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服飾折射的歷史背景時間:12月16日(周五)14:30-16:30
地點:騰訊會議(ID:49627084705)、嗶哩嗶哩(房間號:22537583)
主講人:王彬(作家)
王彬老師致力于敘事學、中國傳統文化與北京地方文化研究。在敘事學方面,結合中國傳統考訂方法對小說進行研究,側重從敘事方法與歷史語境研究《紅樓夢》,揭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本次講座,我們邀請他為大家講講《紅樓夢》中的服飾。
關于丸山真男的“原型?古層”論時間:12月16日(周五)15:00-17:00
地點:騰訊會議(ID:801545869,密碼:1216)
主講人:吳震(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丸山真男的“日本研究”已成為現代“日本學”研究的典范。他一生的工作目標主要在于尋求兩個問題的答案:“近代性”和“日本性”。這兩個問題雖往往交織在一起,然又各有側重。早期丸山的日本研究致力于從江戶儒學與近代日本的歷史展開中尋找日本性“近代思維”的萌芽。晚期丸山則致力于揭示日本傳統文化的“原型·古層”(或稱“執拗低音”),以尋找潛存于日本文化傳統中某種“日本性的東西”。然而原型論或有可能導致原型“本質化”或“實體化”,對于學界的這類批評,丸山有清醒的意識并作出了積極的回應。盡管如此,原型論依然無法避免這樣一種質疑:如果脫離了文化系統這顆大樹,那么“原型”這粒種子如何呈現其意義?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不過,丸山的日本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義,正如他自己坦承的:他的歷史研究是“為現在而認識過去”。丸山揭示的這一點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因為歷史學研究的終極目標正在于當下,更是因為歷史重演往往就是源于人們對歷史缺乏認知和反思。
殘酷的書寫:阿爾托作品介紹及拉康對其的(非)閱讀
時間:12月16日(周五)19:00-21:30
地點:ZOOM會議(ID: 92922917977)
主講人:雅克布·羅格辛斯基(哲學家、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哲學系榮譽退休教授)
上海大學主辦的安托南·阿爾托系列講座第一場,主講嘉賓將介紹安托南·阿爾托的作品,以及拉康對其的閱讀。安托南·阿爾托是法國戲劇理論家、演員、詩人,也是法國反戲劇理論的創始人,代表作有《劇場及其復象》等。羅格辛斯基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一開始為自我和肉體現象學(或 "自我分析")。此研究使他對政治問題產生了興趣,進而對迫害和解放機制譜系進行了整理。
生活在水邊的人們——《漢水的身世》新書分享會時間:12月16日(周五)19:00-21:00
地點:中信出版集團微信視頻號、跳島微信視頻號
嘉賓:袁凌(作家)、周愷(作家)
河流孕育了文明,但如果我們的目光足夠聚焦,會看到河流孕育著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段段豐富的生活。是河流帶來了故事,還是故事造就了河流?是先有了河而后有人,還是先有了人而后賦予河流活力?12月16日晚,我們邀請作家袁凌、周愷和媒體人羅蘭,一起聊聊生活在水邊的人和發生在水邊的事,聊聊現實、記憶、文學中的河流故事。
胡適的生活世界時間:12月17日(周六)9:30
地點:騰訊會議
嘉賓:彭姍姍(中國歷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席云舒(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歐陽哲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等
為紀念胡適先生逝世一甲子,學界同仁依托北大文研院為平臺,交流有關胡適研究的新進展。本次文研論壇的宗旨,希望通過具體史料之整理和討論(特別是胡適來往書札、胡適藏書等史料之整理研究),彰顯表述胡適的生命史與思想/生活世界的多重樣態。論壇邀請胡適研究領域后起之秀發表心得,并由資深學人點評,本干新枝,薪火相傳,期可花開葉茂,既為理解胡適,也為反思20世紀中國文化思想與知識脈動,提供動力。
《包法利夫人》的X種讀法時間:12月17日(周六)13:00-18:00
地點:華東師范大學官方微信視頻號、嗶哩嗶哩·華東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官方微信視頻號、跳島微信視頻號等
嘉賓:孫甘露(作家)、小白(作家)、黃昱寧(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翻譯家、作家)、羅崗(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毛尖(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作家)、瞿駿(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王嘉軍(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袁筱一(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翻譯家)等
華東師范大學主辦的思勉人文論壇,本場邀請了孫甘露、小白、毛尖、黃昱寧等重量嘉賓,談談《包法利夫人》的X種讀法。論壇將分為三部分:寫作與閱讀,闡釋的現代性,文本與社會。
生長的元圖像——《元圖像:圖像及其理論話語》新書發布會時間:12月17日(周六)14:30-17:30
地點:世紀文景微信視頻號
嘉賓:唐宏峰(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理論系主任、研究員)、董冰峰(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學術總監、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研究員)、郭偉其(OCAT研究中心執行館長、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副院長)、范白丁(OCAT研究中心學術總監、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
從20世紀90年代初米切爾首次在其著作《圖像理論》中提出“元圖像”的概念至今,已過去近三十年的時間。如米切爾所言,當下元圖像已無處不在,好比浩瀚宇宙中的星辰,我們知其為何,卻無法窮盡其數。《元圖像:圖像及其理論話語》這本書的翻譯出版,正如巫鴻先生所說,反映了米切爾教授與中國同行之間的知識互動。12月17日,世紀文景聯合OCAT研究中心、新京報書評周刊·文化客廳共同舉辦“生長的元圖像”——《元圖像:圖像及其理論話語》新書發布會,邀請中國圖像研究領域的四位頂尖學者,共同探索“圖像學3.0”時代我們與圖像的關系。
圖像·音樂·文學——絲綢之路三重奏時間:12月18日(周日)9:00
地點:騰訊會議(直播地址:https://meeting.tencent.com/l/1GT4roSLXcpw)
嘉賓:朱玉麒(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張小剛(敦煌研究院研究員)、徐欣(上海音樂學院音樂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三位嘉賓將分別分析西域經營的首戰經過,重點討論心理戰的文化背景,為認識唐代西域的歷史提供一個新的切入點;從中國當代“土琵琶”重審絲綢之路抱彈類樂器的歷史傳統;以及介紹絲綢之路上的便攜式木雕佛像。
梅蘭芳訪美研究的熱點、難點和疑點時間:12月18日(周日)9:00
地點:ZOOM會議(ID:88096681743,密碼:733309)
嘉賓:馮偉(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江棘(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詩洋(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師)、董存發(復旦大學亞太區域合作與治理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本次圓桌討論聚焦于1930年梅蘭芳訪美演出的文獻、史實與想象。講座將從學界有關訪美研究的熱點、疑點與難點切入,透過新材料生發新觀點,解讀訪美籌備和演出中的各個要素,如時機、人物、事件、文化、傳統、市場和相關評論等,解析抑或解構梅劇團訪美中的“羅生門”事件。
漢字能力的歷史嬗變與電寫時代國際中文教育中的漢字教學變革時間:12月18日(周日)9:00
地點:ZOOM會議(ID:85324611177,密碼:376576)
主講人:儲誠志(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教師)
本報告討論當今電寫時代漢字能力的實質性改變,從學理思考和教學應用的角度闡釋國際中文教育與時俱進地進行以“電寫為主”的漢字教學改革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報告還通過“文化漢字”和“工具漢字”這兩個概念,嘗試澄清國際中文教師對漢字的文化屬性和工具屬性及其關系的普遍誤解,指出“電寫為主”的教學轉型不僅不會削弱反而有利于促進漢字文化的國際傳播。
勇者的抉擇——兼談王安石與鄞縣的情緣
時間:12月18日(周日)14:00-16:00
地點:寧波新華書店集團微信視頻號
主講人:崔銘(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本周日下午,崔銘將以“勇者的抉擇——兼談王安石與鄞縣的情緣”為題,結合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對“勇者”內涵的深入闡釋,講述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人生故事,尤其是他青壯年時代擔任鄞縣知縣時期的卓越表現,以及他與鄞縣的深厚情誼。
唐代天臺佛教復興運動與中日天臺宗關系史新解——由一塊碑銘引發的思考時間:12月19日(周一)14:00
地點:ZOOM會議(ID:86293801328)
主講人:陸揚(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由智者大師開創的天臺佛教經過了唐代前期的相對岑寂之后,于八、九世紀之交出現一場影響深遠的復興運動,這場運動的核心人物便是荊溪湛然。在湛然的努力下,天臺宗重新成為具有高度競爭力的佛教宗派。雖然湛然對于天臺宗的復興早為學界所注意,但以湛然為核心的天臺宗門派的諸多細節卻并不為學界所了解,其歷史信息的保存往往依賴于唐宋之際日本求法僧的記錄,同時這一復興運動與天臺山的關系更不為學界所熟悉。本講座對僅存于天臺山的碑銘——梁肅《修禪道場碑》——作深入考察,特別利用與此碑有關的重要信息的發現,揭示這一段歷史許多不為人所知的細節,為理解湛然及其弟子所建立的宗教網絡提供迄今最為具體的解說,同時也澄清了大量日本佛教文獻中有關這段歷史的記載謬誤,為理解唐代天臺宗對日本天臺宗形成的過程提供一個新的概觀。本講座也將《修禪道場碑》的撰寫和立碑放置于九世紀前期的政治文化環境之中,說明這一碑銘的成立過程與唐后期政治變化之間存在的可能關聯。
附:線下活動預告
北京|在遠行中,發現時間的故事——《月亮照在阿姆河上》新書分享會時間:12月18日(周日)14:30-16:30
地點:西城區太平橋大街96號M201北京中海財富中心OFFICEZIP
嘉賓:羅新(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李肖(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教授)
12月18日,在羅新教授的新書《月亮照在阿姆河上》出版之際,探知人文聯手世紀文景將舉辦一場題為《在遠行中,發現時間的故事》的新書分享會,并邀請和羅新教授兩次同行中亞的人民大學國學院李肖教授作為對談嘉賓,一起聊聊他們旅行中的見聞,聊聊歷史,聊聊考古,聊聊文化,聽歷史學者、考古學者是怎么在遠行中講述時間的故事,怎么在這一團混沌中找出秩序、意義和連續性。
上海|《中國藝術史》為何經典?——暢談“藝術界馬可·波羅”蘇立文時間:12月16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浦東新區浦城路150號3樓融書房
嘉賓:徐堅(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教授)、鄧菲(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研究員)
自1961年首版以來,蘇立文的《中國藝術史》相繼作為牛津、耶魯、普林斯頓等知名學府的教材,沿用至今,并成為中國藝術史入門的經典讀物。《中國藝術史》到底具備哪些特質,使其如此經典,能夠一直作為入門者的首選之書?這位“藝術界的馬可·波羅”又有多少動人的故事?12月16日晚,我們邀請到兩位重磅嘉賓——《中國藝術史》的譯者、上海大學徐堅教授與任教于復旦大學、稱蘇立文為恩師的鄧菲教授,一起聊聊蘇立文和他的《中國藝術史》。
上海|“貓”兒們的PARTY——《音樂劇<貓>歌曲集》新書分享會時間:12月17日(周六)10:30-12:00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97號上海文化廣場大堂
嘉賓:費元洪(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音樂劇制作人)、劉令飛(音樂劇演員、導演)、劉楊(音樂劇演員)、夏振凱(上海音樂學院教師、音樂劇演員)
提到音樂劇,被稱為“四大經典音樂劇”之一的《貓》無疑是一部無法繞開的經典巨作。近日,引進自英國菲伯爾音樂出版社的《音樂劇<貓>歌曲集》一書集結了這部這部經典音樂劇中的完整歌曲和音樂插曲,出版成冊。本周六上午,我們請到了書中歌詞部分的譯者、資深音樂劇制作人、學者、歌詞譯配費元洪,以及曾經參演過音樂劇《貓》中文版首輪演出的音樂劇演員們——“搖滾貓”扮演者劉令飛、“魅力貓”扮演者劉楊、“英雄貓”扮演者夏振凱齊聚一堂,共同走進“貓”兒們色彩斑斕的音樂世界。
上海|如何和藝術建立親密關系時間:12月17日(周六)14:00
地點:靜安區華山路620號1層上戲藝術書店
嘉賓:李煒(作家)、馬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書評人)
12月17日下午,“鬼才”李煒將在上戲藝術書店和大家分享他的新版《孤獨之間》。歡迎大家來現場和李煒先生、馬凌教授面對面分享閱讀《獨孤之間》感受和對藝術的理解。一幅幅作品,只有和我們產生了共鳴,才能滋養我們的靈魂。一位位有才情的人,只有熟悉和親密起來,才能感受到彼此的光芒。如何和藝術建立親密關系,作家李煒和書評人馬凌和你分享他們的經驗。
上海|一代國人的浪漫偶像——《雪萊在中國(1905-1966)》新書分享會時間:12月17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5樓5-03
嘉賓:陳思和(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張靜(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副教授)
張靜老師的《雪萊在中國(1905-1966)》是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的最終成果,主要研究雪萊在中國現代文學不同時期的譯介與接受。周六下午,張靜將與陳思和教授一起做客上海圖書館東館,與讀者分享這本新書。
廣州|北宋太宗時期的內外形勢及制度應對時間:12月17日(周六)15:00-17:00
地點: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方所
主講人:曹家齊(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由宋史研究權威張其凡所著、廣東人民出版社旗下萬有引力出版的《宋太宗:陰影下的帝王》,站在兩宋歷史的格局上,重新評述了太宗的歷史功過。12月17日下午,廣州方所與萬有引力邀請到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曹家齊,與讀者們一起撥開重重迷霧,解讀北宋太宗時期的內外形勢及制度應對。
南京|桑塔格與“桑塔格”——《桑塔格傳:人生與作品》新書首發暨桑塔格誕辰90周年紀念時間:12月18日(周日)15:00
地點: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姚君偉(南京師范大學教授)、但漢松(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陸遠(南京大學教師)
即將到來的2023年1月16日,是桑塔格誕辰90周年。12月18日,《桑塔格傳》譯者、翻譯家姚君偉,南京大學但漢松、陸遠將做客南京先鋒書店五臺山總店,深入破解圍繞桑塔格的種種謎團,從生平與作品兩個維度,探索桑塔格迷人的私人面孔和隱秘的精神內核。
南京|風說書的世界——日本江戶時代的海外情報搜集時間:12月17日(周六)10:30
地點:棲霞區仙林大學城杉湖東路9號可一書店·仙林藝術中心
主講人:陳波(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當鴉片戰爭爆發時,日本處于奉行鎖國祖法的江戶時代后期,鴉片戰爭的相關信息之所以能夠傳入日本,是因為其擁有一套系統完善的海外情報搜集制度——風說書制度。“風說書”是江戶時代日本長崎“唐通事”或“荷蘭通詞”對抵日商船成員進行問詢后采錄并上呈江戶幕府的海外重要情報。本期可一人文講堂,我們邀請到了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波副教授,為您解讀風說書的世界。
杭州|一個跳銀河,一個跳深淵——絲絨隕《遇見你,而后有懸崖》新書分享會時間:12月17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拱墅區麗水路58號遠洋樂堤港B區B103單向空間1F
嘉賓:絲絨隕(詩人)、陳十八(詩人)
本周六下午,單向空間聯合驚奇,邀請詩人絲絨隕和陳十八來到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聊一聊詩集《遇見你,而后有懸崖》,有懸崖,也有詩和銀河。
杭州|故事的另一半——萬瑪才旦小說分享會時間:12月17日(周六)14:30
地點:西湖區體育場路533號彌陀寺公園內明遠書院
嘉賓:萬瑪才旦(作家、導演、翻譯家)、哲貴(作家)、王音潔(藝術家)
如果你曾被萬瑪才旦的電影觸動過,驚艷過,那么,你同樣會喜歡萬瑪才旦的小說。12月17日下午,在曉風明遠書院,萬瑪才旦將和嘉賓作家哲貴、藝術家王音潔、作家蕭耳一起,跟讀者朋友們分享他的創作,他的生活,一半的故事,和另一半的生活。并且期待新的即將來臨2023年,所有的故事都會變得明亮一些。
杭州|德意志貴族生活指南——陸大鵬《德意志貴族》分享會時間:12月17日(周六)16:30-18:00
主講人:陸大鵬(世界史研究者、英德譯者)
《德意志貴族:一個群體的生活、歷史與命運》是人氣青年作家、世界史研究者陸大鵬七年積淀的首部原創新作。12月17日,我們邀請讀者朋友們做客良渚,聽陸大鵬聊一聊德意志貴族繽紛的生活方式……
杭州|德國最美書巡展分享活動:《德意志貴族:一個群體的生活、歷史與命運》時間:12月18日(周日)14:00-16:00
地點:西湖區文二路40號博庫書城1F中廳
主講人:陸大鵬(世界史研究者、英德譯者)
12月18日,德國最美書巡展分享活動,博庫書城聯合世紀文景邀請陸大鵬,從德國貴族的角度出發,帶領讀者重新把脈波譎云詭的20世紀歐洲歷史走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