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頂吸蜜鸚鵡(詳情介紹)
如果你飼養的鸚鵡為你繁殖了下一代,那么作為主人,少不了要幫助鸚鵡媽媽一起來照顧雛鳥。當你在喂食幼鳥的時候,在它們的眼中,你就是鳥媽媽了,所以在喂食雛鳥的時候一定要非常注意,由于雛鳥在索食時會使出很大的力氣,當然并不是所有鸚鵡都會這樣。
一、嗉囊的重要性
鳥類的身體構造與我們哺乳動物不一樣。食物從喙進入之后,會先經過食道,食道與胃之間有一個“嗉囊”,這嗉囊的大小隨著鳥類本身品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至于鸚鵡,算是嗉囊很大的鳥種。嗉囊的主要功能是貯藏食物,也就是母鳥反芻給幼鳥的食物會貯存在嗉囊,然后慢慢消化,所以擁有一個健康的嗉囊,對一只鸚鵡幼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食物需求
剛孵化的雛鳥有一個令人驚嘆的事實——它巨大的食欲!親鳥除了滿足不斷的索食的雛鳥的食欲之外,它們還需要保證自己的體能的補充。由于活動強度加大和提問的升高,親鳥需要很多的能量來補充體內大量的消耗。為了保證機體運作正常親鳥很容易在 24 小時之內吃掉超過自身體重的食物。因此,親鳥需要很辛苦地保證足夠的食物來源。
有人統計過一些親鳥反復離巢哺育雛鳥的次數,這些數據的統計需要每天的日出一只計算到日落,因為覓食過程中路程長短變化,每一次回巢的間隔時間都會有變化。所以觀察者需要記下沒一次回巢的數據,而不是只記錄某個時間短的次數然后再推出一個平均數字。
ALLEN 博士是克羅納大學里受人尊敬的教授,他曾經觀察到一只雌鳥每天回巢喂食 1217 次。而一個荷蘭的生物學家,則記錄了黑帽山雀不可思議的每天回巢喂食 1356 次。
三、喂食工具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鸚鵡幼鳥的喂食用品,比較常用的是一種用小湯匙所折成的湯匙,形狀就像是母鳥的下顎,鸚鵡寶寶剛好可以輕輕咬住湯匙,然后抖動全身來索食。但是這類的湯匙大小只適用于中小型的鸚鵡幼鳥,大型鸚鵡如金剛鸚鵡,必須選擇醫療用的注射器來喂食。
四、喂食要點
由于鸚鵡幼鳥的嗉囊大,可貯存食物,所以建議一天喂食三至四餐即可,而且要定時定量,食物的濃稠大概像玉米濃湯或是米漿即可,如果喂食時間到了,幼鳥上一餐的食物還沒完全消化,表示上一餐喂食的量太多,或是太濃稠,這時就必須調整喂食的量與濃稠度。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沒做好這一點,舊的食物沒完全消化又喂了新的食物,這樣會造成惡性的循環,因為舊的食物久了會在嗉囊里發酵腐壞,而導致幼鳥的嗉囊發炎、食物滯留的現象。
人工喂養幼鳥并不是那么簡單的,如果你的鸚鵡媽媽能自己喂食雛鳥的話,主人只需要在一旁幫忙就可以了,如果你的鸚鵡媽媽不肯自己喂食的話,那么千萬要多學習一些喂食幼鳥的知識,才能讓幼鳥健康長大。