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的社交本能與訓練
為人父母者都知道小孩要讓他與其它孩子相處,學習周圍的環境事物。有良好的社交訓練的小孩也會成為適應良好的大人。幼犬也是如此,幼犬要學習適應牠周圍環境的大人、小孩、其它的狗或動物等等。幼犬長大后才不會畏懼,而能適當的應對。
早期(嬰兒時期:出生到兩周齡):
嬰兒期犬只眼睛未張開,耳道未通,無視覺與聽覺,然而具有觸覺與嗅覺。能感覺到人的味道與撫摸。此期嬰犬應有人加以撫抱,為調教成為家犬的第一步。
過渡期(2至4周齡):
幼犬眼睛張開,耳道已通,面臨環境愈來愈有挑戰性與復雜性,幼犬要盡量學習,了解其所處環境。
社交學習期(4至12周):
此期為關鍵期,研究顯示4-12周齡幼犬若處在未與人接觸的隔離環境,長大后會畏懼人類無法接受訓練,在此期的末段,幼犬的認知模式已完全建立。大部分幼犬在7-8周齡以前一直留在母犬身邊,在此期間幼犬離乳,承受第一次沖突與挫折經驗,幼犬在與其它幼犬游戲中學習社交互動,學習調整幼犬互咬力道,了解在競爭中所處地位。一些性行為與獵捕行為也會顯現,要成為家人的幼犬,在此時期要接觸熟悉各種家庭噪音、味道,要被人觸摸被搬運移動等等。
社交后續期:
社交學習期要持續到12周齡。狗若在十二周齡前被領養,則應把握此關鍵的學習期給予適當的調教。一頭未獲得適當社交接觸的犬,需要在此期給予經常的、溫和的引薦,接觸外界,認識人與事物,經歷家庭內及家庭外的日常事務,幫助幼犬成長為有教養的家犬。
幼犬很需要在12周齡前帶出門接觸外界的環境,然而大部份幼犬12周齡前未完成預防注射,無法與其它犬只混在一起。替代的辦法是你將幼犬帶到友人家,或邀請朋友到你家并將幼犬介紹給他們認識,幼犬完成預防注射后再與其它成犬混合在一起。
幼犬在醒著的時候每一秒,都在學習,人在五歲時比在五十歲更容易學會新的語言,同樣的幼犬也比成犬學習能力更強。帶著你的狗一起上社交訓練班,可學到很多技巧與從一開始就了解如何有效的訓練你的幼犬。更重要的是盡量安排各種管道與機會讓你的幼犬與外界多多接觸。
幼犬并不是一到12周齡就突然停止學習。12周齡以后進入青春期,荷爾蒙開始發揮作用,犬的世界產生極大的轉變,有些專家將5到15個月齡的狗界定第二社交學習期(小型犬性成熟比大型犬早)。
在此時期,以前牠所敬重的其它同性別的狗變成可疑的,而對不同性別的犬則會賣弄風情,也因此許多青春期的公狗在公園常被其它犬懲罰。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是成長過程的一部份,也會使某些犬只顯得比較神經質或防衛性明顯。要繼續維持社交學習與人道的訓練,協助你的犬渡過這一段青春期。
狗狗的居住、照顧與訓練
一只狗狗到您的家中,也包涵增加一些相關的責任。您與您的家人在一開始就要與您配合,您對狗狗的小心照顧與訓練將會得到一條友善與服從的狗狗的回報。您會覺得很有光采,做為一個負責任的主人要為犬只選擇適當的配備,包括項圈、項鏈、床、犬舍、旅行箱及玩具等等,運動與游戲是犬生活中的一部份。
如何對待犬只:
1.當您遇到與您熟識并且是友善的狗時,可依照下列一般原則處理:
a、保持溫和與堅定的態度。
b、說話聲調要顯得有信心。
c、不要用眼睛瞪著狗。
d、不要對犬只之友善態度戲弄或占便宜。
2.當您遇到一頭陌生狗時:
當您與一只陌生犬(尤其是在一個封閉的空間),狗狗只可能會顯現攻擊性、咆哮或露齒呈現猙獰狀,可依照下列方式處理:
a、用平靜、堅定的語氣說話。
b、不要有突然的動作,狗若呈現攻擊狀,請站立不要動。
c、不要對犬瞪眼挑戰。
d、若情況緩和下來,以拳頭(不可用手指)讓犬嗅聞。
e、不要蹲下來靠近狗,可以彎腰靠近狗(必要時可站直,以免被咬)。
f、若無信心,請與犬只保持距離,千萬不要威脅犬只或堵住犬的出口途徑。
g、看看周圍有無可用以自衛物體,但不要拿著對犬。
h、當您離開時,邀請狗狗再來,不要顯得您在撤退逃走。
項圈與項鏈:
1.項鏈:寵物店有各式各樣項鏈,有皮質的、尼龍的、金屬煉的及其它。犬型犬要用金屬或堅牢的皮質煉,訓練不良會咬鏈子的犬要用金屬煉。尼龍煉質輕易清洗,可放在您的口袋。
2.項圈:項圈有皮質、金屬與尼龍等。
幼犬之項圈:幼犬尤其是未預防注射過犬只不可攜帶外出,幼犬可帶項圈,讓它習慣帶項圈,幼犬之項圈不可太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