗很容易通過試探和對空間的占據最后僭越階級。
可以斷言,一只可以隨便進入房間、餐廳、廚房,爬上床、沙發、桌椅的狗,一定是不聽話的、缺乏管理的狗。
這些空間,我們不是禁止狗狗進入或者占據,但是前提在于需要我們允許。合理的空間管理能夠更深化人在狗狗心目中的主導地位,讓他們更易于管理。
2.日常飼喂管理
狗糧基于狗狗就如同工資基于人類。
在沒有被人類馴養的早期,狗狗獵捕、攝取食物是最基本的謀生行為。我們在日常飼喂時,同樣要延伸這個觀念:不要讓狗糧變成可吃可不吃可選擇的非剛需資源。
定時定點的重要性每頓的標準飼喂糧可以是狗狗體重基數的1%-2%,不要過量,也不要少量。每餐定點喂食,1分鐘內不進食請及時拿走食物。不要長期將狗糧放置在某個空間,這會讓狗狗認為食物很容易就能夠得到,從而弱化了對食物的渴望。一旦沒了食欲,訓練的難度就會大大提升。
合理選擇主糧即使經濟條件再差,也不要選擇價格過于低廉的狗糧,國產糧請選擇均價在15-20/斤的犬糧;這已經是最低標準了,長期使用劣質狗糧會對狗狗的內分泌、內臟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失。
設想于人,如果每餐都是地溝油、垃圾食品,患癌風險一定高于正常人。
如果有條件,那么盡可能的根據狗狗的運動量選擇犬糧。
如果狗狗熱愛運動,活動量大,請選擇蛋白質在35%~40%左右的犬糧,保證狗狗的營養需求和正常的身體發育、新陳代謝。
如果狗狗平時活動量少,可以選擇蛋白質在28%~30%左右的犬糧,避免狗狗過渡攝入營養而無法正常代謝引發一系列疾病。
關于犬糧的品牌,就不明確的給予建議了。
國產糧可以自行去某寶某貓搜索那些耳熟能詳的國產大牌;
進口糧可以某度搜索WDJ年度十佳犬糧;
這些基本上都不會踩雷,多嘗試不同的犬糧,可以讓狗狗的腸胃耐受力增強,有更多的菌群產生。
少使用寵物零食/補品國內寵物食品用品沒有明確的監督機制和管理制度,這意味著什么不用多說了吧。沒有一個商家不愿意降本增效的,降本增效就意味著:寵物食品/補品富含誘食劑,劣質原材料、沒有食品安全標準。
如果真的希望狗狗能夠健康成長,在正常攝入狗糧的前提下,可以攝入一些蔬菜、水果、蛋黃、三文魚,這些常見的資源要比寵物零食、補品的功效大的多。
3.親和度管理
不要和狗狗太親密很多狗狗的主人,會覺得狗狗實在太過可愛,一犟一笑都無法拒絕,每天要抱著狗狗一起睡覺,醒來之后要各種呼嚕狗狗、撫摸狗狗,他們很享受這種親密關系,狗狗同樣也很享受。
殊不知這種長期的不健康的人犬親密關系,會給狗狗帶來極大的負擔。
每一只具備分離焦慮的狗狗,一定有一個特別粘他的主人。
當主人消失時(工作、外出)狗狗愉悅的感受就會消失,與之而來的就是無盡的焦慮(主人去哪里了,主人會不會不要我了)狗狗產生焦慮后,大腦會促使狗狗通過小便、啃咬物品、吠叫來分泌多巴胺以對抗焦慮。
如過題主能夠每天雷打不動陪伴狗狗20個小時以上持續十年,那么不用管那些親和度什么的。
如果題主每天有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那么請讓狗狗學會獨處,不要過多的回應狗狗的熱情,這聽起來很殘忍,但是我們確實在為狗狗好。
如果有時間,可以多通過游戲互動來訓練和狗狗建立正常的親和度,我們可以減少日常的撫摸、懷抱行為,取而代之的是游戲互動。
這同樣可以讓狗狗和我們之間的親和度提升,并且具備配合和默契,比如:
球類/玩具巡回訓練飛盤訓練拔河游戲篇幅問題,不一一贅述,如果想要了解,可以私信來找我~
三、常見馴養誤區
根據我多年從業經歷,總結了涵蓋:獎懲不當/過度焦慮/過度擬人化等20條馴養誤區,希望能夠幫助到你,避免踩雷。內容部分來源于我的原回答:怎樣讓狗狗學會服從,懂得自己的地位最低?
1.懲罰不當——當狗狗犯錯時,做出威嚇的動作,恐嚇狗狗
很多人認為打狗狗會傷害到狗狗的身體,那么做出打的姿勢,恐嚇狗狗,在不傷害狗狗的前提下能夠讓狗狗知道這件事是錯的。
相反,這么做對于狗狗而言首先是不徹底的懲罰,其次是這種威嚇會給狗狗留下心理陰影,導致狗狗產生心理應激,只要一抬手,或者在做出這個動作的環境下,就會有異常行為。
2.獎勵不及時——狗狗做的對的時候,我們不經意間漠視了狗狗的好行為
當狗狗在沒有口令就坐下、趴下甚至一直注視著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及時的給予獎勵,并且告訴狗狗,這樣做很棒。
這會增強狗狗的行為,狗狗都是活在當下的動物,會自然的把自己的行為和當下發生的結果形成連接。
如果我們在狗狗做對了的情況下沒有及時給予獎勵,對于狗狗而言就是另一種意義的懲罰(消退)與之而來的,就是這個好行為的頻次會一點點的弱化掉。
3.過度的使用暴力/壓力
狗狗雖然很聰明,但他們畢竟和我們存在溝通障礙,在訓練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很多主人會因為訓練進度和效果的與自己預期相差甚遠導致失去耐心,應用極端暴力的方式對狗狗進行發泄,這不僅會傷害到狗狗,并且會讓狗狗失去自信,產生挫敗感。導致后續的訓練無法進行,甚至對主人產生恐懼。
4.不經意的獎勵強化壞行為
當我們出門一天回家時,狗狗會很興奮很開心,通常會站立撲向我們,或者由于過度興奮產生了吠叫的行為。
我們此時可能也很想狗狗,第一時間內去撫摸他們,甚至擁抱他們,這些行為會間接的強化他們的異常行為,導致今后形成習慣。
正確做法是在第一時間內不要給予狗狗關注,等待狗狗冷靜下來后,再給予撫摸、獎勵。
5.遛狗時只是讓狗狗解決完大小便就結束
這對狗狗而言是一種極大的侮辱,狗狗外出活動,同樣是具備社交需求和探索需求的,長期遛狗只解決大小便就回家,會讓狗狗的社會化嚴重不足,并且極度渴望出門,導致出門時非常興奮。
6.當狗狗產生護食行為時本能的畏懼和退縮
狗狗護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我們一旦退縮,同樣會強化狗狗的護食行為。狗狗會通過我們的退縮明白,只要我低吼呲牙,這個人就會遠離我的食物。
7.過度解讀狗狗的情緒和反應——“我家的狗狗特別乖,會來安慰我”
狗狗的很多行為其實是趨于本能的,他們聽不懂人類的語言,沒有強大的邏輯思考能力。只能夠把當下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的行為做連接,他們雖然對于情緒的變化很敏感,但是不代表他們真的懂人類的想法。很多女性寵物主人往往會把自己的情緒與期望強加在狗狗身上,比如自己現在正好很難過,狗狗這個時候舔了一下自己的手,就順其自然的把情緒方法并且蔓延到狗狗身上,認為狗狗是在關心他愛護他,其實根本不是,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巧合而已。這種過度的解讀會直接導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的強化狗狗壞的行為習慣。
8.沒有明確的空間管理觀念——“可以上床上沙發甚至平起平坐”
很多主人在飼養狗狗時,尤其是中小型犬,常常會抱著狗狗,讓狗狗上床、上沙發甚至上飯桌,與人平起平坐,把狗狗當成自己的朋友或者孩子。我非常理解這種愛護他們、呵護他們的心理。但是無論飼養什么寵物,是需要做好空間管理的。不做好空間管理,意味著主人對狗狗授予了無限制、高容忍度的權限。狗承襲狼的基因,階級意識明確。換句話說,假如你是公司的老板,當你的員工能夠隨意出入公司的任何區域的時候擁有和你同樣權利的時候,他還會把你當成老板嗎?他會不會有其他的想法?
9.錯誤的理解狗狗的社交方式,限制狗狗社交空間——“我家的狗不喜歡其他的狗”
狗和人一樣,都是群居動物,同樣需要基礎的社交來使自己快樂,社交過少或者不社交同樣會導致狗狗產生焦慮甚至“社交恐懼癥”很多養中小型犬的主人在狗狗遇到其他大型犬時都會主觀的避讓,擔心其他狗傷害到自己的狗,越是這樣,越會讓狗狗渴望社交,在真的遇到自己心儀的伙伴時產生不當的社交方式:吠叫、呲牙、攻擊等行為。常見的小型犬:博美、泰迪、比熊等在遇到體型比自己大的狗的時候都會本能的不自信,通過吠叫、毛發豎起來彰顯自己的強大,越是這樣,越需要多和大型犬打交道,讓狗狗明白其他的狗狗不會傷害他,能夠一起玩兒。
10.過度包容或恐懼狗狗的異常行為——“狗狗這樣是不開心,我應該尊重它”
家庭寵物犬的異常行為包括但不限于:扒拉人,騎跨行為,呲牙,向人低吼、吠叫,咬人很多人認為狗狗有以上行為的時候很可愛,是想要和自己來互動,并且對狗狗的這些“可愛”的行為異常喜愛,還會給予狗狗回應和獎勵。殊不知一只服從性佳的狗狗是不應該在沒有主人允許的指令下主動行動的,一旦狗狗主動行動,代表著狗狗具備操縱主人的思維在萌生,經過不斷的強化與泛化,狗狗的行動會越來越主觀,并且越來越不服從主人。
在狗狗呲牙、低吼、甚至咬人時,很多主人會膽怯,擔心狗狗傷害到自己,本能的畏懼和退縮,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我們需要適當堅定自己的想法,我們每一次的后退都會給予狗狗一個信號:我做出(咬人、低吼、吠叫等)行為時,主人就會退縮,我們的退縮同樣也會強化和泛化狗狗的異常的行為。過度的包容和畏懼都會讓狗狗不好的行為加強,從而導致更為棘手的問題。
11.狗就應該聽話,應該乖巧,應該多才多藝——“別人家的狗狗總是讓人羨慕”
沒有一只狗狗與生俱來就會和人類相處。狗的祖先是狼,人類馴化狗的過程是漫長的,至今為止,我們能夠喊得出來的名字的家庭寵物犬,只能說整體都是溫順的、容易訓練的,但是不代表著他們天生會和人類溝通,會握手會裝死會適應牽引繩,會好好走路。很多人養狗的初衷是認為狗狗可愛,并且在某一個狗狗主人那里覺得狗狗很乖巧,自己養了之后覺得狗狗很蠢,不要只羨慕別人家狗狗聽話,背后是狗狗主人的耐心和精力的付出。就很很多孩子家長一樣,會和自己的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優秀,小朋友聽了之后會不開心會難過,大人們有沒有想過,別人家的家長是怎么在教育孩子的呢?
管理狗狗也是一樣,無論狗狗是什么品種是什么性格,融入人類社會時產生的問題都大同小異,但是主人卻不一樣,好的主人愿意花時間花精力去學習狗狗相關的知識,在了解和包容他們的同時,去給予正確的引導方式,不好的主人只會抱怨自己的狗如何愚蠢,絲毫不考慮自己的問題。12.知乎上的養寵群體看到知識類干貨時只白嫖不點贊——“點一下喜歡,再點一下贊同,只要兩秒鐘”
很多狗狗主人都抱著對狗狗的熱愛,想要在知乎上找到專業的干貨和知識,對應的去管理和訓練自己的狗狗,殊不知內容答主全程手碼,都是個人經驗總結而來的干貨。如果有各位幫助,雙擊一點,點一個贊同,就是對答主最大的認可。
13.錯誤的認為絕育能夠所有問題
絕育手段并非服務于狗,服務主體仍然是人。是為了方便人類更好的管理狗狗而衍生出來的醫療手段。
絕育目前被認可有效的在于能夠有效降低母犬罹患婦科疾病及癌癥的風險,至于其他的,還有待考量,并且絕育本身是一件有極大風險的事(麻醉風險/致死率、術后康復護理)
14.洗護過于頻繁——為了狗狗“干凈”每周給狗狗洗一次澡
狗狗皮膚具備天然保護層,頻繁的洗澡、美容會導致狗狗的皮膚菌群失衡,導致皮膚失去基本免疫能力增加皮膚病的概率。
如果希望狗狗皮膚健康,那么至多間隔十五天給狗狗洗一次澡
15.冬天給狗狗穿衣服,夏季給狗狗剃毛
狗狗可以根據氣溫的變化來改變自己的毛發密度,天冷時狗狗毛發會更加茂密,天熱時狗狗代謝會加快,會通過換毛、掉毛的方式改變自己的散熱。
人為的干預會導致狗狗身體失衡,并且夏季皮膚病和寄生蟲病高發,一旦提出毛發會導致狗狗更容易感染寄生蟲病和皮膚病。
16.多成員共同管理狗狗時理念不統一——“傳統的嚴父慈母的飼養方式”
我接觸到的養狗人群,主要是男女朋友共同飼養一只寵物,或者一家三口共同飼養一只寵物,比較常見的是,家庭中的女性由于性格原因,對待狗狗的方式和態度都極具包容度甚至帶著寵溺將狗狗過渡擬人化。相反,家庭中的男性對待狗狗的觀念和方式過于理性,會覺得狗狗僅僅是一只畜生,一只動物,不應該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管理他,如果不聽話,就使用最原始的暴力手段強制約束狗狗;家里有孩子的家庭,孩子往往不了解狗狗的習性,全憑好奇和熱愛與狗狗接觸,無意識間甚至會讓狗狗覺得恐懼,進而導致狗狗防守反擊攻擊家人。
這些方式其實都過于偏激,只會讓狗狗產生相對服從:僅服從某一位家庭成員,并且根據其他家庭成員對待他的方式與態度去建立階級。想要狗狗能夠服從于每一位家庭成員時,需要我們整體的飼養觀念和管理方式大體統一以上,希望能幫助到題主,這里是汪旺城-空空,希望讓更多的養寵人更懂狗狗。如果有更多關于狗狗的問題,可以來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