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巴貝斯蟲引起的經硬蜱傳播的血液寄生蟲病。 格斗的比特犬和幼犬最易感染。
癥狀
(1)犬巴貝斯蟲病。急性病例體溫高達40℃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廢絕,黃疸性貧血,嘔吐,腹瀉,糞便內往往混有血液,尿呈黃褐色,嚴重的會突然虛脫。 慢性病例持續發熱,輕度黃疽及貧血,肝、脾腫大,呈膽紅素尿。
(2)吉氏巴貝斯蟲病。 常呈慢性經過,一般病初發熱,持續3~5日后,隨后有5~10日體溫正常期,呈不規則回歸熱型。精神沉郁,不愿活動或活動時四肢無力。 高度貧血,結膜蒼白,一般不出現黃疸;食欲減少或廢絕,明顯消瘦。觸診脾臟腫大,腎(雙側或單側)腫大且疼痛。尿呈黃至暗褐色。
(3)韋氏巴貝斯蟲病。常引起耳、背和其他部位皮膚廣泛性出血。
病因
巴貝斯蟲是通過中間宿主蜱感染的。 蜱叮咬巴貝斯蟲病犬,巴貝斯蟲就隨血液紅細胞進入蜱的消化道,在蜱消化道內蟲體從紅細胞內逸出,侵入蜱腸上皮細胞進行多數分裂,形成很多細長的蟲體,進入蜱的成熟卵內發育。 當蜱卵發育成幼蟲時,巴貝斯蟲蟲體又進人幼蜱腸道內進行大量分裂,最后在蜱的唾液腺內進行分裂發育為對犬有感染力的新蟲體。當這種具有巴貝斯蟲感染力的蜱叮咬犬時,蟲體便隨唾液進入犬體感染犬。該病多發于有蜱的地區,在蜱的活躍期(春、秋季)疫情嚴重。純種犬和引進犬易發本病,地方土犬和雜交犬對本病有較強的抵抗力。
診斷
依據特征性臨床癥狀(高熱、貧血、血紅蛋血尿和脾腫大)以及有蜱存在或叮咬的病史可作出初診,采病犬末梢血(耳尖血)做涂片,姬氏液染色后鏡檢,發現紅細胞內有巴貝斯蟲可確診。
血清學診斷中,間接熒光抗體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的特異性較高。分子生物學檢測中,有核酸探針和PCR方法用于本病的診斷。
治療
(1)特效藥物治療
①臺盼藍(錐藍素)5ml/kg體重,用生理鹽水加溫溶解配成1%溶液,用棉花紗布濾過,蒸氣滅菌30分鐘后靜脈注射。 使用該藥一定要注意副作用,防止藥液漏人皮下,藥液要現用現配,注射時藥液溫度應保持在30℃左右,緩慢注射。 一旦出現異常反應,要立即停止注射,用抗組織胺藥物如苯海拉明等緩解異常癥狀,緩解后再注射。
②硫酸喹林脲(阿卡普林)0.5mg/kg體重,皮下或肌肉注射,對早期急性病犬療效明顯,但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不良反應明顯時劑量可降至0.25~0.3mg/kg體重。
③三氮脒(貝尼爾、血蟲凈)5~5.5mg/kg體重,配成1%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
④咪唑苯脲5mg/kg體重,皮下或肌肉注射,間隔24小時再用1次。
以上藥物根據病情及治療情況,隔日重復使用1次。
(2)對癥治療。針對嚴重貧血情況進行大量輸血,同時肌肉注射維生素B12 0.2mg,每日2次,或口服人造血漿10ml,每日3次。使用廣譜抗生素防止繼發或并發感染。 出現嚴重脫水及衰竭時,要及時輸液以維持正常代謝需要,并注意糾正代謝性酸中毒。 如出現黃疸和并發肝損傷時,要使用保肝藥物和能量合劑。
預防
主要做好防蜱滅蜱工作,有效切斷中間傳播環節。 對發生巴貝斯蟲病犬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對其他健康犬可用臺盼藍、貝尼爾、阿卡普林等藥物進行預防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