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簡單,現在的“城里人”需要狗的陪伴,而且是非常迫切的需要:
首先,人性決定的。人從基因里有分享和陪伴的訴求,這是人類從祖先群居生活過程中繼承下來的(算是理論基礎吧)。現在社會不再需要群居生活,但是對分享和陪伴的根本訴求沒有改變。“寵物狗狗”成了大部分單身男女的“寄情物”。養寵物狗不但可以滿足陪伴需求,通過飼養寵物,讓想要分享、想要照顧人的本能得以滿足。
其次,咱們國家快速城市化、獨生子女、老齡化的國情決定的。隨著社會發展,咱們國家的家庭結構也在發生著巨大變化,丁克家庭和空巢家庭(空巢老人/空巢青年)不斷增多,獨生子女的人數也在增加,各個群體對于伴侶動物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老人們擁有財富但缺少陪伴,飼養犬只可以緩解孤獨感,成為他們最好的選擇;年輕人飼養犬只可以帶來幸福感;小朋友飼養犬只可以培養他們的愛心和責任心。
分享一組數據,從世界范圍來看“單身”已成為“常態”。美國的單身人口占成年人口的 45%,日本為 32.4%,韓國為23.9%,中國雖然只有 14.6%,但按照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來看,未來中國的單身人口可能高達 4 億(其中單身青年高達 2.4 億)。
再次,養犬的好處確實很多。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社會科學文獻認識到人和動物之間聯系重要性,犬只可以提供陪伴、保護、娛樂、社交的機會以及愛。犬只依賴人類這一事實可以培養主人的自尊和成就感,通過給予他們關愛來表達感激之情。犬只不僅是作為伙伴,而且是主人個性的延伸。此外,有些人與犬只之間的關系甚至比他們與他人之間的關系還要深,因為犬只能提供一些并非所有人都能提供的東西:無條件的愛。《美國兒科學會雜志》曾經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中表明與寵物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可能更健康。對成年人來說, 同樣也有很多好處。研究表明,養寵物可以降低血壓,改善抑郁,甚至可能有助于癌癥和艾滋病的治療,以及其他許多有記錄的益處。
所以,城市養狗的前路雖滿是“地雷陣”和“萬丈深淵”,還是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繼、義無反顧的飼養寵物狗。希望我們更多的“恨狗”人士,多傾聽一下養犬人的心聲、多一些體諒和包容,讓我們城市養犬生活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