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白血病病毒(Feline Leukemia Virus,FeLV)是一種外源性C型反錄病毒,感染貓產生兩類疾病,一類是白血病,表現為淋巴瘤、成紅細胞性或成髓細胞性白血病。 另一類主要是免疫缺陷疾病,這類疾病與前一類的細胞異常增殖相反,主要是以細胞損害和細胞發育障礙為主,表現為胸腺萎縮,淋巴細胞減少,嗜中性白細胞減少,骨髓紅細胞系發育障礙而引起的貧血。后一類疾病免疫反應低下,易繼發感染,近年來已將其與貓免疫缺陷病毒(FIV)引起的疾病均稱為貓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即貓艾滋病(FAIDS)。
癥狀
(1)與FeLV相關的腫瘤性疾病
①消化道淋巴瘤。 主要以腸道淋巴組織或腸系膜淋巴結出現B細胞性淋巴瘤為特征,臨床上表現食欲減退,體重減輕,黏膜蒼白,貧血,有時伴有嘔吐或腹瀉等癥狀。 此型較多見,約占全部病例的30%.
②多發性淋巴瘤。 全身多處淋巴結腫大,身體淺表的病變淋巴結常可用手觸摸到。瘤細胞常具有T細胞的特征。 臨床上表現消瘦、精神沉郁等一般癥狀。 此型病例約占20%。
③胸腺淋巴瘤。瘤細胞常具有T細胞特征,嚴重者整個胸腺組織被腫瘤組織代替。由于腫瘤形成和胸水增多,引起呼吸和吞咽困難常使病貓發生虛脫。 該型常發生于青年貓。
④淋巴白血病。 這種類型常具有典型癥狀,表現為初期骨髓細胞的異常增生。 由于白細胞引起脾臟紅髓擴張會導致惡性變細胞的擴散及脾臟腫大,肝常腫大,淋巴結輕度至中度腫脹。 臨床上出現間歇熱,食欲下降,機體消瘦,黏膜蒼白,黏膜和皮膚上出現出血點,血液學檢查可見白細胞總數增多。
(2)免疫抑制。FeLV 陽性貓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貧血、感染和白細胞減少。這些貓容易感染主要是由于FeLV所致的免疫抑制。
病因
FeLV 在貓群中以水平傳播為主要方式,病毒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 處于潛伏期的貓可通過唾液排出高滴度的病毒。進入貓體內的病毒可在氣管、鼻腔、口腔上皮細胞和唾液腺上皮細胞內復制。一般認為,在自然條件下,消化道傳播比呼吸道傳播更易進行。 除水平傳播外,也可垂直傳播,妊娠母貓可經子宮感染胎兒。本病病程較短,致死率高,約有半數的病貓在發病28日內死亡。
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結合實驗室檢查可以做出初步診斷。 若病貓持續性腹瀉,胸腺出現病理性萎縮,血液及淋巴組織中淋巴細胞減少,經淋巴細胞轉化實驗證明其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即可懷疑本病。
治療
臨床上可通過血清學療法治療貓白血病毒和貓肉瘤病毒引起的腫瘤。有的學者不贊成對病貓施以治療措施,因治療不易徹底,且患貓在治療期及表面癥狀消失后具有散毒危險。據介紹,利用放射性療法可抑制胸腺淋巴肉瘤的生長,對于全身性淋巴結肉瘤也具有一定療效。
預防
FeLV對乙醚和脫氧膽酸鹽敏感,56℃30分鐘可使之滅活。 常用消毒劑及酸性環境(pH4.5以下)也能使之火活。對紫外線有一定抵抗力。
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供使用。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建立無FeLV貓群。貓群中引進新成員時,必須進行FeLV 檢疫,確認無FeLV 感染后方可混群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